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武汉双年展举办多彩艺术交融绽放

2023-02-16 09: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武汉双年展举办

多彩艺术交融绽放

 

本报记者 范昊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2月16日   第 12 版)

 

  数字艺术家缪晓春的数字3D打印雕塑作品《新新大象》。
  合美术馆供图

  陈荣新、洪荣满、张云峰、孔德林作品《后天计划》。
  武汉双年展信息中心供图

  王恩来作品《释压玻璃板》。
  合美术馆供图

  王志鸥作品《西陵峡口》。
  史 伟摄

  美国艺术家切莉尔·霍茨博格版画作品,左为《骚动》,右为《内布拉斯加州》。
  武汉双年展信息中心供图

 

  潮流前卫的艺术设计,展现“汉味”特色的艺术装置,融合多元文化风格的艺术陈设……春节期间,在湖北武汉市三大美术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合美术馆同步举行的2022武汉双年展,成为游客热门去处。

 

  “双年展”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一种大型艺术展览形式,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创新性等特点,一般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2武汉双年展,展出285位中外艺术家及团队的446件(组)艺术作品,从2022年12月持续到2023年5月,呈现给全球观众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通过艺术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走进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月湖之畔的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只见高大的展厅、工业风的墙面,各种造型独特的艺术陈列或置于地面,或挂在墙上,或悬于屋顶,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作为武汉双年展主场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于2022年12月28日开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共5个展厅,展陈面积1万平方米;外部造型如“起伏山丘”“银色梯田”,屋面被植被绿化和蜿蜒曲折的栈道覆盖,成为武汉艺术新地标。当天,武汉双年展在此开幕。

  “2022武汉双年展立足武汉,面向世界,以开阔的文化胸怀汇集全球艺术优秀成果,以创新为主题彰显中国艺术的时代精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介绍,展览通过城市、文化、创新、生态、开放五个专题板块,展示中国艺术创造与国际艺术发展的趋势,展现守正创新、探索开拓的艺术发展气象。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的“文化样态”“城市形态”“创新动态”三个专题板块,涵盖绘画、装置、多媒体、影像等当代艺术作品,体现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武汉特色。这些作品既有传统题材的创新演绎,也有当代题材的艺术阐释。

  高达8米的雕塑作品《溪山闻声——山川可游》取材于北宋经典山水画《溪山行旅图》,艺术家武定宇把巍峨高耸的山体用不锈钢材质重新拼接,将平面的画作变成立体的雕塑,突出了山水的灵动韵味和留白的想象空间;艺术装置《刻舟求记》以浙东大运河舟楫为主体,通过书写、镌刻、拓本、影像等综合元素,重新唤醒大运河的历史文明记忆;油画《八步沙三代追梦人》塑造了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40年来接力奋斗、抗击沙漠化的感人形象。

  武汉元素是本次双年展的一个重要特色。《江城旧影》集中展出了武汉美术馆珍藏的部分武汉老照片,以及马克·吕布、谢国安、田飞、贝特朗·莫尼埃、麻建雄等中外摄影师镜头下的武汉;《渐行渐远的轮渡,忽冷忽热的单车》是城市规划师黄焕的一组摄影作品,他将目光投向轮渡和单车等传统交通方式,唤醒了老武汉的记忆。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的作品《有趣的世界·武汉》,则是201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作品的延伸,以“武汉元景”为主题,在虚实共生的元宇宙愿景下,共同探索和呈现武汉公众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想象。

  展示全球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武汉衔接南北、贯通东西,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2022武汉双年展以“艺以通衢”为主题,充分展现当代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实践成果和精品佳作。

  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表示,本次双年展以“美”为媒,邀约遍及61个国家的116个“武汉国际友好城市”和“武汉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的当代艺术作品及优秀艺术家参展,开创了国内双年展国际作品参展新形式,和世界艺术发生共振。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是社会创新的强劲引擎。在“创新动态”专题,观众可以欣赏到日本艺术家北冈明佳的视错觉图像《秋色沼泽》,澳大利亚艺术家亚当·塞拜尔的彩色有声视频《感受热》,美国艺术家埃里克·德麦捏、马丁·德麦捏的声乐表达艺术《曲乐》等,这些作品聚焦全球各地当代艺术家响应和参与新一代科技革命、探索新人类经验的生动实践,十分“烧脑”又充满奇趣。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议题,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展出的“绿色生态”专题,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板块,汇集全球36位艺术家的作品,全面呈现艺术家对环境保护作出的努力和艺术表达。

  在一段长廊通道两侧分布着十余幅展现夜晚植物的摄影作品,观看时就像走入一条花园小径,长廊的尽头还有樱花、松针等植物。这是法国艺术家阿娜伊斯·唐德的影像装置作品《呼吸在夜晚》。而艺术家任前的作品《取水:从这儿到那儿》,通过文字及影像,展现艺术家在世界各地水域取水样……这些作品通过生态艺术、生物艺术、绿色科技、艺术乡建等不同艺术方式,让观众理解环境和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武汉合美术馆举办的“开放姿态”专题,在“开放、融合、未来”的艺术背景下,邀请58位中外艺术家,展出80余组作品。“开放姿态”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介绍,在遴选艺术家时,特意关注了艺术家代际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从成熟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延展到近年来涌现出的年轻艺术家,在学科、领域、媒介等方面也体现出多元属性。

  艺术家的年龄方面,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乔安娜·普赛-达特、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伯纳德·皮法雷蒂,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亚历杭德罗·坎平斯……艺术家代际和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也呼应着展览多元融合的内涵。

  打造“没有围墙的艺术之城”

  2022武汉双年展在“三馆联动”的同时,还将串联多个艺术空间的平行展,开展美育志愿者行动、学术论坛、艺术家采风等多场文化艺术活动。市民游客除了在三个主场馆观看展览,还可以到汤湖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芷美空间、东湖杉美术馆等9家艺术机构欣赏特色平行展。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汤湖美术馆,正在展出的鲁杨个展,以开放的姿态将新锐、多元化的艺术展览呈现出来,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还将设置专业的影像展厅、装置专区。而《逐·物——李正文、李原、李纯三个展》则是该美术馆首次系统性梳理家族美术史,展出90多件作品,通过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艺术作品展示,充分体现了各自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学术传递。

  在武汉市武昌区的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在展出《学院新创—超模型 湖北美术学院青年教师五人展》,打破风格流派的分野、超越媒介的界限,聚焦艺术家个体的独特视角,呈现5位当代青年艺术家不同的视觉样本、创作路径和艺术实践方式。武汉东湖之畔的东湖杉美术馆则推出沈爱其个展“回来鸟——沈爱其的画”,展出沈爱其水墨作品及大量文字。

  通过遍及全市的艺术机构和多个平行展,“出门就是艺术馆,家门口就能看展”已成为武汉市民的一大乐趣。“美术馆不光是艺术家殿堂,也是公众课堂。”2022武汉双年展展览总监傅中望说,“零距离可谓当代艺术的一大特性,就是让观众参与体验,让艺术作品和观众有互动,观众可以借由个人经验、学识、审美、想象力,和艺术家一起进行二次创作,扩大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武汉双年展持续半年,将吸引成千上万的美术爱好者和游客从四面八方来武汉‘打卡’。”武汉市文旅局副局长范继先介绍,武汉将结合“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之夏”等文旅特色活动,举办看展览赏樱花、看展览观演出、看展览逛非遗等主题活动,围绕展览场馆精心设计城市旅游路线,将艺术融入城市生态、市民生活之中,将武汉打造成“没有围墙的艺术之城”和“艺术家的向往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