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以画为桥 做中新文化交流使者

2016-10-21 08: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西兰华人画家丹增·谢朱:
以画为桥 做中新文化交流使者
周乾宪
 

  “中西绘画艺术好比两座山峰,画家们各自攀登,然后站在山头遥相呼应。”新西兰华人画家、新西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丹增·谢朱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由国务院侨办、天津市政府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文化中国·全球华人书画展”日前在天津美术馆展出。丹增·谢朱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他的作品《梦境香巴拉》系列和《普天同庆一带一路新乐章》。

  将传统水墨画与西藏唐卡艺术相结合,同时借鉴西方绘画艺术中素描和色彩的观念来表现立体感,是丹增·谢朱《梦境香巴拉》系列的独特之处。

  “我画西藏的山,有裸露的山体和岩石,是山,但又不是山。因为山中有寺庙,有人,就有了文化和生活的气息。”丹增·谢朱认为,作为视觉艺术,绘画作品本身就是画家与观众情感交流的方式。除了表现现实物象以外,还要表现人的精神向往。

  出生在甘肃甘南藏区,耳濡目染藏文化的丹增·谢朱,在专业美术学院学习之后,决定倾尽一生来学习和传播藏文化。他的系列作品中,有的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创造出超越真实自然环境的西藏山水画,有的通过描画人物,讴歌劳动人民在高原上顽强生活的精神。

  1999年丹增·谢朱移居新西兰后,创建了西藏私立艺术博物馆。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西藏文化周”中展出500件藏品,吸引上万人参观。被时任新西兰总理的海伦·克拉克誉为民族文化的使者。他受邀参加新西兰国会艺术展,是中国画家作品首次进入国会展。

  “我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阵地。”丹增·谢朱回忆移民之初,为了适应异国生活而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但他更希望两种文化在互相碰撞时能产生火花。

  所以,丹增·谢朱在这次画展中还尝试了不一样的画风,创作了一幅《普天同庆一带一路新乐章》。画中不同民族、肤色各异的新西兰儿童共同弹奏钢琴曲《欢乐颂》。他说,共庆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也是中国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而“一带一路”是我们这一代人立下的目标,将来受益的同样会是下一代。

  不过,丹增·谢朱坦言,中国绘画艺术到海外,尤其是到西方社会,推广和传播的阻力仍然不小。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哲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必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艺表现形式,这就决定了中西方在审美方面有许多不同。

  他建议,中华艺术海外传播应该有三个坚持:其一,坚持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其二,坚持寻找世界共通的审美共鸣;其三,坚持文化艺术走出去的步伐。

  “再一次让自己的心回归这片热土,我希望能搭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2014年,丹增·谢朱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加入画室继续创作,还担任了传媒公司的艺术总监。“但初衷不改,我会继续当好中新文化艺术交流的使者。”

  (据中新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1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