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书法大隐——郭寿武

2017-12-19 15:36 来源:综合




 
    一、人物简介
 
    郭寿武,字遐龄,斋号“石鼓斋”,祖籍山东,1962年1月生于天津,龆龀之年握笔弄墨,七十年代拜书法名宿褚守质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八十年代得以拜谒书法大师李鹤年为师,得到先生垂青并收为关门弟子,其学习书法由唐楷入手,上溯汉魏下迄明清楷隶草行兼擅,对历朝历代名家明碑名帖(如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李北海,王羲之,智永,文征明,邓石如,及张迁,曹全,韩仁铭,张猛龙,郑文公,张黑女,元略),龙藏寺碑等均刻苦临习,每临一碑一贴动辄百通、多则数百通,务求逐本寻源,探磧索隐,得起精髓奥妙,以达形神兼备、尽善尽美之境。
 
 
 
    恩师褚守质书法留念(曾题写天津革命烈士博物馆牌匾)。
 
 
 
    聆听恩师李鹤年示范笔法。
 
    二、早期部分临帖作品
 

 
    三、临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四、临文征明《赤壁赋》(局部)
 

 
     《韩仁铭》(局部)
 
    三、近期部分临帖作品
 

 
    临王羲之《兰亭序》
 
    四、作品
 
     

     












 
    因到天津工作,有幸结识津门书法隐逸者郭寿武先生并接触到先生作品,我为之震撼,先生的隶、楷、行、草,无论从大到愈数尺,还是小道厘分皆法度严谨,展而不散,紧而不拘,或大气磅礴或如栽花插柳,笔笔有来历,字字有新意,正可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先生的字直追古人。
 
   
 
    先生书法之境界之高,足使人惊诧,看到先生大量临帖作品才恍然,这便是既见成功之美,又知所致之由(徒见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孙过庭书谱语);上至汉魏下至明清,先生每临一贴都取法高妙达到形神兼备。
 
    就学书问题我常请教先生,下面把先生讲的我个人加以理解,试着描述一下,有误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指正。
 
    学书法要有天赋,天赋不是天才,是对书法的痴迷加领悟程度。
 
    学书法要下苦功。首先王羲之就肯定了这点(我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孙过庭书谱)可见下苦工对于学习书法何等重要,有学而不成的,未见不学而成功者。
 
    学书法要有明师指导,明不是名,指明白老师,只有明白老师才能引你入正途。
 
    学书法要多读书,增强个人修养,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借用就是汝果欲学书,功夫在书外。读就要读传统文化书籍,不仅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素养,同时也完美了人格,高格调的人才能有高格调的书法,正如字如其人。
 
    我曾请教先生对书法创新的见解,先生认为立志学习书法,就要持之以恒,刻苦临摹学习古人,要大量的积累,所谓创新是厚积薄发的使然,是自然不自然的将所学习的东西(也包括个人的学识、修养)流露出来,古人的碑帖学习的越多,积累的越厚重!在不由自主中就融会贯通流注于笔端,自然就有新的面貌,新的气象,在书法上有造诣的先贤人们的字各具风貌都是有灵魂的。正如中医讲的七经八脉,子午流注抽象难以理解但确实存在,书法到一定高度亦然,无论内在还是外像的东西是一般人很难看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刻苦学习实践,得以领悟,得以提高。书法也如此,要在读书、处世、学习中渐学渐悟。
 
    先生大量各具风貌的作品,在今后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