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超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3日 第 05 版)
好生态孕育新优势,绿色发展聚集强劲动能。善于从保护生态中寻找发展机遇,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由福新曾是采煤工人,现在是绿色矿山的环境治理工程师。每天下班后,他喜欢到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的观景平台上走一走、看一看。回想起矿山变化,由福新很感慨:“绿色在一米一米地向矿坑深处延伸。”
海州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投产的第一座大型机械化露天矿,已累计采煤2.41亿吨。前些年煤矿闭坑后,长4公里、宽2公里、垂深350米的矿坑,一度成为“城市伤疤”。近年来,阜新开展生态复垦,让矿坑变身公园,在周边建成超13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树木超5万株的生态健身广场。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以宜居宜业的城市风貌,见证了转型发展的蝶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多为老百姓建设休闲、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应当更加注重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露天采矿到修复矿山,环境治理与城市转型是同步的。以海州煤矿一个矿坑为例,高高耸立的矸石山、高低不平的采矿坑、蜿蜒曲折的运输线,经过依势改造、综合开发,变成一条越野赛道。在举办汽车漂移锦标赛的3天里,当地达成了7000多万元交易额,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样,另一处矿区通过重新规划,建成体育综合体、生态苗圃、市民休闲公园等,赢得群众称赞。思路一变天地宽,把矿坑视为资源,规划好、改造好、利用好、管理好,就能激活独特优势,为经济添活力,让群众得实惠。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好环境从哪里来?这既是转变发展思路的结果,也是一代代人接力保护的成果。阜新市彰武县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为抵御风沙侵袭,从一棵树到一排树再到一片林海,当地数十年来植树筑屏障、齐力建家园。沙化面积一度占96%,如今森林覆盖率已提升到34.5%。一道道“绿色长城”,助力辽西北构筑起绿色屏障,保护了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态安全。荒漠变绿洲,沙土地传出稻花香。人们高兴地说:“今看塞北多娇艳,翠海接天,碧水微澜,昔日荒原换新颜。”
好生态孕育新优势,绿色发展聚集强劲动能。近年来,阜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如今,以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为主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从“一煤独大”到百业兴旺,阜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表明,善于从保护生态中寻找发展机遇,才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继续一体推进生态建设、城市功能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就一定能让广大群众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本报辽宁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