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帆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7日 第 20 版)
|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0多年前的这一惊世之问,早已被中国的发展与现实回答。从“东方魔稻”到打响种业翻身仗,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中国种子,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回应:中国人养活中国人!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6集大型纪录片《种子 种子》(见图)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纪录片站在“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高度,揭秘种质资源战略高地的创新博弈,解密中国种子背后的基因密码,记录种业振兴的时光足迹。育种的芬芳,需要时间的玫瑰,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纪录片,《种子 种子》也用镜头纵览广袤空间,上百位人物从田间地头或高新技术实验室走近观众,带来打破认知的现代育种世界:在北京,首次亮相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能满足未来50年、5000个物种、150万份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在新疆,垦丰种业制种团队的“中国速度”可在10天内完成14000亩玉米制种地去雄任务;在湖南,袁隆平团队讲述超级稻高产攻关背后的秘密;在南京,85岁高龄的“大豆院士”依然在探索野生大豆的奥秘;在海南,一粒巴西玉米种质远渡重洋,遭遇“隔离奇遇”;在青海,散落高原的大角羊“报上了户口”。
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各行各业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一粒粒饱含生机的种子,是中国种业挑战“卡脖子”困境的比拼争锋。种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记忆,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焕发着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机。
虽然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种业事关全民粮食安全命脉,但百姓对此可谓“日用而不知”。如何让“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何唤醒更多人参与中国粮食从“多多益善”到“天天向上”的奋进历程,《种子 种子》努力以影像为媒,通过科普提升认知、促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