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一点如漆 万载存真——“胡开文”墨业的百年发展

2018-07-29 08: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点如漆 万载存真(逐梦路上·民族品牌强国路⑤)
 
——“胡开文”墨业的百年发展
 
汪培坤

  设计:蔡华伟 

  墨与纸、笔、砚一同,相随文房,伺奉案头,被国人称为“文房四宝”。墨,是中国传统书写、绘画材料,也是独特的工艺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墨渐渐被赋予审美性和哲学性,不但水墨成为最具中国哲学意味和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形式,墨本身也逐渐成为集绘画、书法、雕刻等于一体的艺术品,惜墨、赏墨、藏墨成为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
 
  中国是墨的故乡,自古就有对制墨、用墨方面的系统研究,从墨丸到墨锭再到墨汁,从松烟墨到油烟墨,无不体现着墨文化的精奥。其中,尤以徽墨造型美观、质量上乘为佳并名传于世。
 
  徽州产墨,声名鹊起于南唐。当年,凭借南渡的墨工和古徽州丰富、优质的黄山松和松烟,以及清澈的山泉,歙州很快取代易州成为制墨业的主要产地。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徽墨占据着中国制墨业的主导地位。明代,徽州成为全国制墨中心,并形成歙派和休宁派两个不同制墨风格流派。入清以后,婺源也开始占据徽墨一席之地,形成歙派、休宁派、婺源派三大产墨流派,因制墨特色、供墨对象、实力差别不同而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清代徽墨以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家”为代表,而“胡开文”以其特有的经营理念和生产管理方式,突显而出,成为一枝独秀。“胡开文”,逐渐成为徽墨的代名词。
 
  墨质精良为上
 
  “胡开文”由徽州商人胡天注创立。据考证,“胡开文”墨店创立时间为清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1742年出生的胡天注,是绩溪县上庄村人,13岁便背井离乡入休宁县制墨名家汪启茂墨室从事业墨,因聪颖好学、勤奋实干,后独立租赁经营和接替岳父汪启茂原在屯溪的“彩章墨店”与休城的汪启茂墨店,并取“天开文运”中的两个字,冠以姓氏,新开创“胡开文”墨店,开始人生跋涉。
 
  从创立到最终成为一个知名品牌走向全国,“胡开文”墨业凝聚着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与心血。其中,严守质量生命线、突出产品匠心与巧思,是其立身之本、发展之基,最终成就百年品牌。
 
  作为“胡开文”墨业的创始者,胡天注奉“易水法”制墨技艺为圭臬,这也是明清徽墨独领风骚的奥妙所在。他深知徽墨是文人儒生用品,精心制作高档书画墨专供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提升了“胡开文”墨品与信誉。他视质量为生命,充分利用黄山特有的优质松木,在休城附近的渔亭办“正太烟房”就地提炼松烟,专供自家生产,这种从原料到产品实现“一条龙”生产在当时可谓是一种新创举。
 
  “胡开文”制墨原料极为考究,墨中加入麝香、梅片、冰片、珍珠粉等名贵配料,使成品墨香四溢,贮存时间延长,渗染能力增强,成为“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的名墨,书于纸上,可谓“一点如漆,万载存真”,被指定为贡墨制作商号。
 
  清代,收藏墨锭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一大嗜好和雅事,制墨业朝着工艺美术方面发展,“胡开文”墨业也不例外,研制的仿古墨,古意盎然。“胡开文”墨业的成功,离不开一批批制墨各道工序上的墨工,尤其是优秀的刻工,他们与社会文化名流任伯年、曹肖石等合作,雕刻、生产出“名花十二客”“百寿图”“南极星辉”等墨品,并荣获国内外大奖。清末,“胡开文”集徽墨之大成,风靡全国,走向世界,真正成为“徽墨四大家”后起之首。
 
  改革发展为先
 
  从民国初年至上世纪末,“胡开文”墨业几经沉浮,不断变革,从而一次次焕发新生。
 
  1915年,“胡开文”生产的“地球墨”在首届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达到事业顶峰,“胡开文”墨业分店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抗战爆发,墨业经营惨淡,分店纷纷倒闭。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屯溪胡开文墨品工业社及其他墨庄、作坊、字号公私合营,创建了国营屯溪徽州胡开文墨厂,重新整合人力、技术资源,政府投入资金,帮助企业选址建设厂房、添置设备,疏通生产经营渠道,使“胡开文”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历代制墨配方和技艺基础上,生产出高档油烟墨,一时名噪全国。北京荣宝斋、上海冯燮堂等闻讯后纷纷前来定版进货,“胡开文”高档油烟墨再度打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徽墨历史增添异彩。
 
  改革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不适应使“胡开文”再度跌入困境。为适应市场,“胡开文”大搞技术革新与新产品研发。1979年、1989年“胡开文”牌“超顶漆烟”墨两度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金质奖”,进一步提升“胡开文”徽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赵朴初亲笔为“胡开文”题匾,一大批全国著名作家、画家如老舍、李可染、刘海粟、启功、舒同、林散之、尹瘦石、黄胄等知名人士纷纷前来为胡开文墨厂题词作画,“胡开文”再次迎来“黄金时代”。 
 
  创新制胜为要
 
  为适应市场经济,2001年9月屯溪区政府决定将屯溪胡开文墨厂改制为民营,“胡开文”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
 
  改制后,“胡开文”坚持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理念创新、自主创新之路:一是在徽墨材质配方上进行大胆探索实验,研制出大一批松烟、油烟、漆烟等不同烟料的优质产品;二是在产品外观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中国历史典故和徽州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与徽墨制作相结合,研制出一大批群众喜爱的集锦套墨等产品;三是在工艺上大胆创新,研发了“幻彩法”描金技艺,将现代水彩画技艺融入徽墨描金技艺之中;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在点烟工艺上进行大胆探索,发掘失传近百年始于宋代的漆烟怠点烧技艺,制作“胡开文”高级漆烟书画墨《辋川图诗墨》,荣获“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
 
  18年来,屯溪胡开文墨厂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等荣誉。如今,全厂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工艺车间和一个设备齐全的墨锭理化检测中心等,集中了名家制作徽墨的全部技术设备和祖传配方,不仅生产书画用墨,还拥有明清以来历代名家创作雕刻的珍贵墨模7800多个品种。
 
  其实,创新的路子并不好走,恢复已失传近百年的漆烟墨,不断反复调试、改进墨的原料、配方工艺,墨厂都花了很大心思和精力。好在“胡开文”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用心研磨好墨的初心,在一个个的产品创新与巧思里,擦亮了品牌。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墨香伴书香。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中国墨,从制造、使用到鉴赏、收藏,早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墨文化。愿久负盛名的徽墨,染尽人间繁华,开出更清雅的花。
 
  (作者为黄山市屯溪胡开文墨厂董事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9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