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兴怀向上 弘毅莫忘——改革开放40年艺术院校体系建设感怀

2018-11-18 10:4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兴怀向上 弘毅莫忘(逐梦40年)
 
——改革开放40年艺术院校体系建设感怀
 
许 江

  设计:蔡华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国美术教育,不是一个词,也不仅是一段时光,而是一次新的生命。
 
  开创式的宏大建构
 
  1978年,七七、七八级同学从厂矿、从农村、从军营,以不同的身份涌入学校。在那个没有电视却有星空、没有空调却充满热血的岁月,一代青年正若星火,激情燃烧,因炽热而喧响,因铸炼而透亮,迎风闪耀,势在燎原,意在远方。我们喝改革的水,呼吸开放的空气成长,最深刻地接受这个伟大时代的洗礼和塑造。如今,山林红云,天连芳草,中国艺术教育已成无尽的葵原,交响着历史性的跨越和拓展。每当这样纪念的时刻,每当我们一次次团叙,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检省,格外的情怀。我们不是没有磕磕碰碰,不是没有误选犯错,但在美术发展、艺术树人的方向上,我们总能坚定地踩出一条道。从星火到葵颂,这条路刻写着我们的自主成长,展现出一代人的精神风华。
 
  七七、七八级一代人的远忆只若童话。1979年伊始,最早的一批西方美术图册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中,以一日一页的方式展出;紧接着,油画班从春天的田陌中带回“红色”的江南写生。青年学子溯着现代艺术潮头冲浪。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与远方重新聚拢,某些精神脉络如秋草薪火,渐渐跬成星,跬成光,跬成焰,交叠而成改革开放初年的精神画卷。上世纪80年代,这种源自基层、源自民间的实验激情,催发学院变革的空前活力。万曼壁挂工作室成立,打开总体艺术视野,艺术的探索以当代形态重访中国文明史的考古梳理;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以纯粹的绘画方法,勾连起中国传统画论与当代绘画的体察;青年师生组织社团,举办实验性展览。与此同时,一批青年教师被派往欧洲驻学,中国艺术新主体正在悄然集结力量。
 
  90年代,随着留学青年的回国和七七、七八级一代人的逐渐成熟,学院的教学不断向着深度和广度拓展。综合绘画专业创立,在向新材料、新语言开拓的同时,重视中西文化根源的融汇。油画具象表现的讨论与滥觞,揭开艺行与哲思20多年的对话,在存在的追问中,持续显现绘画体象的思考。21世纪初,学院把握历史性跨越发展的时机,引进人才,创立新兴研究所。新媒体研究所以批判性力量关注新技术艺术形态和新媒体生活方式;建筑研究所关注本土筑造与城乡批判的互动关系,提出本土建筑学的理念蓝图。针对理论与实践复合型高端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在全国率先开创实践类理论博士人才培养计划,重塑中国传统画论、书论的文士品质,开创性地建构美术学的方法论体系和绘画东方学体系,培养了今日高等美术教育的新生主体。
 
  跨世纪的共同图景
 
  中国美术学院40年发展的简述,几乎是中国艺术院校跨世纪的共同图景,催生这一图景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美术研究和教育的自觉自主的思考。当西方艺术界沿着当代思想界的某种叛逆、蜕变的逻辑重现危机之时,中国的美术教育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勠力前行:面对全球境域与本土根性、传统艺术与新技术文化、人文关怀与时尚潮流砥砺撞击的汹涌大潮,领受20世纪中国艺术教育的文脉资源,扎根中国大地树立自主发展的思想,预判中国美术回应时代需求的深度、锐度、广度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发展策略与主张,排布大美术的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
 
  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世纪之初学院提出“增强传统优势学科高点、营造设计学科亮点、拓展新型学科增长点”的“三要点”学科发展策略;2005年,围绕发展和渐进的实际,调整提出“新三要点”,即“巩固和增强美术学、设计学高点,营造和拓展电影学、建筑学亮点,构筑和凸现艺术学一级学科的视觉文化特点,整体建设以视觉文化为核心的艺术人文学科群”,并创立学院的学科模型,以美术史论为心脏、以中国画为头脑、以油画与版画为左膀右臂、以雕塑与新媒体为迈动的双腿、以综合艺术为联通四肢的躯干的美术学人形结构,创立以美术学人形结构为内核,以设计学、电影学、建筑学等为外环的双环结构,将艺术的多元发展孕育成共生互动的生命整体,强调人文关怀和重点学科对于学院学科群的核心引领作用。这一策略思想2006年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院发展,明确要求学院“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挺进,为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
 
  2011年,国家将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这一提升是国家对艺术人才培养、社会美育推进的历史性决策,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体系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自主性要求。广大艺术院校积极响应,蓄势齐发,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设目标与主张,中国艺术高等教育的自主体系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
 
  时代性的精神特征
 
  今天,中国艺术院校自主体系的建设正日益显现内涵与活力,日益受到国际艺术教育界的关注。回眸征棹,注目谯门,这个自主体系中蕴涵着几个重要的时代性的精神特征。
 
  其一,育人的境域建构与哲匠理念。当今中国艺术院校的校园建设举世瞩目。在校园建设的背后,是人文山水的望境思想,是“校园建造与心灵塑造同构”的大学理念。望境的思想以远境重述观看、以问境追访心灵、以心境铸炼品性,激发“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传统命题来开启校园建造的境域,以山水四季来深化青春四季,氤氲人的山水化的心灵理想。望境的理念不仅在于校园的山水环境,还在于学院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国美院新生进校接受的第一份礼物,是两支毛笔和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让同学通过书写的体验,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虚实、方圆、顿挫、疾徐、使转等独特感受。同时,广大院校都通过水、土、金、木、火的实验工坊体系,通过民艺之道和博物馆变革理念的展示与引领,通过各种工坊的实习、各种社团的活动、各种学院的竞赛,形成生活中的望境,将山水的体察内化到日常学习中,将日常学习的体察凝望在心灵提升中,像工匠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深入技术后面的精神,把握技艺者的人格塑造,贯通技艺与文思的艺者之道。
 
  其二,国际与本土的双轮驱动与互动机制。这个双轮驱动,是充满生机的发动机,策动着自主体系建构的资源性活力。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中,民艺馆和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双馆相望,同学们不出校门,就可以看到传统江南以茶米为食、以麻丝为衣、以竹陶为用、以林泉为居的世界,看到西方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系和经典实物,展馆与教学相生相长,催生着学院学术的互动性机制,在传统专业出新和技术文化深化的双向努力中,铸炼自立自觉的方法体系,以宽广视野与优质内涵保证学院学术的品质与高度。
 
  其三,艺理兼通的语言研究与东方学建构。艺术真善美的世界是在人自身与对象无尽的对话中建构起来的,艺术语言是其中最生动又最具根性的部分。中国艺术教育自主体系的建构最为重要的便是自我语言的研究。怎么表现和表现什么,是语言研究的双重内涵。中国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聚焦艺术语言,深扎当代生活的沃土,以重访的方式,重建艺术与传统的根源联系;以再造的路径,再兴古今中外优秀语言的活化,并着力东方学体系研究,坚持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艺术根源思想和时代沃土中重新生发的主体精神为基础,深耕创造者之无尽藏,铸就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新体系。
 
  回望40年,远望可以当归。从燎原星火,到葵原大地,不思量,自难忘,提笔兴发,恰如日常素描,带出浓郁的思的痕迹,裹挟大地的诗意,将个人的生命记忆和时代记忆交叠在一起,又镌刻在了一起,进而回馈给我们的时代。兴怀向上,弘毅莫忘!
 
  (作者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18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