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娱乐 >

谱写路桥工人的精神颂诗——评电影《大路朝天》

2019-01-24 08:5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谱写路桥工人的精神颂诗
 
——评电影《大路朝天》
仲呈祥
  之前看过苗月导演把精准扶贫审美化的电影《十八洞村》,为这位女导演在题材选择上攻坚克难的胆识和才华所折服。近日,欣赏她为改革开放三代路桥工人谱写精神赞歌的、既编且导的峨眉电影集团领衔出品新作《大路朝天》,惊赞不已!
 
  记得电影美学家钟惦棐先生有句名言:对于一位有着自觉美学追求的艺术家说来,真正的审美创造,是勇于给自己设置难点,并善于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攻克难点,把难点转化为作品的亮点;倘若总是绕过难点,那么轻松了安全了,亮点也没有了,作品也平庸了。苗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自觉美学追求的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电影编导。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超过13万公里的高速路、桥建设突飞猛进,其科技水平和工匠精神已经为世界瞩目,令人叹为观止。这值得创作者用心、用情、用功书写,但这却因路桥工人开路搭桥的单一生活很难审美化、艺术化而成为创作难点。苗月知难而进,深入生活,在大桥工地、在雅西雅康高速公路沿线、在老路桥工人宿舍区,与三代路桥工交朋友,汲取有价值的创作素材,经历着创作的冲动、故事的构思、情节的设置、主题的提炼。终于,她找到了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思想发现。
 
  苗月在《大路朝天》中遵从电影语言的审美优势另辟蹊径,不写路、桥的建设过程和经济上的巨大成就,而把镜头对准了创造这路、桥人间奇迹的主体——路桥工人的精神世界及其代代传承和发展。无疑,这既更切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更有利于电影语言审美优势的彰显。
 
  《大路朝天》的银幕画面构图精美,气势宏大,天人合一,富于诗意。路、桥、天语义双关:从物质意义上讲,是路桥人生存、生活、创业的自然环境;从精神意向上看,是路桥人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之路,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桥,是路桥人理想信仰的艺术形象。第一代是由李保田饰的唐金泉、陈瑾饰的江雪花,这是精神源头,报效祖国,视路桥事业为生命,虽一生坎坷,但梦想犹在,不仅共同培养传承并超越了他们的第二代路桥人唐真红,而且历经沧桑,终成眷属。卢家三代——第一代卢通达是一流的潜水工,第二代卢兴旺想接父亲的班却因父亲担心潜水风险而让他干上了亦莒的打洞子的活,并成长为优秀的凿洞工,第三代是当上了分项目经理的卢桥亮。曾家第一代曾庆民是杰出的老石工,既苦且累,技艺超群,第二代曾馒头起初不愿接班当石工而想当干部,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一名好石工。贯穿全剧的中心事件,是唐真红因追求工程进度开除了技艺欠精的陶老伯,陶老伯病逝,黑娃嫉恨在心,把唐真红赠给陶老伯50万元善款说成是贿款上告,造成唐真红蒙冤受审。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卢桥亮向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张驰讲出了第一代路桥人唐金泉与江雪花纯美凄丽的爱情故事和共同培育唐真红的故事,讲出了唐真红的抱负业绩,讲出了曾庆民训子传承工匠精神给曾馒头的故事……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电影把三代路桥人的友情、亲情、爱情,尤其是对祖国、对事业的一片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丝丝入扣。
 
  《大路朝天》不仅成功审美化地讲好了中国路桥工的感人故事,而且成功地为创造人间史诗般奇迹的中国路桥工谱写了英雄史诗。唐金全那包快递来的北京酥糖,江雪花座下那辆电动车,那顶似会说话的红色安全帽,那距离河面200米高的左右晃动的猫道……都在托物言志,寓理于情;那蓝天白云,那高山峡谷,那奔腾河川……都天人合一,形神兼备,营造出高远的天地境界。这是影片的诗化风格和美学品位。这样的影片,须以沉稳而不浮躁、虚静而不喧嚣、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的鉴赏心态,去细细品味咀嚼。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19年01月2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