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专稿 >

"世界冠军教父":托举中国强盛之梦

2013-09-10 11: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引言:他是一个时刻将民族振兴作为自己一生最高信仰价值追求的人;他是一位向国家培养输送了近150多名优秀运动员的举重教练员;他的弟子共获得260多枚省级、国家、世界大赛奖牌。他就是原南沙举重学校著名教练蒋才元。50个春秋岁月,他默默坚守在举重台的方寸之地,辛勤耕作,挥洒汗水、泪水甚至鲜血;80岁高龄的他,至今仍心系国运民生。蒋才元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让我们徐徐揭开这位举重教练平凡而史诗般的英雄篇章。

  冠军教练:为国争光收获硕果累累

  出生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镇三甲里村的蒋才元,孩提时代目睹了祖父母被侵华日军迫害致死的惨景,自小便立志要强身健体,洗雪国耻。他认为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强盛,都必须有力量。19岁那年,学习成绩优异、有多种人生选择的他毅然报考了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决心终身从事体育工作,以自己的行动,唤起民众强身立国的梦想。在学校,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吃常人不能吃的苦,练常人不能练的动作。学习期间,他就曾获得山东省体操比赛鞍马冠军。

  无意间看到的一篇报道,使他下决心专心投入举重事业。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这让蒋才元很兴奋。在此之前,普遍的观点一直认为举重这个力量性很强的项目只适合身材粗壮的外国人,陈镜开的事例却有力地证明了:外国人能办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自此,蒋才元潜心钻研举重理论知识,刻苦训练。1979年,他参加山东省举重锦标赛便获得轻量级举重冠军。21岁那年,他被分配到山东省教师进修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山东省为进军第一届全运会组织的集训队,训练时后蹲240公斤,不小心把髌骨弄伤,失去了参赛资格。这次挫折对蒋才元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为了实现人生的最大理想,痛定之余,他觉得只有把希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从此,他开始了教练生涯,选拨和培养举重苗子,参加省和全国比赛,他的学生在济南市和山东省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得好名次。就这样,他在山东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蒋才元看来,参加比赛、夺金牌,不是体育的最终和全部目的。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全民健身、强国强民。为此,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毅然放弃了已经获得的一切,回归家乡,做了一名乡村体育老师,专注于他的举重事业,培养学生、为国争光。他希望以此唤起一方民众,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俗话说,龙糠搓绳起头难。当时,他的家乡还十分落后、贫穷。当蒋才元拿出节余了两年的80元体育经费买了第一副学习杠铃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感到吃惊。接下来的困难很多很多,没有训练场地、没有器材、没有生源、没有经费、白手起家,真是难啊!蒋才元咬着牙关,一一克服。为了造举重台,他到农村买树,白天下河拉树,拉大锯;为了省钱,他自已做饭;他还走遍各地收集生铁,自己铸造杠铃片;1986年,为了建造训练房,他背了一大包奖牌,到处求援,用成绩和荣誉说明自己的行为,感动无数人纷纷捐钱献物……经过努力,蒋才元终于盖起了一座面积360平方的训练房。

  举重是力气活,消耗很大,当时粮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这一大难题,蒋才元把自己和家人的口粮全挤出来给举重队的孩子们。1982年的冬天临近过年,妻子好不容易置办了一些过年的饭菜,不料被蒋才元带着运动员到家中,把所有的饭菜"一扫而光"。妻子对他的行为很生气,一下子想不开,服了200CC农药,倒在街上,后经医院抢救58天,才挽救了生命。

  办队之初,很多家长,甚至学校的老师对举重这项运动不理解,有的说蒋才元在摧残青少年,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从训练房拉走,嘴里还骂骂咧咧。一片怀疑声中,蒋才元以身试教,把自己的三个孩子(最小的只有9岁)全拉进举重队训练,以此做榜样。当看到蒋才元把亲生儿子都拉去训练了,老百姓这才逐渐打消了顾虑,敢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举重队。

  蒋才元干的不是显名露脸的活,他是一名农村基层教练,多年来,他跑遍全市中、小学,挖掘举重好苗子。有一次,他路过双山岛上的一所村办小学,发现了一个名叫刘海华的孩子有一定天分,当时刘海华看上去很娇气,脾气倔强,怎么办?蒋才元采取你跑我追的办法,耐心培养,从刘海华12岁入队,经过七到八年时间磨砺,终于将他培养成了了后来的世界冠军。成名后的刘海华不无感慨地说:"要不是蒋老师的真心诚意、严格要求和慧眼识材,哪有我的今天!"

  见过蒋才元的人都能看到他的一只耳朵缺了一块,那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带领学生到野外体能训练时冻烂后留下的伤疤啊。平时训练,他抓得很紧,所有的节假日、寒暑假,甚至大年夜,他都坚持训练,从不例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二十多年的辛勤付出获得累累硕果。蒋才元培养的"子弟兵",先后为国家输送运动员130多人,培养了12名国家及省级教练员。共获得世界级金牌9枚、银牌2枚,亚洲金牌6枚、国家级金牌24枚、省级金牌42枚。2009年10月18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举重比赛上,由蒋才元创办的南沙举重学校输送的管新蕾以抓举118公斤、挺举147公斤、总成绩265公斤的成绩夺得63公斤级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由蒋才元亲自培养的刘海华2002年入选国家队,2007年在萨摩亚举办的举重世界杯上夺得77公斤级冠军;2011年5月17日,在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77公斤级A组的较量中,从南沙举重学校走出的20岁小伙陆浩杰带伤上阵,在抓举比赛中以167公斤的成绩勇夺冠军。

  伦敦奥运会上陆浩杰带伤比赛夺得银牌,成为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优秀典范,成为青年人学习的榜样,感动了全国人民,也成为南沙举重学校和张家港人的骄傲!

  1975年至1976年,蒋才元还在金港镇这个弹丸之地组织举办了"全国女子举重竞标赛"、"亚洲青年举重竞标赛",并被评为"全国优秀赛区"。蒋才元也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江苏省优秀教练员"、"苏州市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等荣誉。这样一个乡级学校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竞技体育成绩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蒋才元被时任江苏省体委主任亲吴征切地称之为"江南第一硬汉",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欣然为南沙题词"举重之乡"。

  优秀党员:高风亮节培养子女成材

  蒋才元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共产党培养出来的人民教师。如果说我有些知识和技能的话,都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党和人民对我恩重如山。我所做的一点工作,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我距离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是微不足道的。我愿在有生之年,牢记党的宗旨,继续努力工作"。

  在自己的家乡南沙,蒋才元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了举重队。第二件大事是栽培种植了八亩田苹果树,一时引起当时上层领导的重视。《红旗》杂志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北树南移的哲学启求》文章,掀起了当地人民搞种植业的热潮。为国家培养举重人才、为国争光是他的本职工作。带动家乡人民致富、心系民生则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所展现的高尚风骨。对于家人,尤其是子女,他始终严格自律、家教严格。他的家教方式也造就了子女们成长为各自岗位的栋梁之才。

  种了13年苹果树,他和他的家人从来不吃一只完整的苹果。一次,蒋才元发现收获后放在家里的苹果少了4只,他以为是大儿子蒋健偷吃了,狠狠打了他一记耳光。当得知冤枉了儿子,父子相对哭泣,蒋才元含泪说:"孩子,爸爸错怪了你,但你得理解爸爸,这是我们全家献给乡亲的一颗颗真诚之心,容不得半点玷污啊!"当大儿进入港务局开始工作时,他硬是要求把儿子分配到最苦最累的装卸工工种岗位上。

  蒋健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教育,他从最普通装卸工做起,一步一步成长为令人折服的装卸队队长,此后又被张家港市公安局看重调入,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并走上公安局领导岗位,历任张家港港务局公安局副局长、南京市港务局公安局政委、镇江市港务局公安局局长、中国长江航运公安局苏州分局局长等职(副厅级)。蒋健时刻牢记父亲做人要廉洁自律的谆谆教诲,身居高位,常有些人以各种理由套近乎,到他家送礼送钱,蒋健会及时拍照记录,并请局里相关人员及时赶到家里处理。家庭成员相互监督、相互指正已经成为蒋才元一家良好的家风。蒋才元的女儿蒋虹不无自豪地说:"父亲良好的家教虽然严厉,但铺就了我们健康的人生道路!"

  蒋才元从小酷爱书法,工作之余,笔耕不辍,退休后的晚年生活更是将书法艺术融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书法艺术也声名斐然,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蒋才元的书屋悬挂着一幅郑板桥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字体刚正不阿,气度非凡。蒋老认为,艺如其人,一个人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才有好的艺术人生,才有更好的归宿和晚年美好的幸福生活。80岁高龄的蒋老还时刻关心着由他主导成立的举重俱乐部发展情况,耄耋之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衷心地祝愿蒋才元先生健康如中年,夕阳无限红。(林爱民 石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