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9日 第 05 版)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各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与保护关系、环境与民生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展现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实践,和读者一起守望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编 者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
远处的苍山峰峦叠嶂、林木葱郁,眼前的洱海波光粼粼、鱼翔浅底,阵阵微风扑面而来,满是沁入心脾的清新气息。谈及生态搬迁,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太和街道大庄村村民张富荣感慨万千:“你看洱海调蓄带那里,以前是我开客栈的地方。有企业高价收购客栈我没卖,政府只提供不到其一半的资金补贴我就爽快答应了拆迁。”为啥?“洱海美景毕竟属于所有人,拆了客栈‘海景房’,才能更好保护‘母亲湖’洱海。”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海地区考察,殷殷嘱托大理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如今快6年过去了,洱海的水更清了,百姓的日子更红火了,游客的笑脸更舒展了,自然美景分外怡人,发展蒸蒸日上。大理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的攻坚战,政府和企业联动,干部和群众连心,共同推动洱海主要水质指标总体向好。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项重要任务就在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必须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方式。在洱海周边农村,村民赵建金家里不再养殖家禽了,给青笋施用的是政府统一配发的有机肥,家中的厨房用水、厕所用水等实现污水回收。溯水而行会发现,在地上,莫残溪与农灌渠并行而下,清水直入洱海,农田尾水拦蓄之后再提灌循环回用;在地下,生活污水通过截污管网进入下沉式再生水厂,然后用于灌溉。从污水处理到循环利用,从养殖源头到生产环境,高标准的防护举措、严要求的生产标准,为生态环境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必须把握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度。不只是云南洱海,全国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纷纷按下绿色发展的快进键:长江大保护、更加生机勃发,塞罕坝松林成海、绿意无边,祁连山解脱束缚、重现活力,秦岭群峰逶迤、鸟语花香……生态保护的实效源自环境治理的努力,一份实干就有一份收获。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细处、实处、深处落实好环保举措,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必须统筹好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今在洱海地区,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这既是为保护洱海,也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另一方面也需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前不久,大理州宣布洱海已经从富营养化状态恢复到了中营养状态、从抢救性保护工作阶段进入到保护性工作阶段。同时要清醒看到,虽然洱海水质逐渐向好,但治理成效还不够稳定,依然会偶有少量蓝藻聚集。这提醒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美丽中国必将渐成现实。
(作者为本报云南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