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立足生态 又跳出生态
贵州 把绿色融入所有发展(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本报贵阳4月17日电 (记者乔杨、万秀斌、汪志球、郝迎灿、黄娴)旋地、薅草,种苞谷,往年这时节,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的范时菊一早起来就忙这些,如今却在园区当起了花农。“给郁金香填土,要用手指轻轻按压种球四周,比庄稼还娇贵。”范时菊告诉记者,她家4亩地都流转种了花,虽说花比苞谷侍弄起来费心,可一月2700元工钱,能赶上种苞谷一年收入。“垦荒种地,收成少还流失水土;退耕还林栽花种草,山头绿了,生态美了,游客来了,荷包也鼓了。”引来旅游公司打造四季花谷的县委书记莫春开说。
“贵州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既要立足生态抓生态,又要跳出生态抓生态,注重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等统筹结合,把‘绿色+’理念贯穿各个方面,融入所有发展。”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生锅杀青,二青锅、熟锅搓卷成条,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民谭武莲家茶香扑鼻,“6亩茶园今年起码收入10万元”。田家沟祖祖辈辈靠种田,“山包包垦得连株碗口粗的树都不剩”,如今家家户户种起茶。走进湄潭县永兴万亩茶园,放眼望去,云雾缭绕,茶山似海。“去年全县茶叶综合收入87亿元,茶产业已成湄潭经济顶梁柱和农民的‘提款机’,受益贫困户5404户17800人。”县委书记魏在平兴奋地说。
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一方面是统筹大生态与大扶贫,既让贫困地区生态得到休养生息,又在生态建设中让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另一方面,是统筹大生态与大旅游,既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助推旅游业发展,又通过旅游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让“好山好水”“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湄潭往北,到黔川交界的赤水市,这里竹林成海、瀑布成群、桫椤成林,丹霞地貌世界闻名,森林覆盖率达80.87%,山水资源得天独厚,2016年游客接待总量突破千万人次。尝到生态旅游甜头,更激发了赤水人保护生态环境的劲头:2016年赤水市坚决关停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8个,拒批不符合生态保护的项目10个,近三年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近4个亿。
优良的生态环境,助推贵州旅游产业井喷式增长。2016年,全省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均增长40%以上。
把大生态与大数据结合起来,是贵州正做着的又一篇统筹大文章——既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项目,又利用大数据更精准有效推动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提高生态修复能力。2016年,贵州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达1600亿元,同比增长46%,撑起贵州绿色经济一片新天地。
大数据也提升着贵州的生态水平。贵阳长岭坡国家森林公园防火办公室里,24块大屏交替显示近60万亩环城林带的实时情况。“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应急指挥系统,遇到灾情半小时以内就能确定灭火方案,随时护佑绿水青山。”贵阳市森林资源管理站站长颜伟说。
统筹做优做强生态长板,让大生态引领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贵州正撕下贫困落后标签,经济社会发展冲出“洼地”,步入“平地”,勇攀“高地”。
(相关报道见第十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8日 01 版)
多彩贵州最懂绿(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本报记者 万秀斌 施 娟 汪志球 黄 娴 郝迎灿
赤水河蜿蜒而去,赤水大瀑布白练悬空,赤壁丹崖拔地而起,万亩竹海绿浪翻滚,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仅2017年春节,贵州赤水市就揽客42.3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
赤水市副市长谢远驰告诉记者,自1990年首次提出“生态立市”以来,10任书记10任市长,一任接一任严守生态底线,推动绿色发展。财政“穷”市因此赢来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2016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97元,在革命老区探索出了绿色转型新路。
贵州在牢牢守住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生态底线的同时,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改革引领,直击生态建设痛点难点
“鱼梁江今非昔比,不仅可以在江里洗澡,还能钓到六七斤重的鱼。”回忆起7年前,贵州福泉市凤山镇党委副书记李景林历历在目,“那时候磷石膏废水流入河中,河水变成乳白色,一股刺鼻味儿,连牛都不愿下河。”
“是生态补偿机制倒逼企业加强污染治理。”福泉市环保局副局长欧阳雨说,2009年起清水江流域执行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仅瓮福集团就投入2.5亿元用于磷石膏渣场防渗、磷石膏废水回用管线建设、厂区防渗等项目建设,每年进入清水江的总磷减少约2450吨,年上缴补偿金也从2012年的4000余万元下降到2016年的100余万元。
为破解上游排污下游受害、流域跨地区无法追责这一生态困局,贵州“因河而异”制定生态补偿办法,先后尝试在清水江、红枫湖、赤水河、乌江等流域实施生态补偿,2011年至2016年底,补偿资金达3亿元。
破解生态建设痛点、难点,不光运用经济手段,司法力量也强力介入。2016年1月,贵州锦屏县人民检察院诉县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一审判决县环保局败诉。随后,县环保局局长和县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被免职。这起“官告官”案件在锦屏引发不小“地震”。
事件起因于锦屏7家石材公司长期违法排污,锦屏县环保局两次收到检察建议仍未履行监管职责。“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公众利益,我们跟县委、县政府领导进行了沟通,最终决定提起公益诉讼。”锦屏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德荣说。
贵州是最早尝试环境公益诉讼的省份,清镇市中院环保法庭是环境司法界最为知名的环保法庭之一,之后贵州又在仁怀等4个城市的市级法院设立环保法庭,实施跨行政区域管辖。贵州成立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审判庭、省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处和省公安厅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率先在省级层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还给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装上“加速器”。2015年,贵州省取消对部分贫困县的GDP考核,但增加了石漠化面积减少程度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考核指标权重。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行政问责22人。在全省八大流域推行环境保护“河长制”,将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产业带动,绿色财富换来百姓幸福
“天然大氧吧”“山地公园省”……山高林密的贵州,储存了巨大的绿色财富。
如何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贵州从创新发展绿色经济寻求突破,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推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
走进湄潭县大青沟村,一片片茶园像绿色的地毯一样散落在丘陵之间,粉刷成五颜六色的黔北民居点缀其中,宛若童话世界。“我们村现在有个好听的名字——七彩部落。游客到这里可以体验茶叶采摘、制作,品尝农家土菜,体验回归自然的感觉。”大青沟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学良介绍说。2016年,湄潭县茶园面积发展到60万亩,有茶叶专业村41个,茶叶种植户8.8万余户35.1万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湄潭县通过发展茶叶受益贫困户5404户17800人,分别占全县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40%和41%。
旅游和文化结合,让青山绿水更添魅力。挑花、跳针、乱针……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中和村村民石玉翠手下,一根根马尾搓成的丝线穿梭布帛之间,化为蝴蝶、花朵等各式图案。“以前抛家弃子出去打工,辛苦一年攒个万把元,现在县里挖掘保护马尾绣,打小学的刺绣派上了用场,光做绣片一个月就能挣3000多元。”
雷公山、月亮山环抱,都柳江穿城而过,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三都围绕水族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文章,重点扶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5年累计完成旅游重点项目投资45亿元。通过举办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带动民族特色商品的销售,走出一条“旅游+文化”脱贫的新出路。2016年,三都县共接待游客530.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53亿元,同比增长40.54%。
大数据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贵州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精妙一招。在贵安新区,上海联影医疗公司两条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生产线已完成安装,下一步将利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优势,打造覆盖全省的县域精准医疗中心。“将来可以帮助全省居民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通过大数据彻底改变就医模式。”上海联影总部副总裁俞晔珩充满自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十二五”期间,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3.9%和27%。
文明浸润,凝聚生态保护社会共识
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览步道上,小朋友们认真地收集湿地植物,有的把植物画下,有的拍照留存,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特点精心地填写在特制的公园“护照”内。
这是贵州省林业厅、贵阳市生态委共同举办的湿地保护宣传周活动,旨在让小朋友从小树立良好的湿地保护意识。
2016年1月1日,贵州颁布实施的《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规定,每年10月的第三周为贵州省湿地保护宣传周。全省各地以不同形式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贵州坚持让群众当主角,久久为功培育绿色文化。近年来,贵州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念,使绿色低碳真正化为群众的具体行动,化为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
早上9点,像往常一样,雷月琴准时来到贵阳市南明河解放桥附近,开始她每天都会做的环保巡查。“靠山吃山先要养山,靠水吃水一定要护水”,抱着这样的理念,年近八旬的雷月琴成了贵阳市第一位注册环保志愿者。
在雷月琴的影响下,河道边大部分商户开始自觉维护起河道环境。她的三个孙子也成了贵阳市的环保志愿者。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去年10月通过关于设立“贵州生态日”的决定,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促进群众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引导群众植绿、增绿、爱绿。
去年8月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贵州大生态建设如火如荼,一幅青山绿水、蓝天净土、天人合一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8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