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

坚持需求导向 促进药学创新

2022-03-21 09: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坚持需求导向 促进药学创新(专家观点)

 

本报记者 谷业凯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1日   第 19 版)

 
 

  生物医药一头连着国计,一头连着民生。近年来,在国家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药品监管改革、医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我国药学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日前召开的首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上,多位院士专家就新药创制与前沿技术、药物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药物临床与应用等问题展开研讨。

 

  “药学事业覆盖了药物的研发、生产、流通、临床研究与使用、安全评价、质量监督与科学监管等全链条,具有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聚集的特征。”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说。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药物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型药物和引领性的医疗技术相对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量级研发机构、领军人才,以及大型创新型的公司相对较少,制约了我国药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看来,新药研发具有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周期长等特点。“尤其对于原创新药研究来说,候选药物发现这个阶段的投入是最高的,同时也是最有机会提升效率的环节。有这样一个统计,大型药企发现一个新靶点的候选药物,一般需要合成2500个化合物,需要大概5年的时间。大概20个候选药物项目,最终只有1个原创新药上市。”

  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也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比如在药物制剂方面,能够最大限度改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能的高端制剂,是衡量一个国家药物制剂水平的重要指标。”复旦大学教授陆伟跃认为,我国药物制剂企业多、产品多,但技术含量、创新能力均有待提高。

  陆伟跃建议:“要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来研究高端制剂,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新颖实用的评价技术,指导已知疾病的高端制剂设计,发现新型辅料、创新制剂和原创剂型,为临床提供高效、安全、可及的药品。”

  对于新药研发来说,政策保障是关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李青表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要进一步建立研发的风险资本保障机制,允许研发失败、从头再来,政策上要有一定的宽容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崔一民介绍,作为开展临床研究重要载体和平台的研究型病房,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和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推动医研企协同发展,加快新药、新技术转化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北京通过加强研究型病房建设,提升了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能力。

  随着组学技术、3D打印、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兴起,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方向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李青说,生物技术的集成,将使工程化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生物技术与其他前沿技术融合,能够生产出更加精细有效、节能节约的产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更加绿色、更可持续。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王锐认为,药学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学科交叉,克服资源分散的弊端,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要以首届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召开为契机,共促学术、技术、行业等融通共进,营造药学事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形成药学事业发展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