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访谈》主持人沈祖宏北京特别报道:春天的北京,蓝天白云,惠风和畅,鲜花盛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充满了勃勃生机和生命的活力。
5月18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0周年,迎来历史性的艺术盛宴:由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主办、一带一路全球艺术巡展组委会、昆明市侨联、中国诗书画研究会等单位支持的中国艺术巨匠钟开天《郑和下西洋》500米恢宏巨著北京首展今天下午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一大盛事,来自首都及全国各地的学术家、艺术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高朋满座,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辉煌时刻。
主办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宁一致开幕词;中国侨联副主席高峰宣布开幕;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一带一路全球艺术巡展总指挥沈祖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委员陈士富;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石丽康;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联原主席郑明等出席开幕式。钟开天先生发表讲话,分享创作心得和作品背后的心路历程。
开天辟地,长风万里。钟开天殚精竭虑,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用毕生心力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创作出一幅“史诗性”巨幅画卷,流芳百世,居功至伟,被世人所景仰。《郑和下西洋》成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历史长河中的封神之作。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据了解,中国画《郑和下西洋》长卷由中国艺术巨匠钟开天历时13年创作完成。作品1.2米×500米,画布设色,全画共三卷十八章,重360斤,300余个场景,17000余人物,全景式生动再现六百多年前半个地球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传递和平友谊,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创作者钟开天,194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中国最具实力与艺术成就的宝藏级书画艺术家。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郑和下西洋》500米长卷的创作中,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完成这幅史诗性浩瀚作品。媒体评价:“他以超人的意志力,殚精竭虑十三载,于八十一岁耄耋之年,终于完成此幅旷世之作”。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大事件,极大地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下西洋航线国家农商业、文教医疗、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成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重要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华文化在域外的传播与交流。钟开天先生历时13载而成的《郑和下西洋》长卷,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郑和船队下西洋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状态和地理风貌,对研究、展示、传播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图像价值,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借鉴价值。
钟开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深情讲述《郑和下西洋》的创作历程。他说,这幅作品特别选择了中国古人独创的长卷画法,全部采用中国元素,又兼有西方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为支撑,在长度、体量、时间、场景、人物等力求突破。他表示,久有文化强国梦。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要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尊古而不复古,借鉴外来文化要防止全盘西化,体现文化自信,坚守民族文化之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他强调,文艺创作要有时代精神、钟鼎大气、汉唐雄风、大国气派。即,是民族的、时代的、现代的。五百米郑画均是中国元素组成,表现力并不比西画差,甚而过之。
《郑和下西洋》从历史意义看:中国对世界贡献过思想、礼制、科技、文化、经贸;和睦、和平、和谐。现在,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据悉,钟开天曾多次参加过一带一路全球艺术巡展,他的《郑和下西洋》50米局部画卷曾在一带一路全球艺术巡展(第22站)暨杭州亚运国际艺术大展中首次亮相,引起海内外轰动。钟开天创作的其他题材的巨幅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军委等最高政治殿堂悬挂,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中国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