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心悟精微镂金石——评胡金来的书法与微刻艺术

2017-12-25 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胡金来
  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大同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一级美术师
  1954年出生于河北,成长于山西大同。1984年至2000年间,书法篆刻作品四次入选中国书法篆刻大展,并在全国文汇大赛、杏花杯大赛、黄鹤楼书法大赛获奖。书法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书刻作品《苏东坡寒食帖》被中国博物馆典藏。多次受邀至港台地区及新加坡、日本、韩国举办个展。著作集有《胡金来隶书字帖》《胡金来书法专集》等。

  诵赤壁赋,听广陵涛

  笑看闲听联

  静对闲观联

  松风阁

  忆旧游

  结庐绝艺联

  兰亭序

心悟精微镂金石
——评胡金来的书法与微刻艺术
窦 号
 
  碑刻艺术,最早的文字版本要首推秦朝的“石鼓文”。历代均有突出成就者,留名作传世,其发展一脉相承,延亘不息。时至今日,书刻艺术繁荣似锦,出现多种发展态势。这其中,胡金来的石刻书法艺术,在美石之上顺势书刻,融石雕、书法、微刻技术于一体,开时代新风,令人印象深刻。
 
  胡金来幼时即喜书法,曾得周泉瑞、王朝瑞指授。他在二十多岁就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天赋,其书法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并善临摹历代书家名帖。他专攻汉隶,兼习泰山刻石和石鼓文字。尤善在各式金石上临摹各大家的书贴,惟妙惟肖,相得益彰。刻写在石面上的文字,精小却也显现个人的书法风格。如台湾书法家罗际鸿所言,“一件两尺高的山峰型石头,竟可以刻完长达三万字的《唐诗三百首》全本,并且达到‘每一笔都能够交代’的完美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胡金来的这种书法微刻艺术,其创造性的发展意义在于,他的微刻不同于仅仅刻长篇大论于石上,须放大才可观。而是将书法、篆刻融合在一起。取寿山、巴林之名石,简篆隶楷行之一体,刻古代名家之散文,而以意取“二王”、苏、米之风格,以刀工笔、以石为纸,配合石面变化,将文章随之重新布局,既与名石相配,亦与书风相合,书法与金石艺术浑然成于一体,气象壮美,引人入胜;笔笔有出处,但笔笔亦有创意。乍看是粗犷、恣意;近端却是细腻、严谨;原本互相对立的矛盾体,经他辗转腾挪的运作,而变得有序划一。对此,他的体悟是:“在那一刻,有意无意之间,把怀素、山谷、东坡、王铎,各种风格全部打散;而在运行的每一瞬间,又将各家特点全都聚拢,适时调遣。因为以文品石,一刀下去,就是永恒定格的瞬间。”
 
  这种微刻书法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无不来自于胡金来的书法基础,没有那么大的才慧和那么深厚的临帖、临碑功力,是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书法“石刻书法”这种伟大作品的。著名书法评论家、国展评委姚国瑾对胡金来书法的评价是:他的篆刻和隶书一样,将摩崖刻石的雄强浑厚之气和庙堂碑刻的典雅淳穆之气有机的融为一体,凸显其博大与雄强。于博大和雄强之外,又略显出几分霸气。
 
  胡金来苦修书法艺术几十载,继承传统,博取各家妙旨,融合篆、隶、行、草四体,注入个人才思激情,升华自我意境。其书法取法于古,得意于今,不拘泥形式,作品自成一体:篆书用笔浑朴,尤如铸金契石;行草则挥洒自如,缠绕飞动;最见风格者,在于其隶书——古朴自然,体势开张,既通篆意,复添石门颂之笔触气象、魏碑书之精神遗韵,故能于当代隶书界赢得一席之地。
 
  胡金来在篆书创作研究上,用具有个性化的审美经验与语言阐释传统。历经数十年的磨砺,胡金来的创作水准愈来愈高,字体表现也愈来愈丰富,他将书法与金石艺术相融合于一体,心摹手随,心手俱得。几乎所有书法家的字帖,他都能够以刀代笔,在石材的表面精妙再现。从艺以来,他曾先后16次登上宝岛台湾,展出书法、微刻作品。胡金来创作的《金石书法微刻》作品系列,获艺坛给予的“当代石经”的评价,而他的金石雕刻作品,也获得了专家“刀不妄动、翰不虚动”的极高评价,堪称一绝。
 
  近年来,胡金来在书法界担任的职务越来越多,从中国书协刻字评委到省书协副主席,再到市书协主席,可以说三个阶层都担任着重要职务。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在书法上的追求和努力。常年如一日地孜孜不倦与笔耕不辍,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敬畏之心,他一步一步,扎实向前。我们有理由期待,他的艺术探索之路将会绽放璀璨光芒。
 
  主持人:李树森 
 
  E-mail:haiwaiban@126.com
 
  http://www.people-art.com.cn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5日   第 05 版)
 
 
胡金来书艺集评
  胡金来自幼喜爱书法,曾得周泉瑞、王朝瑞指授,他苦修书法艺术几十载,其作品飘逸洒脱,给人以美的享受,开创了当今书写篆书的先河。胡金来不仅是当代书法,特别是汉隶、篆刻创作的研究者、探寻者,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在篆书创作研究上,胡金来用具有个性化的审美经验与语言阐释传统,他尤善以刀代笔、以石为纸,在各式金石上临摹大家书帖,配合石面变化,将文章随之重新布局,自有独特之处;刻写在石面上的文字,精小得令人叹为观止,却也显现个人的书法风格。字如其人,他的书法正谱写着他独特的人生,他的作品推陈出新,可谓是自成一派。
 
  书法的弘扬与传承是时代潮流和历史规律使然,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文字的发明创造和历代的书法成果,理应为更多的人们使用和受益。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它所承载的决不仅仅是文化问题,而是承载着中华文明。我们继承书法传统,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说,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延续史。胡金来认为弘扬传统文化, 匹夫有责。其多部巨著均受到出版、发行业内人士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另有文化学者认为,胡金来先生的篆书书法取法于古,得意于今,不拘泥形式,作品自成一体,在当代书法界有着较大的影响。
 
  ——节选自中国网执行编辑黄锐《胡金来——书法与金石艺术的传承》
 
  金来兄玩石头玩了很多年。就如人类文明初期发现石头大可开发利用的重要性一样,从赏石、觅石,到藏石、刻石,金来兄渐次悟道,品石尽意,最终在“以文化石”的磨砺修行中,付诸无数人工,缔造出别样的书艺王国,赋予石头以无比宏大的审美气韵。
 
  历经数十年的磨砺,金来兄的创作水准愈来愈高,字体表现也愈来愈丰富,几乎所有书法家的字帖,他都能够以刀代笔,在石材的表面精妙再现。这种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无不来自于他的书法基础,没有那么大的才慧和那么深厚的临帖、临碑功力,是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石刻书法”这种伟大作品的。笔笔有出处,但笔笔亦有创意。乍看是粗犷、恣意;近端却是细腻、严谨;原本互相对立的矛盾体,经他辗转腾挪的运作,而变得有序划一。对此,他的体悟是:“在那一刻,有意无意之间,把怀素、山谷、东坡、王铎,各种风格全部打散;而在运行的每一瞬间,又将各家特点全都聚拢,适时调遣。因为以文品石,一刀下去,就是永恒定格的瞬间。”
 
  ——节选自北京国墨天下书画院院长冯海《书道尽处是天然——评胡金来的石刻书法艺术》
 
  他的篆刻和隶书一样,将摩崖刻石的雄强浑厚之气和庙堂碑刻的典雅淳穆之气有机的融为一体,凸显其博大与雄强。于博大和雄强之外,又略显出几分霸气。
 
  ——节选自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姚国瑾的艺术评论
 
  胡金来以汉隶为母范的隶书写得端庄灵秀、雍容大度。静观其隶书,满满皆是平实温柔、古雅和煦的清气,一点不沾染尘嚣浮杂。如果不是草书落款透露的几分流丽朴散,很难相信胡金来做人为艺细线条的一面。胡金来的隶书通篆意,复添石门颂之笔触气象、魏碑书之精神遗韵,故能于当代隶书界赢得一席之地。
 
  ——节选自美术报蔡树农《山海散怀各妙空——吴东民、胡金来书画展读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5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