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16日 第 01 版)
近日相继出炉的中国经济7月份数据,受到全球关注:7月末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1041亿美元,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前7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连续3个月加快;以美元计7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18%,《华尔街日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刊文称这一增速超预期。一项项指标数据的新变化,释放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韧性强劲的积极信号。
今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诸多挑战,中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一手抓防疫一手促发展,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进入今年下半程,如何化危为机、乘势而上,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两年多前的武汉保卫战,到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国疫情防控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老挝外交部长沙伦赛认为,中国的抗疫实践和经验已成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典范。坚持就是胜利,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既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为了经济更好发展。中国人口基数大,“集体免疫”“躺平”之类的防控政策不可取,出现了疫情必须立即严格防控,同时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管的坚决管住、该保的坚决保住。
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从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再到今年上半年抗压实现经济企稳回升……中国经济之稳与好,基于正确的疫情防控、韧性仍在的基本面,也在于应对有效的宏观政策。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诺埃尔·奎因表示,长期以来,国际投资者已对中国通过宏观政策工具稳增长形成稳定预期和信心。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下行风险,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高烧不退,相较之下,中国通货膨胀率和财政赤字率处于较低水平,宏观政策有充足空间和丰富工具。在此背景下,中国尤需以积极有效的宏观政策稳住内需这个经济增长“主引擎”,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具体怎么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指明了宏观政策发力方向。
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观世界,今年以来全球充斥着各种风险因素,粮食危机、能源短缺、金融动荡袭扰多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愈加显现。看中国,当前夏粮已丰收、能源保供稳价见成效、金融风险收敛总体可控,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但挑战仍在,下半年还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稳定房地产市场,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不断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处置能力。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眼下,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但中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经济大省勇挑大梁,领导干部敢为善为,就一定能战胜前进中的风险考验,化险为夷、化危为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复苏放缓的世界经济增信心、添动力。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日前所说,“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