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家单位“巡视清单”陆续公布
巡视组直指央企真问题
本报记者 刘少华
管理粗放、弄虚作假、“带病提拔”、规矩意识淡薄……到6月17日,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已分3批公布21家单位反馈情况,还有5家就全部公布完毕。像这样的狠话,在这些反馈情况里比比皆是。至此,从3月开始的今年首轮巡视情况,开始陆续面向公众。
在专家看来,巡视组狠话背后是真问题,更是直面央企腐败与作风问题的底气。
“巡视清单”里的新词
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给人的感觉就是“新词频出”,这次针对央企的专项巡视中,依然出现了大量此前从未用过的说法。
比如,在评价中国海油选人用人不规范时,中央第二巡视组指出,该公司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在评价中移动从严治党落实情况时,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用了“虚与委蛇”的说法;在评价国机集团选人用人不规范时,中央第十巡视组指出,有些企业存在“亲亲疏疏”问题……
除了用词的新,许多说法用语也很重。比如,在评价中移动时,用的说法是“少数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而在评价同处通信行业的中国电信时,巡视组则用了“少数企业领导人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的表述。
“用词狠,说明巡视在发挥作用。十八大之后中央就确定了巡视组只说问题、不说成绩的原则。如果给被巡视单位的评价无关轻重,言语不激烈,那当然不会引发重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这样认为。
央企群体的共性问题
除了新词和针对具体单位的用词,在这些巡视意见中,还有大量的相似说法,指向了央企这个群体的共性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勇认为,这些说法,就是在表达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并体现震慑作用。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反馈意见中出现17次。例如,对中移动和国家电网,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和第八巡视组的表述都是“党组、纪检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有待加强”;而中央第五巡视组对国家电投的评价则表述为,“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监督执纪问责失之于宽、松、软”。
“利益输送”问题,则出现16次,但表述有所区别。这其中,既指出国家电网群众对少数领导人员动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反映强烈,也指出中远集团一些人开办关联公司承揽大量业务,还指出宝钢集团“靠钢吃钢”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很严重,应得到足够重视,因为它们显示出,央企的问题不只有个体的腐败,也可能是系统性问题。”杨伟东表示。
重塑央企地位的决心
巡视组频频爆狠话,其底气从何而来?在孙志勇看来,底气就是中央的决心和态度,以及巡视本身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的地位。
这次巡视,针对的26家被巡视单位全是央企,在杨伟东看来,又有着其特殊性。央企占有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形成利益,如何分配这个利益非常重要。例如,中央第二巡视组反映的中国海油“吃里扒外”问题,就是个别领导干部带头损害公共利益,这意味着如果不加管控,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不怕说狠话引发被巡视者不满,下决心重塑央企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巡视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抓出几个人来,更重要是让央企发挥好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杨伟东认为。
即使是狠话本身,也应放到更大的背景中看。在孙志勇看来,自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在改革文风、会风,不用陈词滥调来说话,这也有效影响了巡视组的风格。“这种全新文风不是一时的,而是要长期体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6月18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