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宁 陈婕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30日 第 11 版)
德国侨商会主席杨明与德国合作机构视频会议。 |
德国联邦统计局近日公布的2020年德国与中国双边贸易额显示,中国连续5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走出疫情影响的速度超出预期,德国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等多个行业从中受益。
在德侨商不惧疫情所带来的短期困境,持续推进中德两国的交流合作。
经贸合作 前景可待
自疫情暴发以来,各国交往被迫放慢脚步,然而中德合作仍保持着“高位运行”。在德侨商为推进中德发展,不断地协调国内外资源,为推进双边交流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德国侨商会主席杨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在德侨商为中德两国发展作出了两项贡献:一、增进了两国对彼此的了解,二、促进了两国高科技人才交往,促使双方在技术领域稳步合作。”
“首先,许多在德华侨华人不仅能顺畅地使用所在地语言,还能适应德国的思维方式。其次,德国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企业在整体市场中占比不到1/10。在华的德国企业一共有5000多家,这些在华企业的主要领导层中有很多华侨华人。”杨明表示。
德国侨商会执行主席黄仁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贸易行业的许多在德侨商需要频繁来往于两国,因而对双方的国家政策、投资信息、贸易规划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据此及时做到信息互通,推进双边业务。
黄仁国说:“除了信息互通,德国侨商会还推进中德政府及社团间的交流与互助,或将欧洲的先进技术带回中国,或为祖(籍)国和家乡牵线搭桥,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王朔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中德双边贸易合作连创新高,主要基于三大原因:一、中德贸易优势互补性高。德国凭借先进制造业,抓住了中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不断扩大开放的市场机遇,由此促进两国产业链的相互衔接;二、两国皆重视制造业发展,因此双方在制造业领域合作紧密;三、德国对华合作保持开放态度。在出口贸易、对华投资、项目合作、市场开拓、技术交流等领域,相比欧洲其他国家,德国一直保持务实合作的开放态度,中德间的投资和贸易较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科技交流 潜力无限
今年,中德两国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了科技合作联委会第25次会议,双方都希望科技创新能为中德合作起到引擎作用,要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合作交往,扩展合作渠道。
杨明表示,德国侨商会原本计划在2020年继续推进中国工信部、中国工业联合总会、吉林省政府在长春与德国全球市场领军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大会组委会,合作举办“首届世界隐形冠军及中国单项冠军大会”的工作。受疫情影响,大会举办时间一再延迟,目前计划在5月份敲定举办时间,各主办方目前仍在继续推进准备工作。
“在德侨商目前的主要日程之一,就是将德国上千家的各行业‘世界冠军’与中国进行对接。疫情期间,德国侨商会也一直举办各类线上会议,持续推进各项活动的进程,不会因疫情影响而停止工作。”杨明表示。
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李阿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两国的交流模式已逐步从互补转向竞争。
“据我所知,还是有很多德国专家在科技领域上保持对外交流的开放态度,也愿意与更多来自中国的专家交流合作,毕竟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情。”李阿平表示,“有部分德国专家也在不断地向联合会反映,受限于国内严格的隔离措施,他们无法及时重返中国继续各类项目。”
“侨商会一直致力于将德国的高新技术引入国内,虽然这几年德国少数政客对中国企业并购某些德企较为敏感,认为这会对德国的核心技术造成严重威胁,但这也只限于少数政客。总体而言,德国企业还是十分愿意与中国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毕竟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黄仁国说。
营业受阻 危中寻机
截至4月27日,德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331万例。为防止疫情继续恶化,德国联邦政府自24日起,实施为期4周的管制措施,进一步延长“封城”时间。
“目前,德国正面临着第三波疫情的冲击,民众的晚间出行时间受到当局严格的管制。”李阿平指出,“除了医院、超市、肉铺等获准营业外,其余的商店或餐馆一律不能营业。”
李阿平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从事餐饮业或旅游业的在德侨商打击严重,虽然德国当局会给予业者一定程度的补贴,但依旧无法弥补经济损失。
“基本上我们每天都在与经营餐饮业、超市业、旅游业的在德侨商进行沟通,许多侨商都表示倘若疫情继续扩散,他们希望转型,但对转型所带来的风险持有顾虑。”黄仁国表示。
黄仁国说:“我们鼓励侨商慢慢转型做国际贸易,因为贸易受疫情的冲击较小。侨商可以将一些有特色的中国食品比如说像山东烤鸭、福建快熟面、各种水果、广东米粉、菠萝罐头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等销往欧洲,欧洲人平时也喜欢吃这些食品,当然也可以做中国企业在欧洲各国的海外仓。”
黄仁国认为,中国许多产品已逐步达到欧盟的标准,将各类产品销往欧洲的商业空间巨大,对于迫切需要转型的在德侨商而言,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