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承传统于胸臆 融理想于笔端

2016-03-29 09: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承传统于胸臆 融理想于笔端
——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谈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创作
 




  龚心瀚(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
 
  大土三阳先生的山水画,代表了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至高境界,他的作品有着强大的震撼力,这主要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深入传统、学习传统、理解传统,把传统的精华要素融入自己的创新之中,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大土三阳先生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追求,他把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乃至对艺术的理解全都融合在自己的笔墨表现之中,画山之魂、水之灵,写树之韵、雪之魄,状物写神,抒情达性,笔墨酣畅,气韵动人。大土三阳先生为时代、也为我们创作了许多的精品。
 
  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
 
  大土三阳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坚持,是不囿于传统而有创新,从他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注重对当代审美趋向的把握和新的一些元素的吸收,他的山水画作品秀润奇逸,得自然造化之神元之气。
 
  刘大为(中国美协主席):
 
  大土三阳的作品代表了当今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高水平,他的山水是对传统的研究、学习、临摹,还有个人创造性地去继承,很有成就。在用笔用墨、画面的整体结构、气韵的表达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他对传统的笔墨有系统的研究,并且提出自己的“笔墨五韵”的观点,这在他的个人展览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笔墨气韵的表达、线条的多种变化、生动气韵的处理都有相当的高度,所以说非常成功。
 
  杨晓阳(国家画院院长):
 
  我认为大土三阳先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中青年画家。他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尤其是山水画的造型比较写实,有很强的造型能力、写实能力、观察能力,如果不是来自生活、不是长期的对山水画所表现的对象进行写生,他现在画中间的所有的东西就不会那么具体、那么生动。在笔墨方面他没有墨守宋人方面的那种单薄,他结合了元、明、清以后的轻松,他结合宋画的严谨和明清画家对笔墨多方面的拓展,在他的作品当中都有体现。
 
  另外,他在这样一个年龄,诗文、笔墨、造型、章法各个方面都比较充实,各个方面都有支撑,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画家,而且还有潜力可挖。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
 
  大土三阳是一位学者型山水画家,他的诗文学养与笔墨文化融为一体,历经数年,在传统文化、传统画论、传统笔墨中下苦功夫,以一个山水画家对文化与生命的感悟与体验传承着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孔子言:“温柔敦厚,诗教也。”大土三阳先生正是下功夫体验着儒家文化这一重要理念,以敦厚的文化感知对宋、元、明山水笔墨进行了艰辛的求索,先后总结出笔墨五韵之理,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以此深化了对中国画笔墨境界的人文体验,也使我们看到大土三阳一批立足传统、恪守笔墨出新的山水画精品力作。大土三阳山水画有三厚,即线浑厚,点浑厚,铸成了造型与笔墨之浑厚。由此,大土三阳每一幅作品传达着笔墨所营造的审美之境。大土三阳对宋、元、明绘画研究至深,也体悟极深,他在传承宋元山水风骨中形成了由古化新的笔墨语境。如古树以干皴、湿皴、意写等用笔,润泽而高古,如岩石、松树、雪山之写,将点化为浑然之象,似土石、似枝叶、似山谷、似水泻而高妙等。这里呈现大土三阳对传统笔墨以文化性的继承而使笔墨真切,气韵自然,达到了平淡的意境而出于凝重的笔墨之美,形成了苍浑朴拙的笔墨心境、高古出新的人文心象。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以中国哲学、美学的人文学养体验于敦厚之象,时代气象,人文学者之理念和山水文化之情怀。他以笔墨的心性实现传统出新的笔墨语境,并一以贯之地追寻着中国画至善至美的精神家园。
 
  薛永年(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偏重于自然美。在诗意的大自然里面,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把人的精神放到大自然里面去,人的精神在大自然里边栖居,在大自然里边自由地游弋、驰骋。他的画减弱了一些写实性,也减弱了一些写生性。平添了意向性、理想性,表现了画家自己主观感受的诗意的自然美。是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是画家融入大自然里面去的灿烂和充沛,和自由的精神。正因为这样,他不仅从清代的个性派的石涛这些人、上追至明代的沈周……更多的还是宋元。元代像王蒙这种细腻的东西对他影响比较明显,宋代像李成,对他影响也比较大。就是把像石涛、石溪这些人的因素和宋元的因素结合起来,把石涛、石溪的笔墨和宋元的丘壑统一起来。所以,他不光重视笔墨,也重视镜像。特别是画树,我觉得他非常下功夫,把树刻画得非常具体。
 
  大土三阳的特点就是在回归传统中想办法出新,在传统里边是把清代个性派的石涛的画风往上追,追宋元的传统,这样就是既有潇洒丰富的笔墨,又有了对象的形和丘壑,大土三阳画的树都很具体跟别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关系偏重在精神的和谐的诗意的起居,而不是革命的胜地,改造山河的成果那一类,他的画更具有稳定性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跟传统的山水画表现,比如可居、可游密切相依的,再一个,就是他在回归传统里面来谋求出新,而且不停留在当下,这是他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他借鉴石涛、石溪,而取法宋元往上追,学习传统更多的东西,所以有了笔墨还有了形象。
 
  大土三阳的画泼辣而浑厚,潇洒又苍雄、放纵,但是有秩序。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
 
  看到大土三阳的画,有一种兴奋。就是觉得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非常深厚,中国画的前途、中国画的魅力非常大。在他的艺术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非常勤奋,非常善于学习,也非常善于思索。大土三阳的“以古为新”,通过吸取古人的东西,来创造一个新的境界。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他通过多年来不断地学习探索,然后在此基础上融合提高。作品非常深厚,非常丰富,艺术表现上的丘壑、山川、笔墨各方面都有特点,都有很强烈的震撼性的力量,细细去看,又能看到很多古人的传统的因素。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已经脱离了传统文人画的简单、简约、用笔草草,他追求一种深厚、茂密。这里又有石涛,又有王蒙的影子,尤其是他的树法、石法很深入,画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功夫。所谓“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他的画里头很动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大土三阳先生在整个画的丘壑处理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每幅画都不一样,这种追求,我觉得以后中国画的发展肯定要沿着这种路子去走。贴近现实、贴近自然,把自然的丘壑的东西运用在心里头,结合到自己的笔墨、自己的艺术风格中来,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土三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肩膀上,在古代巨人的肩膀上,朝前、往上攀登。给我们的中国画带来一种新的气象、新的面目。
 
  唐勇力(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院长):
 
  大土三阳对传统的研究和认识下的功夫很大,而且在宋元绘画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研究的时间、各方面的探索等,比一般人都要深透。可以说,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自己的特点。他能够在研究古人山水画的基础上,又揉进了自己的一些笔墨体会,是当代山水画家值得敬佩的一个行为。大土三阳的山水画,画得既有古意,又有笔墨气韵的生动性,从绘画的这个角度上来说,他迈出了自己的一步,他是积累而成。大土三阳的山水画值得研究观赏和学习。
 
  尚辉(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大土三阳的山水画也始于对石涛的研习,既崇尚他“搜尽奇峰打草稿”追求自然本源的精神,也追随他纵横驰骋、狂放不羁、以我为主的创造精神。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他对于笔墨的理解与参悟大都来自于石涛,并习得苦瓜和尚纵横挥扫、落拓不羁、秀润而又苍茫的笔墨个性。
 
  大土三阳的整体画风以湿笔为主,湿笔之中显现枯淡、苍辣、浑茫,其本身就是一种很难达到的境界,这也正是他山水画的出新之处。树木的表现是大土三阳近年的主攻对象,当代山水画几乎没有一家可以用中国画笔墨表现树木丛林那种郁然深秀的蓬勃生机,大土三阳于此用功最甚,收获最丰。
 
  大土三阳曾为自己的中国画总结出“五韵”,即神韵、气韵、线韵、点韵、墨韵。虽然这“五韵”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中国画论的审美要义,但他以“韵”对于“神”“气”“线”“点”“墨”的描述与统筹,恰恰表明他以湿笔求“韵”的个性特征。他的出新就在于通过湿笔将北宋山水的气象和黄公望、王叔明枯淡与繁复的皴理融会为他自己的面目,以此求得郁勃深秀、古淡浑穆、静雅苍茫的境界。大土三阳以他的山水画创作向我们揭示的,正是山水画还可以返归传统文化的脉息并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体系向前推进的中国画发展模式。他的这种对于传统中国画笔意墨蕴的参悟与把握,也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
 
  大土三阳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上,正在阔步前进。大土三阳在绘画的用笔上,对宋元绘画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尤其树的表现,沿袭了郭熙、李成的风范,从大土三阳的画里同时也看到了明清的石涛、石溪的优长。我们看到了一片生机,叫“烟云缭绕”。这是过去一直提倡的,画面上有一种生命力。他是一片生机,不是那种荒山野水、死气沉沉的。他的画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我相信大土三阳这样对中国画探讨下去,大有裨益。
 
  刘万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最主要的就是笔法的运用,这一点大土三阳先生做得非常到位,他的作品画面非常生动。我们看他的作品,无论是一个点,还是一根线,无论是细腻度还是概括度,都是非常注重书法用笔,通过用笔传达他画中的“韵”,这一点是我们画家应该学习和传承的。第二点,大土三阳先生特别注重材料的运用,因为材料的运用应该是画家终生研究的事。第三点,大土三阳先生的学养非常深厚,诗词文赋均达到相当高的造诣,他特别注重画学画论的深入研究,注重笔墨形态结构的风格立论、作品的格调境界定位,这些都是我们当代画家要学习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9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