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卖奶难”现象,本报记者深入河北省奶业大县行唐调查——
奶业进入“奶剩”时代了吗?
本报记者 王 浩文/摄
编者按: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奶业发展出现困难,一些地方出现了奶农倒奶、卖牛的现象。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咋样?鲜奶还有没有企业收购?奶业发展困境咋解?本报记者走进河北省乳业重点县、国家乳业集聚区行唐县一探究竟。
农民的奶都卖掉了吗?
“过去乳企从不限收购,现在乳企收购标准严苛,控制收购量”
作为奶业大县,行唐的鲜奶收购情况咋样?
行唐县畜牧局奶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盖连义提供了一组数据,行唐县共有108个奶牛养殖小区,每天的产奶量大概在500吨左右;县城6家乳品企业的收购量维持在440吨左右。“算下来,没被收购的鲜奶平均到小区里的各个奶农身上,数量很少。”盖连义说。
这与记者拿到的一份《关于行唐县乳业发展的情况报告》相符,报告上说,经核实,极个别奶牛养殖小区内部分奶农的少量鲜奶被倒掉,属于个案,绝大多数小区奶农的鲜奶还是能正常交售到乳品企业的。
玉亭乡官庄村官庄奶牛养殖大户李建民告诉记者:“我们小区每天生产的鲜奶在4.5吨左右,企业基本全部收购。”
在安香乡东安香村,希望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户卢文学也表示,自己所在的奶牛小区没受影响,每天产的鲜奶基本可以被企业收购。但他听说那些管理上比较落后、规模比较小的小区可能存在鲜奶因质量问题“退奶”的情况。
尽管如此,记者了解到,当地鲜奶市场进入“奶剩”时代已经成为事实。“在奶荒的时候,企业不限收,有多少收多少,甚至还抢收。现在企业不断提高收购标准,就是为了控制收购量。”卢文学说,以前只要达到国标,乳业就会收购,但是现在的标准不断提高。“比如感官一项,有的企业会以气味欠佳为由拒收。”卢文学说。
李建民也有类似的体会:“现在企业在收购生鲜乳时,对体细胞的要求是不能高于30万/毫升,这个标准可以说是很严苛的。”
据了解,行唐县的六家乳企之一的明旺乳业已有几个月产品大量积压,只能采取限产措施,定量收购奶源以降低损失。
为什么乳企不好好收奶?
国外市场冲击严重,奶业市场不景气
为什么乳企不好好收奶了?行唐的基层干部、养牛大户、奶牛小区业主以及奶农们的说法一致:“都是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暴跌,大大冲击了国内的奶业市场。”
“生鲜乳从2013年10月份开始涨价,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1、2月份,价格冲到了每公斤4元左右。随后开始回落,目前乳品企业的收购价在每公斤3.6元。这降的几毛钱可都是老百姓的纯收益。”卢文学说。
入驻在希望奶牛小区的奶农张卫国对市场的波动也有切身的体会。张卫国已经从事奶牛养殖十几年,他入驻希望奶牛养殖小区也有将近10年。最初张卫国只有七八头奶牛,“挣一点,投入一点。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这个规模。”张卫国说,他现在的奶牛存栏量是50头,大约有20头左右产奶,每天的产奶量维持在500公斤左右。
张卫国告诉记者:“2013年底和2014年初价格好的时候,还是能赚钱的。但是2014年中旬,生鲜奶价开始下滑,有时每个月下滑三四角。”
“生鲜乳价格下跌又遇上了饲料成本上涨。我们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张卫国算了一笔账,饲养成年奶牛的饲料主要是青贮玉米,去年随着玉米价格的上涨,青贮玉米的价格也直线攀升。现在奶牛饲料(青贮玉米、苜蓿等)的成本接近1.5元/斤,而一头正常产奶的奶牛每天需要60—70斤的饲料,不计人工成本的话,每头奶牛的饲养成本在100元左右。“折算下来一头奶牛的产奶量必须维持在20公斤以上才能收支平衡。”
同样来自希望奶牛养殖小区的卢香来情况类似,他目前有60头奶牛,其中30头左右为产奶奶牛,目前每天的产奶量维持在700公斤左右。“现在养奶牛挣不了多少,奶业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卢香来说。
盖连义说,当前生鲜奶市场低迷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目前,大量国外奶粉进入,加之国外奶粉价格便宜,每吨奶粉的价格是2万元左右。相比于国内市场,每吨鲜奶的成本价格是在3600元左右,按照八吨半生鲜乳生产1吨奶粉的比例计算。国内一吨奶粉的价格高达3万元以上。所以乳品企业宁愿选择国外进口奶粉制作还原乳来降低成本。
“现在国内乳品企业的销售不景气,一方面是高端乳品的市场还没打开,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心中的‘三聚氰胺’阴影还没有消散,对国内乳品品牌的信心还尚未恢复。乳品企业的生存很难,加工国内奶源利润薄,还受到低价格的国际奶源竞争。”盖连义说。
突破市场低迷的出路在何方?
市场危机也是转型机遇,养殖小区升级现代牧场
不管是当地政府、养殖大户还是普通奶农,对奶业市场的分析都绕不开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对当地的冲击。从那之后,行唐县进行了奶业的第一次转型,改变当地散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况,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养殖模式。
盖连义介绍,现在行唐县已经基本上没有散户养殖的情况。但在奶业市场低迷的冲击下,养殖小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每个养殖小区的规模和设施条件各不相同,每个奶农的情况也不相同。有些规模小的奶站每天只能生产1到2吨牛奶,有的奶户只有两三头奶牛,这样的规模已经无法维持盈利。”
卢文学说,自己的养殖小区一直在提档升级,他的小区是行唐规模较大的一家,目前已经实现了统一饲喂、统一防疫、统一挤奶以及分群饲养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当地是比较先进的。这种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分散饲养造成的鲜奶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官庄奶牛养殖走得更为超前,在去年7月份完成了由养殖小区向现代牧场的转型,尚属行唐县第一家。业主李建军说,之所以选择这种模式,是因为养殖小区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奶农因为眼前利益把一两头病牛混进来,这样会导致当天生产的奶都会出现问题,无法达到收购企业的要求。
“后来我决定改变管理模式。”李建军说,经过和其他奶农协商,他对小区现有的奶牛进行了整合,还重新筹措资金购买了一批奶牛,对奶牛小区进行了标准化升级改造。去年7月份,李建民和河北元鼎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承包给其经营管理。
“这种模式其实三方都受益。首先是奶农旱涝保收,我每年支付奶农每头牛2000元的承包费。比如,留下的一家奶农共有10头奶牛,一年的承包费是2万元,他们两口子在厂子里打工,每人每月有2500—3000元左右的工资,这样一年下来可以有接近9万元的收入,甚至比自己养牛还要划算。其次作为小区业主,我也降低了经营风险,每年赚取企业的承包费就可以。第三,承包公司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人才团队。保证了生鲜奶的品质,乳品企业也愿意签订长期合作关系。”
据李建民介绍,现在他们小区生鲜奶品质乳蛋白率由3.0%提升到3.3%,乳脂率由3.8%提升到3.9%。即使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对他们的收购价也要每公斤高于其他小区0.6元左右。
《行唐县加快推进奶牛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称,从2014年到2017年,行唐准备花费4年的时间引导奶牛养殖小区由分户饲养向统一管理,由人工饲养向机械化饲养、由奶牛养殖小区管理模式向牧场经营模式转变,完成奶牛养殖小区的提档升级。
目前行唐县正加快奶牛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的步伐,已经有55个奶站完成了升级改造。“这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乳企收购的数量减少,对生鲜乳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苛,要想达到市场的要求,和国外奶粉竞争,我们的养殖小区必须走科学管理的道路,逐步淘汰规模小、管理差的小区,这次生鲜乳市场的危机对行唐来说也是一次提档升级的机遇。”盖连义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1月1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