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中国高规格参与红场阅兵为哪般?
法国《欧洲时报》1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高规格参与红场阅兵,无疑发出明确信号:两国将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合作共赢是中国当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词汇,也正因为此,外界不能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巩固中国立场的坚定性,以及由此展现出的历史自觉和担当,给予过分渲染和错误解读。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欧洲的纪念活动从5月份开始渐入高潮,而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盛大阅兵。
之所以受瞩目,一方面是因为这场阅兵是俄罗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超过1.5万名士兵、近200件军事装备和约140架飞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庆典,尤其是中国,派出了“豪华阵容”,不仅有中国军人组成方队走过红场,站在阅兵主席台上的还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中国和俄罗斯为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亦付出了惨痛牺牲。然而,当今世界,否认、歪曲和篡改历史的图谋依然存在。不论俄罗斯还是中国,都正在遭遇类似问题。而此次中俄互动,无疑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两国将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由于二战叙事长期被“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中国二战历史解释权相对薄弱。从去年开始,中国立法确立了“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如果再利用好今年的双、多边纪念活动,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解释权博弈中的道义基础。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文化都推崇以史为鉴。时至今日,在对待二战历史时,仍有人在国际上用模糊字眼来淡化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回避对侵略战争的责任,拒绝向受害者公开道歉。如果任由这种行为,那么对历史问题的解读可能成为国际冲突的工具,而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其实,在这样一个铭记历史的日子,很多国家,无论战胜国、战败国,都有举行纪念活动,甚至一些当年战争的发起国,比如德国,其多年来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和处理,已经普遍获得世界的理解与尊重。但是一些西方领导人要么缺席了莫斯科的胜利日阅兵,要么采取了一些“微妙”的手段,这种反差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这是否意味着新的冷战又将到来,新的对抗又将重启?
答案显然不是。一方面,70年前,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坐在了一起,而在俄罗斯之前的几次纪念活动中,也曾出现英美法等国首脑的身影。二战的功过是非,早已有定论。
另一方面,习近平此次赴俄前发表的署名文章也特别强调,“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这是中国当前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词汇,此次中方高规格参与红场阅兵,其意义也在于此。也正因为此,外界不能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性、巩固中国立场的坚定性,以及由此展现出的历史自觉和担当,给予过分渲染和错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