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郑 彬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5日 第 03 版)
中欧绿色合作高级别论坛近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中欧双方高级官员、专业学者和行业代表围绕中欧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景与行动进行了深入讨论。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是本届欧盟委员会的施政重点。中欧绿色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目前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国和德国在青岛建立了中德生态园;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合作开展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研发项目,并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联合实验室。成都中法生态园建设围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成为中法两国间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近期,中国和荷兰两国企业界还重点就氢能源与燃料电池领域合作项目进行密切磋商。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德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表示,中欧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长期保持友好合作,都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双方在能源转型、碳排放交易体系、科研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合作互补性,在气候治理、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拥有巨大合作潜力。中欧双方应继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机制建设。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总司长莫罗·彼得里乔内对此表示,中方政策举措将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欧中双方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欧中正在落实双方领导人宣布设立的欧中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欧方愿就如何实现气候变化长远目标进一步与中方进行探讨。
德国能源公司EEW首席执行官贝尔纳德·坎帕表示,EEW公司是欧中两国企业间合作的成功范例,双方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建立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分享欧洲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充分表明欧中双方在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方面的合作潜力。
比利时布鲁塞尔经济研究所欧洲绿色经济问题专家克雷伊认为,欧盟和中国的经验都表明,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方可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建设和商业开发模式,共同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布鲁塞尔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