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娱乐 >

从录音机到蓝牙音箱,从磁带光盘到数字音乐——旋律中的美好生活

2018-12-27 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录音机到蓝牙音箱,从磁带光盘到数字音乐——
 
旋律中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40年·亲历变迁(12))
 

  图①:1983年,王凤岐和新购买的录音机合影。
  资料照片
  图②:2018年王凤岐(右三)和舞蹈队的伙伴们伴着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排练舞蹈。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本报记者 贺 勇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发生的变化,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王凤岐乐开怀。拿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画面中正值青春的王凤岐站在桌旁,身边是当时流行的卡带录音机。她感慨万千,将与这台录音机有关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1980年,王凤岐的先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下海经商,自己的小家逐渐富裕起来。随后,新婚不久的王凤岐怀孕了。她先生得知这一喜讯后,更是乐开了花,当时就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王凤岐说:“我听说怀孕需要胎教,给肚子里的孩子听音乐,于是我就告诉他想要一台录音机,我爱人一口就答应了。”那个年代,李谷一的《乡恋》、郑绪岚的《牧羊曲》、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等歌曲,经常飘荡在收音机和录音机中。
 
  当时,普通家庭的月收入也就几十元,但一台录音机的价格要好几百元,很少有人能买得起,即使积攒大半年能买得起也不舍得花这钱。王凤岐夫妇来到当时还属于北京市崇文区的花市百货商店,挑中了一台燕舞牌的双卡带可携带式录音机,标价600多元,那会儿她先生一个月平均能收入200多元,一想起要花费3个月的收入,当时她确实有些心疼。但先生特别爽快地结账付了钱,围观的很多人为他们鼓掌。
 
  上世纪80年代,录音机是稀罕玩意儿。年轻人穿着喇叭裤,拿着录音机,在大街上跳舞,是一件很潮的事。录音机买回家后,王凤岐就成了邻居眼中的红人。大家都被录音机飘出来的优美歌曲和动感节奏所吸引。同在平房居住的邻居建议把录音机拿到院子里放,音乐一响,周围几个院儿里的邻居们都能听到,不少邻居还专程跑到她家里点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录音机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文娱休闲的又一来源。
 
  上世纪90年代初至中期,外形四四方方更为小巧轻便,需要放卡带的随身听悄然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开始了新一轮的音乐享受。王凤岐也给儿子买了一台,她介绍道:“儿子每天都会听上1个小时左右的英语,而且他的英语成绩一直很优秀,再后来,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想录音机和随身听都有很大的功劳。”
 
  2000年以后,MP3播放器开始流行起来,磁带和光盘逐渐被取代,王凤岐说:“我儿子工作后知道我很喜欢听音乐,就送给了我一台MP3播放器,它体积更小,歌曲容量却更大了,比磁带更方便,而且可以凭自己的喜好替换里面的歌曲,这让我体会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如今,播放音乐的设备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燕舞牌的录音机变成了便携式的蓝牙音箱。已经退休的王凤岐现在是朝阳门街道的一名文艺红人,她自己原创的歌舞、小品、诗朗诵等节目多次获得市、区文艺比赛的奖项。
 
  “漫步在社区街心花园,看着远处休闲场里载歌载舞的老年人,玩耍嬉戏的小孩,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王凤岐开心地说道。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7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