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兴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7日 第 05 版)
“十三五”时期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中拓宽了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塔吊林立、工人忙碌、昼夜交替……不久前,一则致敬雄安新区建设者的短视频在网络热传,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让许多人感受到新时代的进取力量。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雄安新区的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成为“十三五”时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生动例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出台和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助力“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型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正在形成……“十三五”的五年,是我国协调发展、优化结构的五年,发展整体性、联动性不断增强,厚植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和引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把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发展手段、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系列重磅举措,不仅直接回应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而且丰富了我们对协调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胸有全局,行有章法。“十三五”时期的实践证明,我国经济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中拓宽了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了发展后劲,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贯彻落实协调发展理念,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为例,东部帮扶西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山村里的农副产品能运出来、卖出去,丰富了市场消费选择,也带动了贫困群众致富。把协调发展理念和部署进一步落实到位,有助于加快优化资源配置、打造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使欠发达地区逐渐形成后发优势,使薄弱环节激发后发潜力,进而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看,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决定了很多发展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是那么轻松容易的事。对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既需要增强发展意识、过程意识,辩证看待前进路上的矛盾和困难,也需要激发改革意识、效果意识,一步一个脚印补齐发展不协调的短板,提升发展整体效能。以协调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实现区域良性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紧密结合,一定能为“十四五”时期开局起步、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