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专稿 >

服务连侨谊 乡情传五洲——浙江省侨务工作科学发展综述

2013-12-26 10:42 来源:未知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为增进中外了解与互信、创造国家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贡献了力量;为统筹内外大局、发挥内外资源,搭建了独特、有效、便捷、持久的桥梁。

  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侨乡,浙江省侨务资源丰富。浙籍侨胞具有地域分布广、经济实力强、关系网络深、高层次专业人才多、爱国爱乡情结浓厚等特点。多年来,全省侨办系统围绕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务院侨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为大局服务与为侨服务相结合的科学发展之路,护侨益、凝侨心、聚侨智、合侨力,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开拓创新,为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底,在浙投资创业的侨资企业已达3万余家,总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分别约占外资企业总数的65%和外资总额的60%。浙籍侨胞除积极参与国家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外,还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办学、赈灾扶贫,在展示中国形象、维护中国主权和尊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实践证明,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侨是特殊而又重要的促进力量。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省和区域总体发展的战略中,侨的作用不容忽视。海外侨智是浙江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智力的重点,海外侨资也是浙江省利用外资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持续的力量,因此,科学可续地开展侨务工作,意义重大。

  浙江省侨务工作的主要举措及成果

  服务大局

  ——汇聚侨智侨资,助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2009年对浙江省海外侨情调查的结果显示,浙江籍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人数已增至150多万人,分布国家和地区已达170多个,其中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人数最多。与老一代华侨华人相比,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正逐渐成长为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文化程度更高、经营理念更新,更具开拓精神,经营范围从餐饮、皮革、服装等传统领域已拓展到进出口贸易、食品超市、工业制造、房地产、金融、法律乃至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经济实力更为增强,发展势头更为瞩目。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浙江籍新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航天、IT、高能物理、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表现出惊人才华,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海外侨胞爱国爱乡情结浓厚,与祖(籍)国和家乡保持密切的联系,热切关注着祖(籍)国与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力量集结发挥,已经成为在浙江省现代化建设中功不可没的开拓者、参与者与贡献者。

  多年来,浙江省各级侨办主动把侨务工作放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推动,努力寻找“为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工作的结合点,创新载体,开展了许多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农村工作要求,浙江省各级侨办把服务新农村建设纳入到服务经济建设工作的大局之中。自2006年起,通过开展组织“百名侨胞助百村”、“侨企联村”、聘请“华侨村官”等活动,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以各种方式支持新农村建设。2009年,省侨办下发《关于开展“发挥侨务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通知》,指导和推动全省侨办系统深入地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浙江省成为全国最早启动该项工作的省份之一。2010年4月,省侨办以全国“侨爱工程——万侨助万村活动”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召开为契机,率先开展海外侨胞、侨资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贡献奖”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组织奖”等评选活动,将海外侨胞参与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截至2011年10月,浙江省各级侨务部门联络海外人士引进农业投资项目186个,利用海外资金14.5亿多人民币;1039家侨资企业(包括海外侨商)与乡(镇)、村结对帮扶,形成帮扶资金4.1亿元人民币;同时全省接收各类海外捐赠金额超过6500万元人民币;所取得成效惠及群众超过100万人。

开展医疗队下乡为侨服务

  为大力实施“海外人才为浙江服务计划”,2005年以来,浙江省各级侨办联合兄弟省、市侨办通过举办“相聚长三角”系列活动,积极搭建引智平台,引导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开展与浙江省多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2008年,为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侨办特别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侨办系统实施“海外人才为浙江服务计划”(2009-2013)》,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侨办被吸收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成员。到2011年底,浙江省引进的海外专业人才9100多名,创办的企业有630多家,总投资100多亿元人民币,技工贸总收入累计达50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开始,省侨办以助力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服务载体,通过在侨报、侨网上开设专栏传递信息、利用开展侨务活动的契机,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为侨胞解读政策、介绍相关人才引进机制,并组织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赴宁波、舟山等地考察,进一步强化浙江省侨务引智工作。2011年“浙洽会”期间,省侨办联合宁波、舟山两市侨办举办了多次专场对接会,邀请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海外华商以及专业人士代表,与省内160多家开发区和企业界人士洽谈,达成合作意向项目72个,项目范围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系材料及金融投资等领域,投资总额达1.83亿美元。其中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通信研究组博士后、无锡墨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日清还与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区创业园达成“基于LTCC技术的微波无源集成电路模块化开发和应用项目”,投资额达5000万美元。

  全省各级侨务部门还积极引导和发动侨界力量支援赈灾、服务浙江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侨企转型升级。自2005年起,全省各级侨办共牵线搭桥引进项目1951个,协议利用外资195亿美元,接受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赠折合人民币约13.57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前列,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大局的和谐、健康、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依法护侨

  ——维护侨权侨益,构建侨界和谐社会

  海外侨胞与浙江省血脉相系、情感相连,为切实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权益问题,2006年,浙江省制定出台了《浙江省华侨权益保障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省级政府首次对华侨的政治、经济、财产、人身、教育等权益保护做出的综合性规定,充分体现了浙江省维护侨权侨益的决心。

  2008年,省侨办深入实施“归侨侨眷关爱工程”,专门制定了《浙江省“归侨侨眷关爱工程”实施意见》。2009年建立困难归侨侨眷信息库,制定了浙江省困难归侨应急救助办法。2010年正式启动困难归侨应急救助机制,同时建立困难侨眷帮扶长效机制,指导全省各级侨办通过做好对归侨侨眷的慰问工作、帮助下岗归侨侨眷实现再就业、全面落实对归侨侨眷的固定补助等举措,进一步保障浙江省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目前,浙江省困难归侨的补助标准已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00—150元调整至200—300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针对涉侨信访的新动向、新特点,浙江省各级侨办深入重点侨乡、侨资企业,通过“领导干部侨务信息接待日”、下访和跟踪回访等工作形式,面对面了解社情侨意,深入排查矛盾纠纷,倾听侨声,侨房拆迁安置补偿、华侨子女入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置,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省侨办出台《浙江省侨务信访工作规定》,全省各级畅通侨务信访渠道,累计处理涉侨信访14200件(次),已结案13617件,结案率超过95%,及时为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排忧解难。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浙江省侨资企业服务律师顾问团”和省级侨商组织的专门委员会——浙江省侨商会维权委员会,不断完善侨商投诉、协调、处理工作的法律服务网络,为规范浙江省侨务信访工作做出了努力。

  针对影响侨界和谐的新问题、新热点,浙江省及时制定并完善侨务政策法规和配套政策。例如,研究出台“三侨生”和归侨身份两个认定办法,与省教育厅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华侨华人子女回国就读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的若干意见”,使浙江省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权益有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全省各级侨办积极开展侨法“进侨乡、进社区、进党校、进侨企”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以及广场大型咨询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侨务法规,并在全省各地设立75个侨法宣传角,浙江省民众知侨护侨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营”营员合影
  
        涵养资源

  ——凝结侨情侨谊,促进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侨务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由“落实政策”转向“为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服务”,各级侨办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华侨华人回家乡投资,引进华侨华人智力,取得了显著成果。进入新世纪,通过凝结侨情侨谊,促进侨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浙江省继续积极有效引进侨资侨智,大力搭建联系网络,促成更大事业更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

研习班学员举行联欢活动

  根据浙江省侨情实际,省侨办以西欧、北美和港澳地区等为重点联谊的工作区域,以重点人士、重点群体、重点社团为工作重心,与地方侨办一起,打造“浙江旅外乡贤聚会”、“浙江省爱乡楷模故乡行”、“甬港合作论坛”、“世界温州人大会”、“世界青田人大会”等系列品牌活动,依托亲情乡谊密切与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四有人士”的联系,深交了一大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侨胞朋友。今年,以“感召侨商回归、共建‘两富’浙江”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浙江旅外乡贤聚会在杭州举行。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浙江省“爱乡楷模”、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籍侨团负责人和海外浙商知名人士等400名旅外乡贤欢聚一堂。经过海内外侨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浙江旅外乡贤聚会已发展成为融联络联谊和经贸合作为一体的,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服务参与浙江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浙江省侨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

  为加强对海外中青年侨领的培养扶植工作,在我驻外使馆的大力支持下,省侨办每年举办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2004年以来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侨团的400位中青年侨领参加了研习班培训。通过开展烹饪、中医、政策法律、侨务信访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侨胞与家乡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10年,在国务院侨办的支持下,省侨办首次在浙江省重点侨乡之一——瑞安市举办了以“树立海外中国公民形象、促进海外侨团健康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公民出国行前培训,免费为当地申请出国的人员提供服务。

  同时,为掌握海外侨情动态,省侨办还及时开展了《欧洲浙江籍华侨华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浙江省华侨参政议政情况》、《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拓展浙江与非洲的合作发展》和《浙籍侨商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投资办实业情况》等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开展海外联谊、引资引智、领导决策、制定政策,提供了客观、详实的依据。

  文化留根

  ——深化华文教育,推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2008年,华侨华人保护奥运圣火海外传递的实例,证明了华侨华人在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客观介绍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与友谊等方面起到的独特作用。

  多年来,为更深远地发挥“留根工程”的影响力,浙江省各级侨办将深化华文教育作为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分区域、抓重点、整体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2006年,省侨办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研究制定了《浙江省实施海外华文教育“151”工程实施意见(2006—20lO年)》,全面规划、部署华文教育工作,在全国尚属首次。创新工作机制,成立浙江省海外华文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浙江省海外华文教育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创新工作载体,省侨办与省教育厅联合批准在全省建立省级华文教育基地,整合资源、互补优势,依托基地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创新工作手段,在与国务院侨办共同打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文化大乐园”等活动品牌的同时,组织邀请海外华校校长和住在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官员来浙江考察访问,为海外华校在当地的生存发展服务。省侨办与国侨办合作,以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协调全省侨办系统组织浙江籍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家乡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下,省侨办将夏令营活动进一步拓展至海外,在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地举办了“中华文化大乐园——浙江营”活动,更大范围地增进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了解和亲切感。

  2005年以来,浙江省共建立了25个浙江省华文教育基地,帮助海外华校培训教师达1000余名,编写了浙江特色辅助读物《中文新读本》,向海外华校赠送了一批图书、教学音像制品和教材,以及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共有近百所海内外学校结对,5500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了各类夏令营活动。

  除深入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外,省侨办还坚持以侨为桥,利用春节、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文艺演出,以文化艺术为媒介,努力把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满足海外侨胞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的同时,支持海外侨社开展中外文化交流,鼓励海外侨胞与当地主流社会共同举办中华民族节庆活动,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对住在国主流社会的影响力。目前,由省侨办主办的《浙江侨声报》已发行至世界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华侨华人可以通过阅读《浙江侨声报》、登录“浙江侨网”,获取更多的关于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信息,浙江与世界的沟通渠道正在拓宽。

  回顾浙江省侨务工作科学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我们看到了坚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和为侨服务相统一所形成的侨务工作理念,对浙江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带来的有力推动;看到了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侨务工作宗旨在实现、维护、发展广大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上发挥的积极作用;看到了坚持“大侨务”观念,将侨务工作的内容拓深至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在集中侨务优势、适应海内外侨情变化、促进浙江省侨务事业取得新发展的过程中带来的良性效应;更看到了坚持开拓创新精神,在新形势、新任务中,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所开创的全新局面。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本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共同价值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进浙江省侨务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浙江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刘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