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30日 第 12 版)
仲夏(布面丙烯) |
大象无形(纸浆雕塑) |
日前,“早不见晚见——杨起在德从艺35周年纪念展”在德国北威州多斯滕市利奥波德创意中心举行。此次艺术展以装置、视频、绘画等形式,展出杨起创作的《威尼斯印象》《印第安人》等35件艺术生涯代表作,集东西方审美元素为一体,为观众带来穿越式的艺术体验和思考空间。
利奥波德创意中心原本是煤矿工人的更衣室,自2001年转型为艺术场馆以来,与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产生了有趣的碰撞。在本次展览中,杨起的35件作品与1600平方米、12米高的展示空间完美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件新的综合艺术品。
多斯滕市长施托克霍夫说,艺术是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语言,本场展览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杨起教授在中德之间的跨文化创作背景,激发了参观者的思考。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总领事杜春国在参观展览后表示,艺术是跨越隔阂的桥梁,能够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多斯滕市政府、机构和民间志愿者为本场展览的实施付出了诸多努力,我们深受感动。希望今后与多斯滕市加强沟通交流,为促进中德友谊作出更多贡献。
杨起1952年出生于安徽芜湖,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移居德国,1996年获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学位,师从汉学家雷德侯,现在居住和工作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他同时也是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国家创新文化中心研究员。
作为德国当代艺术界知名的华裔艺术家,杨起的作品不仅汲取了中国和德国哲学的给养,还融汇了东方和西方诗歌和文学的内涵,在德国当代艺术中别具一格。杨起擅长将绘画、新媒体和装置结合在一起,以多元空间的创造形式,传达他的个人艺术语言,表现他哲理的、观念的和富有文学性的描写。
杨起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艺术家。他说,表现主义是在德国兴起的绘画流派,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新表现主义是它的“新生代”,但不是简单的延续。新表现主义更富有时代感,更突出自我表现,更加努力达到出奇制胜、独树一帜。但在杨起看来,所谓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这样的“标签”,不过是艺术评论家为了方便评述所做的归类,艺术家无非只有“真”和“伪”两类。
中国、德国的哲学思想,是杨起艺术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根基。他提倡的“禅与表现主义”概念,独特而富有新意。德国思辨哲学精神以及对终极问题的追问,可以从杨起的作品名称中窥见一斑,比如《超越虚无》《伟大的现象是无形的》《没有名字的风》等。东方哲学思想中寄寓天人合一、静虚忘我的境界,儒家的伦理说、道家的本体论和禅宗的无有说等,也成为杨起艺术发展、自我更新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给养,带给他无尽的灵感。
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教授库尼拜尔特·贝凌认为,杨起在艺术上全方位地跨越了各种边界,他的艺术里糅合了欧洲的造型、技术和体裁,又带有近似于禅学、道学的东方传统以及文学的格言。
在文化学者班声看来,杨起的道路已经用他的作品作出了最好的注解。在他的作品《莲的传说》《艺术家隐士》中,无论是具有中国文化意象的莲,还是驾一叶孤舟的隐逸之士,都有着东方艺术的韵味,融合了中国画的韵致,使之有着一种特殊的东方艺术美感。中国文化的“写意”观念注入作品中,同时又充分发挥了西方油画的色彩表现力,成就了一种色彩绚烂而意象丰富的艺术风格,呈现出诗意抒情和沉郁神秘的东方艺术情调。
多年来,杨起的绘画和装置艺术作品不断在中国、德国、法国、瑞士、英国、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等国家展出,被大英博物馆、德国海德堡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2022年,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杨起受邀参加了在国家大剧院艺术馆举办的大型联展“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他还在英国剑桥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和美术馆多次举办学术讲座,不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努力。
4月初,“禅与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华裔德国艺术家杨起新水墨艺术展”即将在上海拉开帷幕。在此期间,杨起还将以“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学术讲座。杨起说,这些展览活动表明,中德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欣欣向荣。他本人将继续努力,为促进中德人文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