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力画艺坐落于东江湖畔,始创于1998年。在这之前,余力画艺老板余贵平只是一个小摊贩,在学校门口、街头巷角里摆摊卖机械印刷的画,有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类的画,有动物、人物、风景、静物等类型的画,还有各种类型的工业画。在卖这些工业印刷品的过程中,余贵平首次接受艺术的熏陶,在长时间的观赏下,余贵平对书画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喜爱,从而萌发了追求艺术真作的想法。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余贵平终于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廊,这时,画廊里的作品不再是工业印刷品,而是一些有德行、修养、名望的知名书画家的真迹、真作。
然而,在经营画店的过程中,余贵平逐渐发现要把一间画店经营好需要面临许多抉择和重重难关。基于一直以来艺术市场所存在的以假乱真,作品有价无市或有市无价,某些画家坐地起价、漫天要价等等怪相,余贵平开始深思,真正的艺术究竟是什么,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究竟是利还是艺术,现实中已有不少画家已经把注意力转移到画作的经营谋利上,从而难以再集中精力、静心于艺术的专研、发展和突破。作为一间画店的老板,一端连接着书画家,另一端连接着市场,这个中间人的身份该如何作为,才能正确引导这一方地域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在这乱象丛生的艺术市场里、在秉持艺术真作的基础上,谋求艺术的发展空间?在这些问题的牵引下,余贵平把目光转向了故乡老祠堂前那一排排静立在茫茫野草中的石碑,企图从那里寻找出这一系列困境的突破口。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驱车来到了余贵平的老家博罗柏塘镇,余贵平的家紧邻村里的老祠堂,我们的车就停在祠堂前的空地上。下了车,一悬挂在祠堂院门门楣上方的长形木刻门匾分外引人注目,木匾上雕刻着四个红色大字“策名天府”。门匾下是一副对联,上联“武溪世泽”,下联“清水家风”,横批“祖德流芳”。看着这些在岁月风尘的侵蚀下,依然熠熠生辉的鎏金字体,以及祠堂门前那一簇簇野草和湮没于杂草中的一块块石碑,余贵平心中那个关于文化突破口的疑问慢慢有了回应。在古代,只要村里出了状元、进士、举人,村里就为他们树碑立传,以激励村人后代效仿先贤,努力求学上进。在这一排排静默的石碑里,余贵平希望能从中找回古代先贤的精神实质,从而为自己指点迷津。
在余贵平看来,艺术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一幅作品究竟价值如何,应该看这幅作品究竟承载着何种文化内涵,唯有如此,才能够感染人,对人起到一种正面的教化作用,净化人的心灵,这正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因而,真正有修养的画家,他们在乎的不是作品能卖多少钱,而是买这幅画的人究竟能不能读懂画中所承载的思想情感,能不能从中感受到画家作画时的那份心意。“画廊不在于大,在于真;作品不在于价,在于真。”
“我时常会想,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做这行,而且还坚持了这么多年……当听着这些佛经时,我心里有了答案,一切都是有原因的。”“我们的祖先他们重德,追求的是道义,他们重视教育,有富国、富民、富家的美好愿望,他们也时刻用仁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慈爱呵护后代的健康成长。在祖辈的感召下,我一直努力去追寻能净化人心灵的东西,当我第一次接触书画艺术时,我就已经明白,这正是我孜孜以求、一直向往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我寻觅到了一片清静世界。”(谢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