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娱乐 >

视角准确 形象丰满——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的启示

2015-11-06 08:57 来源:人民日报
视角准确 形象丰满
——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的启示
 
    仲呈祥 孙百卉
 
  以新疆传统丝绸“艾德莱斯绸”的现代化生产与国际推广为主线,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讲述了主人公艾拉提和妻子卫明霞由普通的维吾尔族青年分别成长为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故事。该剧展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中国成立前至改革开放后,维汉两族三代人建设新疆的生活画卷与精神历程,颂扬了维汉两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建新疆的奉献精神,形象地说明了民族团结是边疆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
 
  《丝绸之路传奇》是一部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的优秀作品,由剧作家、制片人景宜等创作。这也是她与导演王文杰继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茶马古道》《茶王》后的第三次合作。它在叙述视角、人物塑造、文化开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突破,为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该剧在创作视角上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情感。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中华文明观时,主张“多样、平等、包容”。这一点在少数民族题材影视艺术创作中的体现之一,就是要具有民族化的视角。这个视角有时来自本民族的创作者,有时来自其他民族的创作者。两种创作者身份可能形成内容、形式、风格的差异,各有所长。但是,民族视角则影响着作品格调的高低。一些汉民族创作者容易将少数民族看作经济上欠发达、文化上弱势需被汉族文明引领和帮助的族群。这样的视角源于创作者意识深处的偏见,容易在作品中形成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俯视,表现为或是将少数民族角色置于危难中等待解救,或是站在先进文明的角度对其进行道德评判。然而,这些问题没有出现在《丝绸之路传奇》中。比如同是剥削者,维吾尔族的巴依老爷比汉族的国民党连长更有恻隐之心;同是母亲,维吾尔族母亲帕夏汗比卫明霞的汉族养母的心胸还要开阔;同是投身纺织业,面对金钱的诱惑,与刘浩相比,艾拉提对理想的守护更为坚定。
 
  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用褒维贬汉的思维统摄全剧,而是用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和具体经历,揭示出维吾尔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与情感的珍视。该剧创作者不仅避免了无意识地俯视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尊重并珍惜少数民族及其文化。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尊重是基本前提。这正是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为少数民族影视创作提供的可贵之处。
 
  其次,该剧成功塑造了荧幕中的当代维吾尔族典型人物。如剧中的三个长者形象:纺织厂书记方凯、维吾尔族母亲帕夏汗、汉族学者卫守仁,既血肉丰满又带有隐喻色彩。方书记心系边疆百姓疾苦与经济发展,鼓励年轻人学习先进技能,象征着具有“父性”特征的祖国;帕夏汗用土地一样宽厚的爱守护着孩子们,传承着维吾尔族热情、智慧、守礼、勇敢的传统,象征着具有“母性”特征的民族文化;卫守仁苦心孤诣、甘于清贫、坚持真理,毕生潜心于桑蚕养殖与传统纺织工艺研究,则是追求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的象征。电视剧通过这三个形象构建的三重隐喻——祖国、民族传统、现代精神——正是每一个年轻人成长都离不开的精神力量。
 
  《丝绸之路传奇》对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亦十分丰满。男主人公艾拉提是传统艾德莱斯绸手工艺的传人,他身上既有维吾尔族青年热情、勇敢的一面,也有男性冲动的特点。对于艾拉提的成长,创作者侧重表现他以维吾尔族文化思维方式面对问题时的独立思考。女主人公卫明霞是一个由汉族夫妇抚养长大的维族孤儿,她同时具有维吾尔族与汉族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维汉两族团结互助的基础正是两个民族人民之间亲人一般的情感,这也是卫明霞这个形象的象征意义。略有遗憾的是,该剧后半部对她作为现代职业女性的这一面表现得不够。该剧对新疆第三代年轻人的塑造也颇有意趣,着墨虽不多,但耐人寻味,体现出以经济共赢、文化融合为目标,能够使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这一事实。
 
  此外,该剧还深入挖掘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的独特美学价值,《丝绸之路传奇》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并将它与汉民族乃至世界现代文明进行对接,从而实现“美美与共”。特别是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以后,美丽的艾德莱斯绸将沿着丝绸之路从新疆飞向世界。另外,该剧还向观众展示了维吾尔族语言文学的魅力。
 
  一部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离不开准确定位的创作视角、血肉丰满的少数民族艺术形象和绚烂多姿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这三个要素。这也正是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带给人们的启示。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6日   2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