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艺术 >

黑石遗珍:长沙窑彩绘青瓷碗

2016-03-20 10:31 来源:人民日报
黑石遗珍:长沙窑彩绘青瓷碗(国宝华光·海上丝路系列)
 

 
    王轶凌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一艘9世纪的沉船,因附近有一块黑色大礁岩,故将其命名为“黑石号(Batu Hitam)”。“黑石号”沉船出水有6.7万余件中国陶瓷,其中长沙窑瓷器多达5.75万件,是唐代瓷器在海外的最大发现,资料也最为齐备、完整,引起国内文物界高度关注——它的出水,反映了唐代陶瓷外销的盛况,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繁盛的见证。现存浙江省博物馆、由热衷于中国历史文物收藏的藏家吴跃坚无偿捐献的一件唐代“长沙窑彩绘青瓷碗”(见上图),成为管窥这一盛况、讲述一段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故事的窗口,也使得多姿多彩的长沙窑瓷器重现光芒。
 
  “黑石号”沉船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7万余件,包括陶瓷器、金、银、铜、铁、铅、骨、石、木、玻璃及各类香料等,其中陶瓷器数量最为惊人,并涵盖中国的越窑、邢窑、长沙窑、巩县窑和广东窑系等不同地区的产品。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宝历二年(即公元826年)七月十六日”纪年铭的长沙窑彩绘碗和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以及分析船体木结构、木种,研究者推断该船应是一艘9世纪初期从中东一带来到中国,再由中国港口开往中东伊朗尸罗夫商港的阿拉伯传统单桅缝合帆船。
 
  曾五下南洋的吴跃坚,从海外抢救性购回的“黑石号”出水唐代长沙窑瓷器,为国内研究长沙窑彩瓷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的“长沙窑彩绘青瓷碗”,高5.2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5.4厘米;敞口,弧腹,圈足,口沿内外饰四块对称的褐斑,很是精美,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唐代长沙窑的典型产品。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至石渚湖一带。其产品主要是青瓷,器类有碗、盘、壶、罐、盒、瓶、盂、盆、炉、盏托、瓷塑等,装饰技法主要采用釉下彩绘、模印贴花、雕塑等,其中高温铜红釉的创烧、釉下多彩的发明以及将书画艺术应用于瓷器装饰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凭借彩瓷崛起的长沙窑,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与越窑、邢窑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物美价廉的长沙窑产品不仅行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伊朗、伊拉克、埃及、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黑石号”沉船出水的数量庞大的各类瓷器中,长沙窑产品的数量最多,其中又以直口、弧腹、圈足碗的数量最多。这些碗的共同特征为:口沿内外两侧装饰有对称的四处半圆形褐斑,内壁釉下彩绘褐绿相间的各种纹样,内容丰富,包括各式植物花卉纹、云纹、凤纹、鸟纹等,还有少量以氧化铁书写的汉字诗文或题记。例如,沉船出水的一件长沙窑青瓷碗,碗心书“荼盏子”,表明了瓷碗的茶具用途;又如一件青瓷碗上写有“湖南道草市石渚孟子有明(名)樊家记”,说明产品出自湖南长沙窑,并且这时已经有了品牌意识。这件唐代“长沙窑彩绘青瓷碗”,内壁彩绘阿拉伯文图案,色彩纯正鲜艳,技法娴熟,线条流畅自如。这类阿拉伯文图案应是专供海外地区定向制作的,如长沙窑彩绘碗上常出现描绘有阿拉伯《古兰经》的文字和图形,有的加以卷云或小草作为辅助纹饰。用草叶等辅助花样镶边古兰经文则是阿拉伯地区装饰《古兰经》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长沙窑产品除保留传统素材外,还加入了很多异国文化元素。根据长沙窑发掘报告资料,可见长沙窑瓷器纹样中的骑士、胡人吹笛者、舞蹈者、椰枣纹以及富有变化的抽象几何图形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这些彩绘装饰和图案内容是根据输入地区的喜好、流行纹样而设计制作的,符合阿拉伯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属于专供外销的产品。
 
  与长沙窑产品一同出水的还有3件完好无损的巩县窑生产的唐代青花瓷器,这也是海内外出土的有相对可靠纪年证据的唯一一批青花资料,表明唐代青花瓷器的出现不会晚于“黑石号”沉船代表的9世纪前期。人类文明交流融汇的痕迹,尽在这些尘封千年的历史遗珍里。
 
  (作者为浙江省博物馆馆员)
 
      
 
  知识链接
 
  中国主要沉船出水考古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代中国开通了通向中亚进而抵达地中海沿岸的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陆地商贸通道,极大地推动并加速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后来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同样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揭示和复原埋藏于水下的人类活动历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开始引入并逐步创立了“水下考古学”,中国水下考古队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先后进行了多次水下遗址调查、发掘工作,使遗落在海底的颗颗明珠重现光芒,过往历史的辉煌也被重新认知。
 
  宋元时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繁盛时期,近年来相继打捞发掘的古代沉船便见证了当时中国对外商贸的盛况,反映了中国瓷器、丝绸、茶叶和漆器等曾经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广东省上下川岛附近海域发掘的“南海一号”沉船,是宋代古沉船中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先后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等文物1.4万余件(套),船载文物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信息量之丰富,表明南宋在当时引领着时代发展,对于重新审视南宋的历史地位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航海史、造船史、外销史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还有西沙群岛华光礁礁盘内的“华光礁一号”南宋沉船,出水瓷器、铁器、铜镜、铜钱等遗物近万件,它作为南海航线上的一个重要发现点,为研究当时中国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凭证。再如辽宁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的调查和发掘,出水文物以瓷器为主,均为典型的磁州窑器物,包括龙凤纹大罐、白地黑花婴戏纹大罐等精品,为元代磁州窑陶瓷器行销及北方地区造船史、环渤海古代航海史、海外贸易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王轶凌)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20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