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老区、山区、苏区于一体,财力薄弱;占全县人口四分之一、十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一度留下3万余名缺少关爱、家庭贫困的留守孩子——面对通城这样一种状况,民办教育该作何种取舍呢?
“从事民办教育事业最需要一种情怀。抽离了情怀,教育就沦为赚取利润的工具。”在“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表彰会上,他由衷的表示。十几年来,创办9家民办教育机构,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专业人才近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在职职工3000余人,贫困学生38000余人,为贫困生优惠和减免学费累计2000余万元:这组数据,足以显示出这份情怀的份量——这就是深圳博大教育集团董事、湖北志成教育集团董事长王智。
提升素质: 别开生面的教育情怀
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毛巾牙膏摆成一条线,如同走进了军营一样:看到这些,王智就会露出满意的微笑。每天到各所学校的学生寝室仔细查看,已成了他的必备功课。
之所以乐此不疲,王智有他的理由:“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见出学生的精神面貌。”而背后,折射的则是王智的教育理念。
走一般学校的老路,一味要分数,要升学率吗?志成教育集团3000余名学生,有2600多名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缺失谁来弥补?健全的人格如何培养?他们的未来都交给一张试卷上的分数吗?显然不能!王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进步”成为教育集团坚定不移的办学宗旨,20年来一直挂在他的办公室。
经与骨干教师多次研讨,“五力”办学思路汇成共识,成为全体教师的根本遵循:着力“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进步”,成为唯一办学宗旨;努力推进学生的“作家梦”、“科技梦”两种素质教育;强力开展教师教学“优质备课本、精读教本、详改作业本”三本工程;全力教导学生“四有”(有目标、有毅力、有容量、有诚信)做人品质;竭力培养学生五种良好习惯(勤俭节约、健康生活、快乐学习、敬老爱老、热爱团队)。
“我们的老师,必须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孩子的老师,又是孩子的父母。不然就难以胜任这份工作。要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安心工作,我们的责任不轻啊!”每次与老师促膝谈心,王智总是语重心长。
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指导学生洗衣服、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早中晚到寝室查看三次——新塔寄宿学校四(5)班班主任李老师每天忙得团团转,几乎将家里的事全放置在一边。
“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把家长当自己的亲人,把同事当自己的家人,把学校当自己的家庭,把事业当自己的生命:这是王智董事长一再对我们的要求,我觉得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基本守则。留守孩子不易,他们的父母不易。孩子交给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啊!”说到动情处,李老师脸色凝重。
为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王智多次亲自驾车,带领骨干教师到宜昌、武汉、襄阳、咸宁等地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系列教育管理、课改教学等培训。同时成立集团师训中心,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严格培训、考核。
经多年浇灌,学生全面进步已结出硕果。2015年,在通城县学生才艺比赛中,新塔寄宿学校留守学生谭易、李紫曼连续荣获2016年、2017年全县才艺比赛第一名;在全国奥数比赛中,六年级留守学生谢锦荣获国家一等奖,四年级留守学生金榜、王梓翀荣获省市一等奖!2017年科达学校七年级学生荣获全国英语比赛一等奖,科达学校学生潘广、毛圳伟分荣获2017年咸宁市青少年棋类比赛第一名、第二名。
一周一次的讲故事比赛,让来自偏远山区的刘自强重新找到了自信。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一度非常沉默、封闭,不愿与人交流。现在,在学校氛围的影响下,刘自强又变得开朗起来,笑声多了,对校园也更加留恋了。“怎么又到了周末呢?我可不愿意回去,就想在学校里。”每次放假离校,他总是依依不舍。
欣赏着孩子的奖杯,看着孩子绽放在脸上的自信笑容,王智内心总会涌出无限的欣慰、激动:有了这种素质,在未来的竞技场上,何愁没有一席之地!
“让每一个学生全面进步”已成为志成教育集团的一面旗帜,吸引着无数家长将孩子放心的送到这里,志成国际教育集团得到飞速发展,现今成为集幼教、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义务教育、老年人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教育、生态农业研发与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教育集团,下辖喜羊羊幼儿园、新塔寄宿学校、南鄂寄宿学校、科达寄宿学校、南鄂专修学院、南鄂电子商务学校、新航标留守儿童辅导教育中心、通城县留守儿童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集团屡获殊荣,先后被授予“中国知名教育品牌”,“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学校”、“中国十三五诚信示范企业” 、“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湖北省文明诚信私营企业”等称号!
潜心助学:舍我其谁的公益情怀
“我的心象被一块千斤巨石压着一样,特别沉重!”谈及十多年前的一次家访,王智至今轻松不起来。
2002年,王智带着几名老师,到通城非常偏远的山区大溪走访。来到一名叫吴浩志的小朋友家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沉甸甸的:两间破旧的瓦房,一面墙被一段木材撑着,有随时倒塌的可能;屋内阴暗潮湿;门前坐着愁眉郁结的一老一少。原来吴浩志的父亲病故,母亲远嫁他乡,只留下他与奶奶相依为命。如果再不给孩子创造机会,这个家将永远没有希望!王智当即决定,一切费用由自己承担,孩子读到那里,自己就帮到那里!
大溪之行成为王智公益办学的起点,自此志成教育集团走上了潜心助学之旅。至2016年,志成教育集团为3万余名家境贫寒的学子减免学杂费、生活费等各类费用达2000余万元,使他们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遇到您之前,我象在一个暗屋子里一样,看不到光明,没有未来。是您,给我的人生开了一扇窗,也为我这个家送来了一份希望!”2016年,远在上海一家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吴浩志给王智写来了一封感恩信,情真意切的话语,让王智倍感欣慰、自豪:“自己的学生能成人、成才,从山沟里走到外面的世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有成就感。”
民办学校不追求利润吗?何以生存?“办教育,社会效益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这种情怀和气度,就办不长,就会迷失方向。”王智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也许,出生于偏远山区的王智,家庭的贫困,让他多次饱受失学之忧,“让每一个孩子圆梦课堂”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梦想,选择创办民办教育,成为他实现梦想的一个坚定的支撑。
正是这份教育者的情怀,让王智个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他先后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政协副主席张榕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楚平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殷切鼓励,并当选为“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副理事长”,相继被评为“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中国十大杰出民办教育家”、“咸宁市拔尖技术人才”、“咸宁市优秀创业青年”、“咸宁市十佳经营户”“通城县模范经营户”“优秀共产党员”等。
扶贫乡梓:深明大义的学子情怀
一天十三四个小时,赶货高峰时甚至十五六小时,长年累月没有假放,完全象台机器一样,每月工资不过千把块钱——2001年,听到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的堂侄的情况,王智心里不是滋味。没有一技之长,只有靠出卖苦力,必然成为廉价劳动力。长此以往,身体吃得消吗?出路又在那里呢?
通城是劳务输出大县,看着每年春节过后涌向发达地区的滚滚人流,王智决心发展职业教育,为家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2002年,经教育、劳动管理部门批准,王智创办了南鄂电子商务学校,设置了计算机、财会、电子电工三个专业。为让那些贫困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他多次向县扶贫办申请,一起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扶贫培训中心,并作为湖北省雨露职业培训基地的成员单位和市县政府唯一指定的全市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基地,担负起人才培养扶贫的重大职责。
随后,王智以南鄂电子商务学校为载体,联合全县46个贫困村,每年定期召开“扶贫培训工作交流促进会”,组成以村支部为龙头、组长为依托的招生宣传队,让国家的扶贫政策、雨露计划精神深入人心,不让一人因贫困而学不到一技之长,真正做到“扶贫扶根本,雨露润万民”。自成立以来,从全县贫困村招收贫困学员4800余人,减免学费300余万元,并全部安置就业,4800多个家庭也因此得到改变,走上致富之路。(与集团董事长张明亮合影)
杨东良是南鄂电子商务学校2006级毕业生,当年在这里免费完成了三年学业,现在是广东粤海电子集团的高管,负责研发。“三年学习,是我人生的一个大转折,真正让我积蓄了力量。”谈到母校的培养,杨东良语气中充满了浓浓的感恩之情。而据不完全统计,王智创办的职业培训学校中,在电子、财务等行业,有1200余人成为所在企业的业务骨干。一大批技术白领正成为通城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力军,为通城连接外面世界、实现富裕,架起了坚实的桥梁,大大推进了通城劳务输出的转型升级。
“但得万家皆幸福,不辞辛苦育人才。”现在,一批又一批学成毕业的学子奔赴全国各地,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中国志成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深圳博大教育集团董事王智并没有因此满足而停下追求的脚步,正在继续不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