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较多存在于人造奶油、饼干、起酥类点心及方便面中。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当地时间11月7日宣布,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及专家委员会的结论,已决定初步禁用对人体健康不利的人造反式脂肪,并要求美国食品行业逐步淘汰人造反式脂肪。专家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饮食结构存在差异,反式脂肪的摄入量也存在差别。目前我国居民总体摄入量仍处于安全范围以内,无需过度恐慌。
反式脂肪酸延长保存时间,多在西点中使用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李淑媛介绍,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并非脂肪中天然存在的脂肪酸,是在油料加工过程中为适应市场需求产生的。在植物加工过程中通过加工工艺使脂肪酸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使用有几个优点,首先,延长了食物的保存时间,另外,虽然外表与天然奶油相似,但在做点心、糕点类时加入反式脂肪酸往往味道更香,而且其成本低于天然奶油,这几个特点便使反式脂肪酸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得到应用,一般来说,西点中使用反式脂肪酸的情况更多,目前反式脂肪酸较多存在于人造奶油、饼干、起酥类点心及方便面中。
过量摄入或导致心血管疾病
FDA同时指出,摄入反式脂肪会增加食品中低密度脂蛋白,即坏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增加人们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的摄入量已经下降,但目前摄入反式脂肪仍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与此同时,这一决定或许能够防止美国每年20000人心脏病发作及7000人因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死亡。
“在最初应用时,人们对于使用反式脂肪酸的弊端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西方人后来也发现,反式脂肪酸的过量使用与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及癌症等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期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血管硬化及血管斑块等,”李淑媛告诉记者。
亚洲国家摄入量相对较低
由于不同国家的饮食结构及氢化油的使用情况都有区别,对于反式脂肪酸的管控也存在差别。美国的管控措施相对来说是比较严格的,而亚洲国家则相对宽松。以日本为例,通过对国民摄入量的评估后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较低,因此并未对其采取明显的干预措施。
■ 国内现状
居民摄入水平风险评估发布:摄入量总体安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低于1%。11月1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专项工作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院张坚介绍,此次发布的风险评估结果与之前的人群调查结果比较接近,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国内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是在安全范围内的。全国总人群反式脂肪酸平均膳食摄入量为0.39g/d,相当于膳食摄入能量的0.16%(即反式脂肪酸平均供能比),其中城市居民的摄入量(0.52g/d)和供能比(0.25%)高于农村居民;大城市居民摄入量(0.53g/d)和供能比(0.26%)高于中小城市居民,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
张坚解释,首先,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及生活习惯与西方存在一定差异,奶油、人造黄油等的摄入量相对较少,另外,目前国内快餐行业使用的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规定,生产厂商需在食品外包装中明确标示其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与此同时,也不排除少部分生活习惯较西化的人群可能存在摄入过量的情况。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农村地区一般不存在反式脂肪摄入过量的情况,一些大城市的居民食用的加工食品则可能相对较多。
■ 专家提醒
偶尔食用无需担心
评估报告显示,除植物油、奶油、黄油之外,大部分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低,其中,巧克力糖果类食品中平均含量最高,为0.89g/100g;植物油平均含量次之,为0.86g/100g,而焙烤食品、调味品、油饼油条含量在0.30-0.50g/100g之间,冷冻饮品含量最低,为0.09g/100g。“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确实会影响人体健康,偶尔为之无需过于担心,从平均情况来看,我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是低于西方的,”李淑媛表示。
张坚称,偶尔食用快餐等,一般摄入过量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从前几年至今的一些监测项目数据发现,国内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并没有增加的趋势,餐饮业氢化油的使用量也未明显增加。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