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3月28日 第 07 版)
公元前1世纪酒神金碗。 |
2-3世纪佛传故事浮雕造像龛。 |
近日,“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共同主办,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203件(套)文物珍品惊艳亮相,让观众近距离领略犍陀罗文化艺术的魅力。
犍陀罗是南亚古国名,又译“乾陀罗”“健驮逻”等。犍陀罗考古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兴都库什山和喀喇昆仑山的南端,具体包括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河谷到印度河东岸以及阿富汗喀布尔河谷东部一带。这里是丝绸之路连接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枢纽,是地中海文明、伊朗文明、中亚草原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汇之地,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后产生丰富多彩的犍陀罗文明。展览分为“芳香国: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犍陀罗艺术的辉煌”“犍陀罗艺术的余辉”3个单元,展示了犍陀罗文化的发展脉络、艺术成就及其深远影响。
展览中来自巴基斯坦的文物有173件(套),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塔克西拉博物馆、白沙瓦博物馆、伊斯兰堡博物馆、迪尔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和洪德博物馆等7家博物馆。这些文物多为考古发掘出土,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不仅有早期佛菩萨造像、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佛塔建筑构件等犍陀罗石雕艺术品,还有金银器物和首饰,充分展示了犍陀罗艺术的风格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原貌。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30件(套),大多是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上的斯瓦特、克什米尔等艺术中心进入中国西藏西部。这些文物对古格王国(遗址位于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金铜造像艺术产生了强烈影响,反映了中国与巴基斯坦文化艺术交流的悠久历史。
在展览第一单元,一件华丽的酒神金碗格外引人注目。金碗浮雕有四头翼狮与四蕨类叶片,中央头像呈希腊贵族面相,眉骨隆起,双眼圆睁,络腮胡浓密,长发垂肩。依据发上所饰葡萄叶,专家判断其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是宙斯之子,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
除了酒神之外,第一单元展品中还有许多来自不同文明的神祇形象:如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阿特拉斯,古希腊沉默和保密之神哈波科拉底斯,印度的财富之神般阇迦和繁殖女神诃利帝。诃利帝在佛教典籍中是凶恶的夜叉女,犍陀罗艺术中的诃利帝形象深受希腊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影响,多呈现为高贵典雅的女神样貌。
展览第二单元展现了贵霜时期犍陀罗艺术的繁盛面貌,大量雕刻精美的佛教造像令人大饱眼福。展厅中心位置是一尊1-2世纪的佛立像,赤足,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厚重。此像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风格,鼻梁高挺,波浪式卷发,面部轮廓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特征,体现了希腊文明对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这种希腊化造像风格后来影响了中国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的佛教造像。
佛传故事是犍陀罗艺术的经典题材。来自白沙瓦博物馆的佛传故事浮雕造像龛从上到下刻画了离开毗舍离城、佛陀涅槃、分舍利、起塔供养4个场景,这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佛传故事的作品较为少见。
犍陀罗艺术中还有一些世俗题材的作品。斯瓦特地区出土的情侣与毗诃罗浮雕描绘了印度式拱形僧房下一对男女相互爱慕的情景。这件浮雕体现了犍陀罗雕塑写实的艺术风格,并结合了印度本土雕塑的部分特点。
在第三单元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多件犍陀罗佛教造像精品。来自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的思惟莲花手观音铜像,发髻上有扇形装饰,明显受到萨珊波斯贵族服饰的影响。根据底座上的梵文题记可知,此像为勃律王朝第四位国王所造,年代为625-644/645年间。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说:“犍陀罗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东传,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是从西域经新疆、河西走廊传入中国腹地,二是通过斯瓦特、克什米尔、拉达克进入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第二条路线较少有人关注,此次展览的创新点即在于此,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高原丝绸之路与犍陀罗艺术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