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任,您能帮我父亲看看刚拍的CT片吗?”
“胡主任,您上次给我的药效果不错,再帮我开点吧!”
“胡主任,3床病人说身体不太舒服需要您过去看一下”
……
她,胡芸倩,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有20余年临床、科研和教学经验。她对各类呼吸系统相关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都有自己独到的领悟和见解,扎实的临床功底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前提。参与编写激素敏感性咳嗽诊治上海专家共识、内科学临床教学案例集、支气管哮喘实用手册、呼吸疾病自我防治新视点等等。曾经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的药物临床研究,帮助近百位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让他们提前获得最新药物的同时,也与他们一起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推动呼吸领域的前沿研究。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吴今年7月体检发现肺部阴影,体检报告直指肺癌可能。大吴是残障人士,收入非常低,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照顾自己。肺癌作为中国癌症之“最”,发病率、死亡率都居中国恶性肿瘤首位,如果手术、化疗、放疗不光意味着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经济方面的压力以及后续生活中难以像常人一样自理去应对各种情况,对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又沉重的难题。
一个周五的下午,大吴经专家介绍挂了胡芸倩副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胡医生详细询问了大吴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情况,反复比较了去年和今年大吴的胸部CT,发现大吴今年的肺结节比之前明显增大,而且更加饱满,形态上确实有恶性倾向,但是它旁边有根明显的支气管引流,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似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所致,从纵膈窗看这个结节并不都是软组织的成分,三维重建后形态上也有炎症的倾向,结合将近1.5cm的肺结节却又完全正常的血肿瘤指标,胡医生建议先消炎化痰2周,一个月后再复查胸部CT,到时候再手术也是来得及的。患者和家属十分意外,因为现在不少医生看到有恶性倾向的结节都会建议手术,更别说看到明显增大的结节了,打算听胡医生的意见先抗炎后复查,再决定是否手术。
胡芸倩在瑞典最大的医学院图书馆
一个多月后再次到胡芸倩的专家门诊复诊,胡医生专业又细致地比较了前后三次的胸部CT告知大吴和家属一个好消息,大吴的肺结节已经明显缩小了,目前考虑“炎性假瘤”,不需要手术,但是仍然需要一年一次的胸部CT定期随访。大家如释重负,免去了手术之苦,也帮大吴一家减轻了经济负担。
江西患者小龙老师十年前被诊断的“肺腺癌”不幸复发,全身多发骨转移,大量腹水、胸水,全身浮肿,胸闷气喘,疼痛难忍,非常痛苦。通过知情人介绍慕名来到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呼吸科找到胡芸倩医生并办理入院,胡医生团队中西医结合,经过精心的诊治,使胸腹水和全身浮肿渐渐消退,肿瘤、疼痛也都得到了控制。出院后数周患者去南昌领购肿瘤药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经当地医院确诊肺栓塞,已经到了生命重危的地步。患者苏醒后首先想到的是上海市东方医院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胡芸倩医生,立即打电话求助,胡医生在百忙之中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制定微创血管介入治疗方案,先半剂量溶栓为患者争取时间,再从腹股沟的血管进入取出堵塞肺血管的癌栓,把患者的创伤降到最低,疏通了肺血管,使患者转危为安。
老孙重度慢阻肺病合并肺癌,因发现时已经肺癌晚期无法手术,胡芸倩医生从支气管镜活检确诊肺鳞癌,到每次进展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沟通,胡医生都非常耐心、专业。让患者和家属从对治疗的担心、抵触,到配合治疗;使患者从一动就喘,到能和家人去北京旅游,高质量生活了9年。像这样癌症晚期长生存的患者还有很多,比如老蔡、老陈、老吴......,虽然他们都陆续离开,但是他们的家属都和胡医生成为了好朋友,家人、朋友生病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找胡医生。
东方医院领导送医下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去义诊。革命老区神山村是远近闻名的特困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老李哮喘、慢阻肺二十多年,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一到秋冬季节就开始加重,需要输液才能改善,常常是一输就是十天半个月,到后来输液效果越来越不好,输一个月的盐水都不见起色,每次就医都需要一家人开车全程陪同送他进城,有的扶、有的拿氧气袋,苦不堪言。后来遇到胡芸倩医生,她竟然没有给他吊一滴水就把病治好了。现在老李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干农活,不再需要家人搀扶陪同了,因此特地送来锦旗表示感谢,称“神医胡芸倩,视病人如亲人,神术无声除疾”。每年世界哮喘日,胡医生都会组织哮喘患教活动让患者了解哮喘、控制哮喘,用教育赋予哮喘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能力,学会呼吸康复的方法。
有位干咳近一月的王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口服各种止咳药,输液十天依然无效,病情逐渐加重,咳嗽剧烈到多根肋骨被咳断,胸闷气短,无法入睡和正常工作,身心饱受折磨,辗转来到东方医院正好遇到胡芸倩医生接诊。胡医生仔细研究这位患者病情、阅片后考虑“间质性肺病”,给患者快速止咳,最后经过系列检查确诊“皮肌炎性肺肺间质纤维化(抗MDA5++)”,这种疾病在起病1年内死亡率高达40%。王女士由于早发现早治疗,恢复得非常好,早已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开始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还有位被咳嗽困扰近20年的大学生,看遍各大医院,仍然无法摆脱咳嗽的困扰。胡芸倩医生先详细问诊,再对比多年的各种检查报告以及相关检查后,确诊是过敏体质基础上合并慢性鼻窦炎造成的咳嗽,经过系统治疗数周后,这位大学生终于摆脱20年不愈的咳嗽,非常开心,对胡医生充满了感激。
在医疗工作中,胡芸倩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在临床诊治时,胡芸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仔细进行检查和诊断,制定出出乎患者意外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医疗技术方面,她精益求精,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西医学习中医的培训和考核、全科医师培训、中国和德国的药物临床研究培训、肺功能资质培训、中日笹川医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康复培训、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瑞典哥德堡大学Krefting Research Centre医学实验室西瑞典哮喘研究及肺免疫学博士课程的学习、Sahlgrenska医院进修等等,通过下夜班后及周末跟诊、参加各种会议学习班等向每位在临床、影像上有专攻的大咖学习,再融合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全科和康复的理念去看待和处理患者的整体状况,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精湛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义无反顾 冲在抗疫第一线
新冠疫情的3年,胡芸倩医生一直奋战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呼吸科门诊、发热门诊,还需要完成日常繁忙的临床工作后冒着酷暑或大风大雨到社区采核酸。由于医护人员紧缺,胡医生和同事们每天工作时间都非常长,不分昼夜,经常需要连续24小时工作。
第一次的新冠感染,就是因为当时门诊的医生都感染了,胡医生刚刚腹腔镜术后2个月尚未完全恢复,和另一位病房过来支援的医生一起接诊了大量的新冠患者,中午仅仅休息10分钟吃饭,然后继续接诊到晚上6点半,结束后又到呼吸重症监护室和病房值班,新冠期间的危重抢救患者非常多,当天晚上抢救了四五位患者,期间还见缝插针地接诊了互联网医院70多位患者。凌晨1点多总值班打电话通知到急诊内科台面帮班,一直到凌晨3点多才把大量积压的急诊患者处理完,回到呼吸重症监护室后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8点多交完班后还要出具睡眠监测报告、和保外就医证明,连续工作超过24小时。次日一早上班时已经感觉全身酸痛、胸闷,只能蹲在公交车站的地上等车,经过一次换乘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医院,在早上接诊到近10点时,感觉已经全身酸痛到无法坐着了,一测果然新冠阳性了,告知家人后才知道他们也都首阳了。胡医生常常感到愧对家人,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能陪伴在家人身边,需要年迈的父母帮助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承担被病毒等传染的风险。
为了更好地防护,医院为每位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配备了防护服+隔离衣、2层帽子、N95口罩+外科口罩、2层手套、2层鞋套、眼罩、面屏。严密的防护很好地保护了医护人员,但是呼出的热气在眼罩、面屏上形成雾气遮挡了视线,影响了工作效率。胡芸倩戴上2层口罩,话一说快就会觉得透不上气,说话还要大声,不然戴着两层口罩,患者听不清你说话,尤其遇到年纪大听力不好的,喊到后面喉咙痛,还不能喝水,只能咽口唾沫忍痛继续接诊。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勒得耳朵一碰就痛,脸上皮肤都破了,伤口还没长好,又要戴至少12小时的口罩。每天早上7点多到科室,提前做好准备、交接班、穿防护设备等,到晚上8点交接班,有时由于工作忙不完,还需要填写各种报表上传,加班至晚上 11点左右,然后再脱防护服、做清洁工作。有时为了方便连续15个小时以上不吃不喝不去洗手间,下班时累得不想动,但是休息24小时后还是会满血复活地继续工作。
胡芸倩同Jan Olof Lötvall,瑞典哥德堡大学终身教授 国际外泌体协会主席
胡芸倩医生还承担了部分急诊室、急诊抢救室和发热门诊的会诊工作,对有肺部病变的患者进行甄别,判断是否新冠肺炎,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担子重,责任大,半夜12点后仍然有很多患者等待排除,胡芸倩无怨无悔地为每一位患者定好诊治方案。不少来就诊发热门诊的患者其实并非感染,是皮肌炎、亚甲炎、肿瘤热、肺结核等其他疾病。胡芸倩通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快速明确诊断,提供诊治方案,有效地控制体温。有些患者为表示感谢特地到医院党政办、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书面或电话表扬胡芸倩的精湛医术与高尚医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下,胡芸倩针对防护资源匮乏的情况,还积极通过朋友联系国外援助口罩和病毒裂解机,保护身边的战友。她还同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研发设计“隔离区服务机器人”,尝试部分取代护理发药、送餐、测体温等工作,避免非战斗性减员。
尽了白衣使者的担当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入围全球十大死亡原因,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危害严重程度仅次于鼠疫和霍乱两种甲类烈性传染病,很多人都对结核避之不及。但是胡芸倩医生并没有嫌弃肺结核患者,也没有因为结核相关工作繁琐而远离。新冠封控期间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各级领导和科室李强主任的支持下,开通了东方互联网医院结核患者的线上配药,并通过微医互联网医院线上门诊,保证本院和外院结核患者的正常诊治。
胡芸倩和哥得堡市长莱娜 拉尔森在一起
为保障肺科门诊的正常运行,胡芸倩医生经常24小时值班后完成次日门诊工作再下夜班,并且建立患者微信群,通过有来医生、医学界等患教平台拍摄自己编写的相关患教视频对患者进行宣教,内容涉及呼吸科的方方面面,播放量达到14.82万。2023年胡医生坐诊的上海市东方医院肺科门诊年结核病诊治患者数居上海市结核定点综合医院首位,得到市疾控的认可,获得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工作考核“优秀”。她还参加上海市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并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竞赛总决赛,以赛促学,掌握学术前沿,提升临床诊治技能。
左一 胡芸倩的导师Apostolos Bossios —ERS Allergy & Immunology主席
医疗中,胡芸倩总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每次诊断中尽一切努力抓住根本病因。遇到复杂病例,她会不厌其烦仔细梳理病史和临床信息,重新进行病情研判,做到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忙碌的工作节奏,她从未有丝毫抱怨,有时随便塞一口饼干就匆匆赶去接诊,遇到患者加号,她就把下班时间一拖再拖,与许多患者都建立了超越普通医患的深厚情谊。多年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默默无闻的付出,让胡芸倩在患者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熟人间、亲戚朋友间的都会口口相传,相约一起来找胡医生看病。
胡芸倩说:“其实,我是无数医疗工作者中非常平凡的一员,只是非常幸运地能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呼吸科这个大家庭里,在李强教授的引领和教导下慢慢成长,非常感谢院领导为我们搭建的平台,还要感谢东方医护大家庭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从医二十多年来,她始终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践行着自己挚爱的医疗事业,用自己的善良执着,默默诠释“医生”和“人生”的内涵,以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希望大家能了解医疗工作者的坚持与努力,理解并尊重每一份为生命护航的平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