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钦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04日 第 07 版)
最近,笔者从河南浚县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当地县志记载,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农户就开始种韭菜。如今,韭菜种植达1万多亩,年产值过亿元,还“种”出了无公害证书。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韭菜丰收的喜悦一度被滞销的现实冲淡。为降低疫情影响,当地政府签约专业顾问团队进行产业规划,干部群众亲切地称其为韭菜产业“智囊团”。“智囊团”跳出农业看农业,推出市场营销、品牌运行、精深加工等一揽子新举措。
壮大韭菜产业,为啥要跳出田间地头?好韭菜是种出来的,好产业是精心“锻造”出来的。实地调查发现,当地一家一户分散种韭菜,没有统一管理和品牌,走批发压价严重。不少农民抱怨,“无公害”没卖上好价钱。“智囊团”给出方案——靠韭菜增收致富,必须把目光延伸到“种出来之后”的问题上:既要打造好品质,还要打造好品牌,通过精准营销,为好产品找到“好婆家”,带动产品涨身价、农民增收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能只埋头“一亩三分地”忙生产,还要打造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的全产业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实现高质高效。
近些年,很多地方引来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管理理念等现代要素,打开农业全产业链增值的想象空间:内蒙古一家牧场发展多种经营,推出儿童画室和体验室,挖掘出更多消费潜力;安徽一乡镇企业创新工艺,将废弃麦秆变成了桌椅、装饰画,纯绿色家具销路广阔……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外延伸,创新产品和服务种类,拓展了农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农民群众的增收渠道。
韭菜产业“智囊团”给当地的发展方案,其实就是打造韭菜的全产业链:韭菜不仅从田间直接走向餐桌,也可以做成韭菜盒子等冷冻产品,还可以进行韭菜精油、韭菜养生酒等精深加工。“智囊团”还有个适应消费升级的建议,那就是把韭菜像花一样种进盆里,既能充当绿植装饰房间,还能随时食用。从论斤卖到论盆卖,当地韭菜身价涨了数倍,目前市场订单很是紧俏。
韭菜产业“智囊团”备受群众欢迎,背后折射出的是乡村人才振兴的迫切需求。受发展程度、知识水平等限制,原有的人才储备难以独自扛起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补齐农村人才短板,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现代农业不是种植业、养殖业的“独角戏”,而是农业全产业链的“大合唱”。政府及时补位,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携手共同发展,才能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