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 >

进口水果中的“华侨味道”

2020-06-15 10:4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进口水果中的“华侨味道”
本报记者 高 乔
 
  泰国的榴莲、山竹、椰青,厄瓜多尔的香蕉,智利的车厘子,新西兰的金果猕猴桃……来自全球各地的进口水果在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汇集,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水果贸易商,其中不乏常年深耕海外水果进口贸易的华侨华人。他们或是几代人辛苦经营,探索出独特经营模式;或是开辟海外种植园,做起从田野到餐桌的全供应链服务;或是探索电商模式,创新冷藏技术……进口水果中的“华侨味道”,蕴藏着华侨华人酸甜苦辣的创业故事。
 
  专注香蕉生意
 
  6月的老挝迎来降水充沛的雨季。郝志强正在老挝忙着照料香蕉种植园。这片2700亩的香蕉种植园,凝聚了郝志强5年的心血。如今总产量近9000吨的种植园刚被郝志强租下时,还是一块荒地。从租用挖掘机、装载机开路、整饬土地、通水通电,到招募当地员工日常维护香蕉种植工作,郝志强在老挝“从零开始”,开辟自己的香蕉种植园。在这之前,他曾在云南西双版纳种植香蕉,也曾在缅甸租下600亩荒地探索海外香蕉种植。
 
  “最开始种香蕉什么都不懂,就向种香蕉的前辈请教,香蕉苗长到几十公分怎么管理、长到一米高怎么管理、遇上各种病虫害怎么用农药……不懂就问,有空就去前辈的种植园学。只要用心,学起来也快!”经营香蕉贸易已20余年、种植香蕉也有10余年经验的郝志强有自己的经营、学习之道。
 
  今年春节以来,受疫情影响,香蕉通关速度大大减缓,被堵在海关的香蕉整车整车地变质腐烂,和许多蕉农和进口香蕉贸易商一样,郝志强损失惨重。“在东南亚种香蕉的年头长了,遇上干旱、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香蕉减产也是常事。水果贸易是个高风险行业,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郝志强说。
 
  郝志强的从容淡定来源于经验沉淀。作为中国最早“下海”进行香蕉贸易的老“香蕉人”,郝志强的父亲郝占旺从1988年就开始做国内香蕉贸易。2003年,郝志强接手父亲的香蕉生意,开辟进口香蕉生意。近5年,妹妹郝端端也加入家族生意,创立香蕉销售品牌“丰百年”,负责河北新发地的香蕉批发销售。
 
  郝端端和郝志强分别负责香蕉供应链的销售端和采购端,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最近,郝端端正为帮助超市促销香蕉忙碌。“哥哥负责采购,我负责销售,我现在的工作重心是给我们的客户更好的销售服务。”郝端端说,“国内消费者对香蕉的美观、口感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从供应端也要跟上。”
 
  开拓电商渠道
 
  离郝端端的香蕉冷冻仓库不远处,是“80后”进口水果贸易商樊晓强的店铺。同为“蕉二代”,与郝志强、郝端端专注香蕉品类的水果贸易不同,樊晓强选择探索全品类进口水果销售的新模式。
 
  “水果行业的利润低,但仓储运输成本很高,物流期间的损耗也很大。”樊晓强说,“香蕉贸易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竞争比较激烈,利润比较薄。所以我想拓展进口水果品类,增加利润也分担风险。”如今,樊晓强的公司在泰国有榴莲基地、小菠萝加工厂,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樊晓强都有所涉及。
 
  疫情发生以来,樊晓强与电商平台接触更多了,与国内知名的电商平台都建立起合作,“一件代发”的物流模式也让他的批发生意更加顺畅。“我把水果产品报价表发给电商平台,他把订单发给我,剩下的他就不用管了。平台只管卖,水果的品控、物流、售后全部都由我们解决。”随着河北新发地搭建起从产地到餐桌的水果供应链,更多像樊晓强一样的水果供应商正从中受益。
 
  如今,河北新发地正进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百万吨级别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集群。樊晓强也正与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微气调保鲜技术,希望借此延长热带水果的保鲜期。“这是第三批应用这个技术运输的荔枝了,你们看荔枝外表干爽,剥开壳儿又非常水润,保鲜效果很好。”樊晓强顺手剥开一枚水汪汪的荔枝笑着说,“我们都在期盼成熟的冷链保鲜技术!”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6月15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