欧洲网 > 中国新闻 >

十个指头弹钢琴 更大空间谋划首都发展(协调)

2017-08-07 08: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十个指头弹钢琴
更大空间谋划首都发展(协调)
本报记者 朱竞若

  位于河北黄骅的北汽集团黄骅分公司总装车间。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封顶。
  何慷民摄

  建设中的京张高铁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
  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这5年,对首都北京来说,是划时代的5年。
 
  2014年2月26日是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了新时期首都建设“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在雾霾、拥堵、人口剧增中困顿的北京,发现了“豁然开朗”之路!
 
  此后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研究北京的建设与管理、发展与规划,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高屋建瓴部署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指导新版城市总规制定。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北京,具体指导北京工作。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带着时代的叩问,北京紧跟中央的思路,开始实行战略调整。
 
  做好头等大事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连续4年,北京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列为市委市政府工作日程上的头等大事。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三大战役。每年都有一本厚厚的计划书,任务细分到每个部门。
 
  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3年间,市场疏解了,企业搬迁了,新建先进企业成建制落地河北。从过去的资源虹吸,到今天的辐射带动,北京与津冀两地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协同,中关村从一个变成3个,保定中关村、滨海新区中关村。绿色转型,首钢在曹妃甸自我革命,成为零排放的绿色大型钢企,技术水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融合发展,首农在京津冀建起产业链,大型生产基地入冀,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与广阔的乡村腹地融合,实现城乡双赢。在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的带动下,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井喷态势,2016年京企在津冀的投资达到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倍。
 
  治理大城市病,迎难而上,探索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路径。治理大气污染,北京壮士断腕,关闭污染企业,出台禁限目录,持续实施“控车、减煤、去污、降尘”重大举措,成立了北京与周边地区七省份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到2016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比2012年累计下降23.7%,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百姓的“心肺之患”可望逐步解决。开辟公交专线,支持共享单车,5年间,北京地铁里程跃居世界前列,在年增15万辆机动车的情况下,交通拥堵指数逆转向好。
 
  调整经济结构,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北京从过去事实上的经济中心,调整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经过3年多的努力,北京从门类齐全的工业结构中收缩转型,已形成“三城一区”创新发展新高地,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亦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撑。
 
  京津冀唇齿相依,北京的强身健体,必然依托与周边的一体互动;秀美山川,也必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经过3年多的实践,这无疑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强化首都功能
 
  全面提升管理保护标准
 
  走进首都的大街小巷,常听到“疏解整治促提升”这7个字。
 
  这5年间,伴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首都的功能不同了。从APEC会议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国首脑汇聚北京共商大事,中国倡议受到广泛欢迎,中国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首都的建设管理,需要有更高水准。
 
  疏解,是腾挪;整治,是绣花。“疏解整治促提升”作为北京的专项行动,疏解与整治同时并举,目的是带来首都核心功能的提升,带来城市管理水准的提升,带来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开墙打洞”、地下空间群居、群租房、直管公房转租、违法建筑、露天烧烤……这些违法行为在北京长期存在,治而复燃,成为周期性顽疾。现在,北京以首都管理新标准,以精治、共治、法治,谋求长治。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拆除违建3000多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近万个,一个个脏乱差的卫生死角,变成精品绿地。整治中,倾听群众呼声,对违建、临建服务设施、小菜场的整治,从开始的“先拆后建”“拆一补一”,到现在的“先建后拆”,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北京因都而兴,因都而立,为首都服务,是北京的核心功能。
 
  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使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轴线的整体保护与申遗,市政府已成立专班,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明清皇城、明清四重城郭构成的独特老格局,要整体保护;六海相映、八水环绕,恢复历史河湖体系;保护胡同四合院,保护老城原有的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老城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最大限度留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首都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协同发展的大思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将从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四个空间层次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指示,让老文物工作者们热泪盈眶。这样的整体保护,只有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的现实举措中,只有在重新认识都与城的关系、彻底改变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之后,只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更广阔的空间谋划首都发展的格局下,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落子“一核两翼”
 
  首都依托京津冀腾飞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环节。“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落子之初,这两翼的不同凡响,就一锤定音了。
 
  2017年7月17日,在北京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上,新任市委书记蔡奇,对北京“一核”与通州、雄安“两翼”的关系,作了深刻解读。仅在北京“一亩三分地”是无法腾挪的,“两翼”同步发力才是根本出路。“一核”要辐射,“两翼”要联通,“一核”与“两翼”要形成整体。
 
  正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对都与城关系的重新理解、核与翼关系的深刻把握,使城市副中心步履坚实。通州区委书记杨斌告诉记者:“通州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在潞城行政办公区,智能绿色的新建筑正进入内装修阶段,今年底,北京市四套班子将启动搬迁。
 
  “一核两翼”,交通改变格局。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
 
  过去,对北京中心城区来说,通州是远郊区,是大农村。今天,地上两条快速通道打开,地下地铁延伸,从北京繁华的CBD出发,到通州不过20分钟。
 
  翻开地图,我们会发现,建设中的新机场,地处北京核心区与河北雄安新区的中间点上。雄安能进入北京一小时通勤圈吗?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切实推进,在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呼啸之下,答案不言自明。
 
  “一核两翼”,立足于大空间、大尺度的谋划。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中,京津冀的关系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你我他,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京津冀大地,是新时期大国首都腾飞的广阔腹地,而“一核两翼”,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继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强大引擎。
 
  大幕已经开启,奋斗正在进行。这5年,宏阔辽远的谋划,艰难困苦的转型,呕心沥血的奋斗,正在为长远的未来夯石筑基。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