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 加 李 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3月18日 第 06 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中医药为依托 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建议》的提案。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位于主媒体中心场馆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目光。该空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中医药行业优秀企业布展的。
传播医药文化
在西班牙侨胞的防疫礼包中,连花清瘟胶囊纳入其中。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陈建新说:“我们一直在发放浙江省侨办侨联的中药,其中包括1000盒连花清瘟胶囊、500盒连花清瘟颗粒。”
中国中医科学院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宇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疫情之下,我国中药出口量不断增长,但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不仅要让药品出海,更要让中医药文化理论‘走出去’。”
在中医药“走出去”的路途中,文化差异是最大的障碍。在中医药跨文化传播方面,华侨华人可借助自身优势,弥合文化差异。如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坚持用当地听得懂的语言,全面、真实、立体地讲解中医药文化,并促成欧洲第一所中医特色孔子学院建立。
中医药文化已成为中国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以“抗疫”为主题,通过视频、图文、实物、AI交互体验等多种形式,向海内外媒体记者及场馆工作人员展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宋英梅是展馆的一名讲解员,她说:“当看到众多参观者切身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及当代应用价值时,我更加坚定了要讲好中医药故事的信念。”
传承中医针灸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的针灸铜人受到很多海外人士的关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0年,中医针灸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纽约州执照针灸中医师王焱垚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对中医针灸耳濡目染。攻读硕士期间,他在纽约中医学院学习针灸;今年,他将在美国的医学院继续攻读西医博士。“学习西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中医发扬光大,我希望毕业后回国做一些对祖国有意义的工作。”王焱垚如是说。
冬奥会期间,王焱垚回国近3个月,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冬奥会相关工作中。作为中国冰雪医疗保障专家,他为运动健儿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向工作人员科普针灸知识,并参与翻译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的医学术语。
王焱垚不仅善于治疗运动损伤,在治疗急性与慢性痛症方面也有所专长。他说:“在美国,很多人患有痛症,通过西医药物治疗,患者很容易产生药物依赖,但中医针灸不仅见效快,而且无副作用,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除了做针灸医疗师,王焱垚还承担了很多针灸医学海外传播的工作,如推进统一针灸针国际标准相关工作,这对传承与传播正统的中医针灸至关重要。
赋能医药贸易
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中药贸易总额77.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出口额为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海外民众对中医药有迫切需求,但中医药“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目前,中医药海外注册准入门槛高,海外流通渠道认证困难。很多中药类产品多以食品、保健品等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其药品的真正‘身份’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于志斌说:“中医药出海不仅需要国内相关组织、药品及人才走出去,更需海外华侨华人助力。首先,侨胞熟悉当地市场环境,有利于确定产品的应用范围,同时缩减文化差异,推动药品走出去;其次,海外华侨华人资本投至中医药行业,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海外本土化;第三,储备中医海外人才,助力中医、中药共同出海。中医指导中药,中药配合中医,二者协同发展,中医药才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取得长足发展。”
西汉时期,汉武帝赐牡、桂、干姜等药物于西国王使。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成为我国与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中医药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