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袁竹画语录(笫一辑)

2024-03-04 11:34 来源:综合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美术领域,真能立定一家之言,根深叶荗而又风被后世的,风毛麟角,可以肯定地说,我当属其中的佼佼者。因我创建逍遥画,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逍遥画以水墨自然的艺术引力,让人们的思想得以道的醇化,让人类的价值观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序列中得到统一与整合。我的画是画给当下的全人类的,是画给未来全世界的!我的美术创作,已经突破了艺术固有的边界,走向了关注全人类命运的境界,我所创立的逍遥画派,就是用艺术的方式整合人类命运的寓言,以寓言为导向,让全世界的人们在逍遥画境里看到宇宙的本质,体察到遵道贵德的真谛,从而生成统一的价值观、世界观,让人类思想在趋同融合的道路上,走向美好和谐的未来世界。我的画之逍遥,就是全人类社会终会走进大逍遥、大和谐的事前证喻!

袁 竹出席颁奖典礼

文化一词,包含至广,而哲学思想是其根柢。其他学问及一切制度,无不与哲学思想有关。逍遥画画以载道,诠释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这么说,古有道德经,今有逍遥画。逍遥画将艺术与哲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给人美感,又给人启迪。

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实为世界文化之两个大系。其高深理解,确足发扬人类智慧之光。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印二系之重大价值,实不容否认。惟印度诸大学派能脱离出世的宗教思想者,殆难多觏。玄奘法师曰:“九十六道,并欲超生。”盖博通之言,非臆说也。中国自远古伏羲时代,已发明辨证法。帝尧更以“天工人其代之”之高速理想,继羲皇而弘《大易》。故宗教思想,在中国始终不曾发达。佛教来华,学人参其玄理,而对于其度脱轮回之教义,真正笃信者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捐款捐物建寺礼佛,亦本历圣相传“崇德敬学”与“祭如在”之旨而行之。若以印度与西洋教徒坚信与偏执之迷情,求诸中国礼佛之众居士,亦将遍索而不可得其似也。中国民族思想,未尝形成宗教,实为其富于理智之特征。

作为当代美术创新人物、新美学核心理论构建者,我不仅注重在艺术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真正花时间更多的不在美术方面,有道是功夫在画外。我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研读小说、诗歌、散文、哲学、美学等上面了。尤其在哲学方面花去了更多的时间。我充分吸收了道、儒、释各家思想的精华,对易学传统、理学和心学体系,大剩佛教空有二宗、老庄思想,均有程度不等的吸纳,同时,也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哲学的诸如黑格尔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将之融会到自己独创的逍遥美学思想体系当中。这样,广览搏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众家之长,克己之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使逍遥画派自成一系,风格独特。

毫无疑问,我的逍遥美学思想,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的。当代美学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对传统的东西进行筛选,去粗取精,批评地继承,然后,以经过改造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底,并融合西方文化中一些有益的元素。因为,东西文化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应“观其会通、而不容偏废”。

袁竹与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在一起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方式方法,那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借古开今,扶其本根,从本体意识上牢固树立中国文化的自尊和自信。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大生命力而长盛不衰的因子去改造和消融外来文化中那些不适应中国民族性特征的成份。对待西方文化的学习,需要一种自主自立的思想气度、一种超越现实功利的意愿和一种敢于正视人类存在深层意义的勇气。只有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充满自尊,那么,我们就会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世界的“芯”。

我的逍遥美学思想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边缘化的。跟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会被那些习惯于照抄照搬、泥古不化的维护者,或挟洋自重、一心梦想西化的所谓公知们的打压排挤、造谣中伤、诬蔑诽谤,甚至遭到个别把持公权的道貌岸然的所谓“正人君子”的围猎、封杀。但是,最终还是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时间和历史会给出一个答案:逍遥文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它将象朝阳一样冉冉升起,普照大地。

袁竹陪同著名作家苏叔阳 、著名诗人白航采风

人类在若干千年乃至万年的原始生活中,过着混沌野蛮的生活。但在混沌中渐渐发现条理,在条理中而渐渐建立起清明的世界形象;在清明的世界形象中而渐渐发现美的意欲,表现为美的形象,以成就所谓“美术”这一门类的文化,这是人类脱离混沌、野蛮,而奠定自己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形象之美,是人类生命的升华。而人类的生命,也是在这种升华中得到保证。人类生命所蕴藏的价值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从生命中升华出来的形象的美,也是无穷无尽的。各种不同的原型,各种不同的技巧,展开千变万化的艺术活动。但有一点是不会变化的,即是必须归结到“美”的上面。人类只能在“美”和“善”的上面得到精神的着落点,得到生命的安全感觉。逍遥美学遵循这个不是规律的规律,以千千万万姿态各异的自然之像为参照,运用奇笔独创的“豹纹斑”、“牛毛纹”等皴法技巧,把美和善尽情倾注到画面里,淋漓尽致地重构一个崭新的大自然,返璞归真,让人神清气爽,享受美,领悟善。

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把潜伏着的形象,彰显出来,使人看了,感到原来世界上、人生意境上,还有这样幽深、高远、奇崛的形象之美。虽然,这种形象之美算不上美丽、漂亮,但却很有内涵,哲理之味浓厚。逍遥美学给人就是这样的感觉。

袁竹陪同著名诗人舒婷采风

袁竹 向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张文范介绍参展作品

古人论画甚多,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认为画家既要学自己的前人,学本土的文化传统,也要学外人,借鉴别人有益的东西,同时,亦要当随时代,敢于创新、创造。因为,惟有溢满时代气息和饱蘸时代笔墨的佳作,才能称得上真画。逍遥画就是这样的作品,与众不同,耳目一新,让人神清气爽,乐不思蜀。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周易·系辞下》有“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逍遥画派就是借古开今,顺应时代的一个产物。

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或凝之于物,或赖之于人,在历史的演进中向前发展,究其根本,则在于文化精神的代代相承。这犹如画卷中不同时代的题跋唱和,围绕一个共同的文化意象展开着超越时空的对话;也诚如庄子所谓“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只要精神不灭,文脉自当永存。“斯文直待斯人出,千载名声与共传”。

这股力量源自中国文化的历史深处、来自于深受中国文化熏染的传播者。在文化自信、自觉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接过“斯文有传”的接力棒。

袁竹 与中央对 外联络部原副部长马文普合影

我觉得,搞美术创作,一定要画出让欣赏者眼前一亮的作品。艺术真的是滋养现实生命的必需品。特別是在物质生活较丰富的今天,人们吃饱穿暖了,尤其需要精神充实,需要艺术的滋养。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会让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延年益寿。因为这是真正的艺术,是用心性和灵魂加上才智创造出来的作品。

与自然为师,是画山水画的必经之路。一开始,大自然总是拒绝艺术家,但是如果你对她足够认真,抱着虔诚之心去拜师,就不会从这种对抗中感到失望,正相反,这更激发人们去征服她,而最深处,自然和真正的艺术家是心有灵犀的。尽管大自然最不可捉摸,人们也要竭尽全力去抓住她,同她搏斗,一段时间之后,她就会变得更顺从,更配合。只要你带着爱与智慧工作,对自然和艺术真诚的热爱就会赋予你一幅对抗世俗看法的铠甲。自然也是严苛的,或说是艰难的,但她永远不会背叛你,而会永远给你前进的力量。只有坚持不懈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丶潜心创作、才是正道,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对自然的感受和热爱,迟早会在爱好艺术的人心里产生共鸣。画家的职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激发他所有的智慧,将他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在作品中,以便被欣赏者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佳作便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妙手偶得……

袁竹与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李少青合影

人是观念的动物,具有什么样的观念,便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态度,而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态度,也就造成什么样的关系,因而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我的艺术观念就是大抱负,大视野,大胸襟。人必须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本质。我渴望的和我追求的虽难已企及,但并不是我好高骛远。我只是想画出能够打动观者的画。无论是画山水还是画花鸟,我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忧郁,而是发生内心的所思所念。这一切更多基于爱而非怒,更多基于平静而非激情。艺术需要不顾一切的执着和持久的观察。所谓执着,不仅仅要身体力行,更要在别人说三道四的时候坚持己见。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走向绘画的顶峰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梦想。

袁竹与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合影

区别艺术品真假的分水岭是意境,有,则真,无,则假;衡量艺术品高低的根本标志也是意境,深,则高,浅则低。

艺术性越高,懂得的人越少,欣赏的人就越少。艺术和艺术欣赏,就像金字塔一样,要正视这个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眼界、修养。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随意、朴素、自然。艺术家应该靠自己作品的感情流露来打动人,而不应靠技巧的流露来打动人。画如其人,应与自己的个性、学识、经历、修养相一致,终归是表现自己的性灵。

袁竹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时民在一起

观念不同,趣味不同,决定民族气质、个人风格,完全不在工具和画种,新不新不在于用什么工具。

造型应该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造。每个人造型手法不一样,面貌自然分开。

我们画画很辛苦。但是创造一种新东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那就很有意思。寻找一种新东西,往往会很不协调,但往往又会从不协调达到一种新的协调。

水墨画开始兴起时也是违背了传统,客观上是背道而驰,但现在也成了传统。

袁竹与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范扬合影

艺术有两种:(1)使人振奋,(2)使人陶醉,前者使人动感情,后者纯是欣赏美。

艺术一定要夸张,要动人,要有真情实感,最怕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有具体而无夸张,则是啰嗦。

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提出了“以形写神”,而反对“仅貌遗神”。八百多年前又提出了“不求形似”、“聊些胸中逸气”的艺术主张,这是十分值得我们自豪的。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凝聚着国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感情,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

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感情的。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借景抒情使主、客观辩证统一的创作道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张璪提出的这一艺术主张,是我们进行山水画创作应当遵循的根本规律。

写景是为了“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袁竹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斌等在一起

艺术本质上是用艺术的手段体现人类文明不同阶段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家自我情感的表达。艺术需要传承、不忘初心、不忘宗弃祖、继承不是照搬照套,依葫芦画瓢,还必需扬长避短、弃粗取精,既发扬老祖宗留下的优秀的东西,又要学习借鉴他族的艺术之长,尤其重要的是艺随时代、艺随个人。当今和未来的世界,随着科技进歩,己由工业化时代逐渐步入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进入元宇宙,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的五大洲四大洋己变成了“地球村”,那么艺术也会顺应这一潮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特别是中国画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艺术语言。人类未来的艺术,不仅是物质的,也不仅是精神的,她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完美融合,也就是用东西方艺术之长,弃之糟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写意抽象画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她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的逍遥画,既象征又写意,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更是自然生态的。虽然,目前只有少数人可读,可悟,可懂,但没什么?我的逍遥画,主要是为本世纪后期和二十二世纪,乃至后几个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实现的时候,我给全世界准备的贺礼,未来,我的画将成稀世之宝。

袁竹与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李斌在一起

近年来,我有一个目标,就是立足中国,面向东方,走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勇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布道者,致力于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探讨,提出用世界视野去传承并独创中国画,坚持在传统中传承,在变化中永恒,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中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我提出了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创作的突破口,开创了中国逍遥山水风格且独创“豹纹斑牛毛纹”两大皴法,我想创作一批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写意抽象画作品,争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作品要超过别人、影响别人一定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就要求我们艺术家必须是‘全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懂西方现代技术和理论,同时具备强烈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够创作出表达人类共同关切、慰藉人类情感灵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为世界接受和欢迎。

附:袁竹简历

袁竹,别号袁语奏、石竹山人 ,中国逍遥山水风格创始人,大红袍画家,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入库人才,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授权中国书画名家工作室,《人民日报社官方贺岁台历(2022壬寅虎年)》为封面人物;《中华英才》半月刊人物风采独家专访百年英才系列人物之一;《美联社》、《路透社》、《泰晤士报》、《时代周刋》、《真理报》《国际日报》《人民日报·欧洲网》专题报道艺术名人之一;cctv央视书画频道签约艺术家、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国画研究员,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华志愿者书画院院士,西班牙皇家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身客座教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新华社主管新华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入编者,被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封面封底均选登其作品,2019年10月29日,国家版权局颁发作品登记证书,作品版权作为资产包之一组成创艺星球(代码860099)于2019年10月30日在香港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2020年,享誉全球的福布斯杂志出版世界艺术专刋《艺术福布斯·世界艺坛标榜人物》,其作品也榜上有名。2021年9月,作品《金牛古道》,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2021年10月,作品《空灵》《屹立东方》《红杏枝头春意闹》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2021年2月l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民生网》在文化栏目发表长篇文章《袁竹:超凡脱俗老庄道寄情山水任逍遥》;2022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民生网》在文化栏目发表著名书画评论家桑干长篇文章《袁竹:具象与意象交融 佳境与情感生辉》;2022年5月20日,《收藏快报》用两版通栏篇幅刊载先生九副作品和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国澳撰写的文章《笔酣墨畅 循于心境》。
袁竹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书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他的艺术造诣不凡。他是逍遥画派创始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创作方向,对山水画创作进行新的尝试丶新的探索,用国际视野来发展国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他提出新时代国画要走创新化、现代化、国际化、未来化之路的理念,并不断寻找山水画创作的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实践,袁竹开创了中国逍遥山水风格,且独创了豹纹斑、牛毛纹两大皴法,把山水画成了亘古未见的奇观,引起了画学界的关注,让他在画坛赢得了很充足的影响力。袁竹的艺术作品与哲理相通,与心灵相通,是其艺术品格和高尚人格的物化和展现。以厚德载物之情怀,在传统中探索创新,作品既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具有个性张扬的当代审美精神。

袁竹的代表著作有:《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大红袍品牌精装图书,2022年8月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于洋主编,2023年3月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对其作品给了说法的有全国美术评论界泰斗邵大箴、刘曦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李毅峰和人民日报《民生周刊》主任、著名书画评论家桑干以及评论家史峰、罗成、江项、墨笑、史泽、李伦、王颖、黄玉海、吴伟平、史国澳、袁振超等近二十人。核心焦点:“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古有道德经,今有逍遥画”;“周易,象以载道,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文以载道,袁竹,画以载道”;“袁竹的逍遥画,是易经所论的‘美术版’”。“逍遥画派,正是“水作”的道德经!”“开创中国逍遥山水风格,独创豹纹斑、牛毛纹两大皴法,将山水画成了亘古未见的奇观,引起了画法学术的关注,让他在画坛赢得了很充足的影响力”“‘逍遥风尚’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意领丹青的中国文化底蕴”“《鱼越龙门》是中国开悟世界的哲学大观”“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自成体糸,有自己的想法,气韵生动,值得学习”等等。

袁竹的作品有数幅先后被藏家送拍四川八益、北京传世、开禧国际、保利厦门、中欧国际、美国杜邦、英国罗素等多家国际拍卖公司,均已成交。

虽然,他的艺术影响力不小,已名闻大江南北,且蜚声海外,但他还是坚持高调做事,低调为人,他说“自己只是一位喜爱艺术且长期坚持境由心造的丹青后生”。

大红袍画家袁竹入选2023福布斯中国名人,2023年5月作品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展播,2023年7月荣获国际奥艺委2023奥林匹克艺术交流先锋艺术家荣誉证书。

红袍一上百万起藏。大红袍画家袁竹的作品在国内外拍卖市场上价格持续攀升2017年拍卖成交不足人民币4万元,短短几年时间就翻了几十倍,2023年最高拍卖成交68·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