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茵鲁尔区8座城市展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中国与德国的一次文化对话
本报驻德国记者 冯雪珺
8座城市,9家博物馆,120余位中国艺术家,5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5月15日至9月13日,“‘中国8’——莱茵鲁尔中国当代艺术展”(下简称“中国8”展览)在德国莱茵鲁尔区举行。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博物馆汇集展览。
开创艺术合作新模式
5月13日,“中国8”展览总开幕式在德国杜伊斯堡市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西格玛·加布里尔作为项目监护人,到场为开幕式剪彩。该展览全部由德方发起并出资,德中两国民间共同策划。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各方对中国的关注也在加强。“这次展览不是两国的官方交流项目,而是德国波恩文化基金会自筹资金做的项目,目的是向德国的民众全面介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虽历史不长,但它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并成为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突出力量。”
谈起策划初衷,德方策展人之一、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主席兼库珀斯米尔勒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瓦尔特·斯迈林表示:“我们想要打造一场鲁尔区艺术之旅。在这场旅行中,人们可以参观一系列的博物馆,同时体验中国艺术的多样性。”
打开了解中国新窗口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更是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镜子。拥有510万人口的鲁尔区城市圈,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中心成为现代艺术中心的转型期;经历社会转型的中国,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并被艺术家反映到作品之中。在这一“转变”的共性下,“中国8”展览将成为中国与德国乃至亚洲与欧洲间的一次文化对话。
对此,加布里尔表示:“‘中国8’展览唤起了德国人去了解这个与德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的好奇心。这些艺术作品真实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活力,主题包括家庭传统变迁、大都市生活等等。这种自我融入的表达方式折射出传统烙印下的现代中国,这正是我们迫切希望了解的。”
“中国30多年所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仅给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为文化艺术提供了生长空间和发展动力。艺术家们通过视觉表达,为中德民众的对话搭建桥梁。”史明德在致辞中强调。
杜伊斯堡当地艺术家多萝特·因佩曼向本报记者说道:“西方的艺术家和民众对中国艺术了解的还不够,从这些作品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是了解中国的窗口。从这些作品纯粹、自由的表达方式上,我看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良好生态——这对不了解中国艺术环境、甚至有所误解的西方民众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让人们对中国萌生兴趣
在油画艺术家张晓刚的作品《绿墙—餐厅》前伫立良久的霍斯特·奥博登布什,特地从20多公里外的小城赶来杜伊斯堡观展。他向本报记者讲述自己的理解:“人们可以通过展品来揣摩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我曾去过中国,见过正如这幅画中所表现的传统家庭布局。然而在他的作品里,又融入了一种似乎与画面不和谐的现代元素——一只孤立的鼠标。这就会让我们思考,传统的中国文化如何与当代发展发生碰撞与融合——而这思考本身,就会让人们对中国当今社会萌生了解的兴趣。”
(本报德国杜伊斯堡5月15日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5年05月16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