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清风明月这样的美好环境,人们用怎样的笔墨去赞颂都不过分;而对于破坏自然、温室气体、雾霾笼罩等恶劣现象,人们用怎样的笔墨去鞭挞都不过分。气候变化,环境治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这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所系。调动一切手段和力量,求解这道“公共课题 ”,推动全民公益行动,迫在眉睫。
当前,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有关新闻,让人们对气候变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考量。颇具看点的是,此次盛会是《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被广泛地认为是一次“落实行动”的大会。然而,这其中“未来挑战犹严峻”,“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仍需再接再厉”的声音,深刻地让人警醒和反省。
在去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给国内外深刻印象,他说,“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同样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代表中国企业家受邀作主题演讲,他以一贯直接而深刻的语调指出,“我们不应该再争论谁对谁错,谁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今天,我们应该讨论的是谁有更好的办法来分享。如果地球病了,没有人会健康。”“我们的环境问题是人为的,所以必须由我们自己来解决。”
不难看到,面对变幻莫测的气候,科学的探索、科学地解决问题依然“在路上”,还应该看到,这是个“长线工程”“全民工程”,尤当吸纳与借鉴各方智慧,形成合力,打一场果敢而漂亮的气候变化应对战。
在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有一位女士大胆探索,科学求证,勇于求真,无私付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列研究成果,并通过多种途径为国家建言献策,体现出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尊敬。她,就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地球运行规律与系统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全睿娴。
全睿娴是工商管理博士,中国地震基础理论——全睿娴地震学说及相关基础理论创立者,其担职还有:中国科学家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全球领导力研究中心常任理事,北京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理事, 中华始祖文化交流协会湛江市文章湾天后宫协会副董事长,湛江市汇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因突出贡献和社会影响力,全睿娴女士被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机构授予“中国百名杰出创业女性”“公益之星”“全国敬业奉献劳动英模人物”“中国物业管理优秀企业家”“引领中国2015十大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
全睿娴女士16年执著于地震新理论、气候异常变化等课题的研究,她深知这样的公益事业的价值与意义,也志在通过凝聚更多的公益力量,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万众的平安健康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新发现衍生新思路
据路透社德文网站11月14日报道,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只增长0.2%,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排放量几乎没有变化。在21世纪头十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还增长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约30%,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燃煤减少,2016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0.5%。
作为巴黎气候协定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全国政协资环委副主任的解振华表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他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创新与选择的问题”。
气候变化总是在有喜有忧中,撩拨着人的心弦。喜的是工作在推进、措施在落实,前景可期;忧的是现状不容乐观,迫在眉睫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说到空气污染,可谓无人不痛恨,无人可躲避。
11月初,在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尚未消退的同时,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又卷土重来。从哈尔滨开始,沿哈大线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份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而媒体分析表示,“仅靠环保部督察和大风是无解难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10月31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大约有3亿儿童生活的地区室外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是造成每年全球约6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安东尼·雷克(Anthony Lake)说,“污染物不仅对儿童正在发育的肺部造成损害,还可能侵入血脑障壁,永久性损伤儿童正在发育的脑部,从而影响他们的未来。”
面对气候异常变化,全睿娴女士经过研究分析,指出另一深层次的原因,人类对地壳结构的破坏所导致地球在自转公转运动过程中的失衡,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气候异常现象。这其中主要表现为过度的采取石油、天然气等各种矿产资源、地下水等。
全睿娴形象地描述,“地球是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的球体,每小时以1674公里在自转,地球像我们所开的汽车一样,同样需要石油和天然气;需要能量、润滑、减压、保温、隔热、调节等;需要固体物质作为支架,支撑整个地球的平衡平稳地运动。尽管地球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以及再生的功能,但当我们过度地抽取石油、天然气等各种地下资源就会使地球运转失衡,从而导致以下异常气候的发生。”
——被抽空的地壳在地球公转、自转运动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会自动平衡及修复地球,自我平衡和修复的方式主要有:地表水及易流动的物质向下渗透,表现为:地面干旱,农作物受损、河水断流、咸海消失、湖泊水库干涸、地面开裂、土地沙漠化等现象。
——当液体或易流动的物质的补充也无法填满地壳中的空隙部分时,在地心吸引力及地球自转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地表中沉重的板块将会发生下降位移,再加上地表上人为建造的过大过密过重的城市建筑群等,不断增加板块的重量和地球公转自转运动的不平衡,加快板块下沉或位移的速度,不断地挤压地幔中高温岩熔,致使高温岩熔从地壳薄弱环节冲天而出,导致火山喷发等现象的出现。火山频频喷发不但导致火山灰污染空气,妨碍空中运输,周边居民紧急转移,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常天气如: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地壳中自然形成的石油、天然气、矿床、土地、森林、植被等对地幔中极其高温的岩熔起到很好保温、隔热和调节等作用,当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被大量地过度抽取后,地壳变薄,或密度变小,土地、森林、植被等因各国经济及城市的发展不断受到破坏而减少,从而导致地壳、地表保温、隔热和调节等功能受到破坏,地表气温因此上升,北极冰融化等,导致全球变暖,“尼尔尼诺”这样不可避免的现象的发生,给全球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被抽空的地壳因形成空洞而产生落差,使物体在地球的高速公转自转运动中加速度运动,从而对地壳地表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同时固体物质由于缺乏石油、天然气等油气类物质的的润滑、减压和调节等作用而发生互相撞击,在冲击力和撞击力的作用下,致使地表出现台风、飓风、风沙、海啸、地震、山体滑坡、下陷塌方、房屋倒塌、地表开裂等现象的发生。
应对气候变化,全睿娴女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提出方向和目标,比如,下大力节能减排,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开采,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消耗和依赖;加大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利用;科学合理建立健全世界各国对地表及空气中污染物的转换机制和空间;减少道路硬化的建设面积,增加绿化的面积,让绿色植被森林有效转换空气中和地表中的污染物,从而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全睿娴女士由衷指出,地球的资源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资源,地球不会因为世界各国的行政划分而分离,地球母亲给予人类的宝贵资源应该共同享有和珍惜,地球资源的开发应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序有计划的发展,掠夺性、破坏性的开发,应该给予坚决制止,有序有计划的发展才能做到最大的节能减排,建立和平、和谐、干净、整洁、有序、生态环保的人类生存环境,应该是世界各国以及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推动公益力量求解环境治理难题
2016年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盛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睿娴女士应邀出席并在开幕式上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为“探析2016年我国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其中,她直言不讳地指出,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是“天灾”,甘于“认命”,其实,“天灾”之外,不可忽视“人祸”的因素。而后者,恰恰是可以最大限度规避、应当铁腕治理的。据了解,在此次科学家论坛上,她提交的研究洪涝灾害方面的论文荣获“特等奖”。
这是全睿娴女士通过公益力量为我国环境治理、防灾减灾做贡献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睿娴女士通过多种时机和场合,依托行业高端专业性会议、论坛、研讨交流等,向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减灾办、国家气象局、国家地震局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阐述地震预测、气候异常变化、雾霾治理等发现和研究成果,呼吁加大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与治理力度,以守护社会和谐安宁。
全睿娴女士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独到的视角、深刻的笔触及言简意赅的表述风格,撰写并发表了《创新地震科学预测的思维模式、跳出传统理论的陷阱、惊醒“地震不可预测”的梦话》《探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西南震中区等地地质灾害原因分析及治理的措施和意义》《治理雾霾的措施和建议》《意大利地震预测专家获刑有感 》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新颖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被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立法、决策、战略规划、制度出台等方面予以考量和汲取,如“海绵城市”建设等,发挥出“智力支撑”。
因观察事物目光犀利,思维敏锐,全睿娴女士还是个“点子派”。比如她很感兴趣风能这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构思依托汽车的运动方式完成电能产生与储备,利用电能作用于汽车的运行与能耗,建立高效的循环系统,减少石油消耗和空气污染等。她希望有识之士能从中得到启发,开展科研攻关,用发明创造和全新的产业链助力绿色低碳生活。
全睿娴女士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不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培植思想的深度和厚度,更好为国家建言献策、推动公益事业发展。近年来,她作为优秀企业家代表、专业领域研究人员,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层面的参观考察活动,比如在2014年,她先后参加中法建交50周年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出访法国、摩洛哥活动,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参加在韩国举办的联合国第28届国际职业妇女大会,以及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美国哈佛大学和西点军校交流访学、北京举办的APEC峰会等,特别是在2014年7月中巴建交40周年,全睿娴参加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出访巴西,并很荣幸得到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许多了解全睿娴女士的人都知道,她为了研究地震预测、气候异常变化等,付出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她曾经从事过房地产行业,因考虑到该行业的碳高排放量、占地等因素,毅然决然地另改他行。在她看来,搞科研,一是要专一,二是要专注,没有这些一切无从谈起。十几年,她在科学探索这条崎岖的道路上默默前进,纵然不乏风雨、不乏苦累甚至不乏泪水,但她依然以严谨而细致的求索精神、开放而务实的科学态度,向世人呈现独到、丰富、犀利、缜密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进一步点亮了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内涵。
同时,全睿娴女士也指出,对于气候异常变化、地震预测等公益课题,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群策群力,以整合各种资源优势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更好地造福社会。对她目前取得的科研成果,她也欢迎各方的检验、求证及共同研讨,承担起共同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