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中“邂逅”历史
梅松松
|
元青花瓷盘。
|
|
王后竖琴(约公元前2500年,伊拉克乌尔城址)。
|
|
帖木儿王朝龙耳玉杯。
|
|
古罗马密特拉神。
|
不久前,世界巡展“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3个月的时间里,无数爱好者慕名而来,只为与“名展”邂逅,多次出现一日有近万人观展的壮观景象。
“全球化”视野是这部由大英博物馆精选文物所编织的“世界史”引导观众观看、思考的核心和特色所在。在严肃的历史叙述中,那些制作精美、风格鲜明、内涵丰富的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或熟知或陌生,在印证世界历史变迁的同时,还讲述着世界艺术的那些史事。历史因艺术的参与而轻松、活泼、“有料”起来,成为展览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英方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所言,“我们可以借助文物以独特的方式遨游于世界历史的长河之中”。以艺术的眼光看世界历史进程,正是“大英展”带给观者的一个惊喜。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部比写成的艺术史内容更丰富、角度更新颖、视野更开阔的展览,观众在感知历史伟大的同时,开启的是一场艺术之旅。
串珠成链的艺术史
穿越时空,去找寻艺术之美。
“大英展”是一个有故事的展览,作为历史的叙述,展览共分为9个部分,将人类各个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创造的艺术精髓汇集起来,回顾了人类走过的上百万年的历程。沁融于其中的艺术起源、发展、流变,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来自欧洲冰河时代的野牛岩画,仿佛把我们拉回那个原始的时代。在一个个神秘、黑暗的洞穴中,原始先民用饱含情感与寄托的画笔,以稚拙而纯朴的画风,在洞穴岩壁上勾画着心中的诉求。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部蒙蒂尼亚附近的几个孩子,为寻找走失的小狗,进入一个曲折而狭窄的山洞,无意间发现了规模宏大的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史前艺术画廊就这样重见天日。今天,当我们看到这件同样来自法国的野牛岩画时,或许少了当年孩子们突然看到大幅壁画时的惊叹,但停留于我们心底那对于原始先民智慧的赞扬并无减退。这只充满生命力的野牛,被艺术家“速写”而成,简洁明快的刻画将牛的体态与动感完美再现,原始先民的艺术创造力一览无余。
时光飞越千年,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艺术的故事将不再简单围绕动物展开,古埃及与两河流域闪烁的早期人类的艺术之光,展示了另一种艺术风貌。来自两河流域的牛头竖琴以及来自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与佘盆梅海特内棺,讲述着苏美尔人与古埃及世界为贵族、为灵魂服务的艺术故事。经典的“马赛克”装饰现身于牛头竖琴之上,让我们领略了这一古老的艺术魅力。在古埃及持续数千年的艺术创作程式,代表了那里为亡灵服务的艺术态度,无论是规模庞大的金字塔,还是不腐的木乃伊,抑或千年不变的艺术“正面律”,都传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为灵魂塑造永恒的艺术。佘盆梅海特木乃伊内棺表面的彩绘,将古埃及人心目中一个充满神秘、庞杂的死后世界呈现在今人面前,尤其是那著名的“称量心脏的审判”,更让人对古埃及艺术充满想象。
与此同时,在东方,印度、中国文明正在崛起。在古老的黄河流域诞生了以兼具雕塑、平面装饰与铸造工艺为特色的青铜艺术,成为中国早期艺术的经典。而在地球另一端的美洲,奥尔梅克文明也拉开序幕,演绎着古老美洲的艺术故事。正如文明的起源带有异地同时性那样,世界艺术已呈百花齐放之势。
当然,论及西方艺术的经典,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首当其冲,展览带来的古希腊女神雕像,让人们看到了在原始时代即已形成的雕塑传统。展览中的两件“颜值担当”,非雕像奥古斯都、密特拉莫属,当我们驻足欣赏它们的艺术之美时,公元前5世纪已达到巅峰时代的古希腊艺术已成为过往,罗马人在继承了古希腊艺术衣钵的同时不断创新,古典的唯美开始世俗化、人性化,充满人情味。古希腊、古罗马艺术因其前后的承继关系,以及对后世艺术发展的持久影响而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典范,尤其对14世纪以后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具有深远影响。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散发着永久的魅力。
瓷器上的文化交流
“全球化”作为“大英展”的主题词,突出了区域之间彼此互融的关系。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是推动艺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大英展”期间,恰逢中国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此相关的文物也成为“应景”的焦点。
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畅通,东西方艺术伴随着商贸的往来碰撞互融。展出的唐代龙首双耳瓷瓶,是唐代青瓷代表,但它那球腹、细颈、高柄、立耳等造型,却与地中海世界希腊、罗马的陶器、玻璃、金属器皿极为相似,而瓶耳的中国龙形象,又体现了中西艺术的杂糅。正像中国的瓷器通过丝绸之路销往西方一样,来自西方的物质文化与艺术元素也深深影响到东方世界。元代青花瓷的创烧,同样体现了西方世界艺术审美、材料对东方古国的影响,宋元时期,海上陶瓷之路成为中国与西亚、北非地区的艺术交流纽带。
中国艺术的魅力也影响到西方艺术的面貌,“中国风”的艺术作品不断问世。来自中亚的龙耳玉杯,是15世纪帖木儿王朝宫廷艺术兼容东西方艺术的例证:用玉及玉杯的龙耳设计,显然是对中国工艺与装饰的借鉴,而玉杯之上雕刻的阿拉伯文字,则又显示了它与伊斯兰文化的互动。帖木儿王朝的都城撒马尔罕,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见证了丝路艺术的传播与碰撞。而在土耳其伊兹尼克烧制的瓷器,则模仿中国的青花瓷工艺与装饰题材,尤其是16世纪40年代在当地烧制的大马士革瓷器,多模仿中国人擅长的牡丹花卉,别有异域特色。中国的陶瓷工艺对朝鲜半岛、日本也都有影响,日本的柿右卫门生产的外销瓷,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的色釉瓷及青花工艺。
各地艺术交流故事,被行走在沙漠中的驼队、飘扬在印度洋上的大船所承载,被往来于东西方世界的各式人群所传递、讲述。而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洲际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地球村的形成让艺术互鉴更为频繁,各地涌现的反映人类艺术发展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着,也将会一直演绎下去。
文物图片版权归大英博物馆董事会所有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