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重创欧盟“首都” 危机考验各国“定力”
欧洲能否在慌乱中寻得转机?(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严 瑜
比利时法语国家电视台23日晚援引警方消息称,比警方已确认第3名爆炸袭击嫌疑人的身份。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此前发生在布鲁塞尔的恐袭案的实施和策划者与巴黎恐袭案是“同一个班底”。
当地时间3月22日上午,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市郊的扎芬特姆机场以及市内欧盟总部附近的马埃勒贝克地铁站先后遭遇连环自杀式爆炸恐袭。法国总统奥朗德随后表示:“恐怖分子袭击的是布鲁塞尔,但是被盯上的是整个欧洲。”
对于如今正为经济、难民等种种危机焦头烂额的欧洲来说,恐慌、震惊之余,更该思考的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转危为机?
直戳政治心脏的挑衅
“黑暗的一天”再次降临欧洲。
22日,一天之内不同地点发生3起爆炸,30余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冷酷的数字给比利时布鲁塞尔留下的或将是二战以来最为血腥的记忆。
而袭击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和交通枢纽,采取的又是连环式爆炸,种种相似特征无不让人联想到去年法国经历的两次恐袭“噩梦”。“这些都是恐怖组织的惯用手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果然,事发没多久,“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宣布对此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恐袭发生的3天前,去年11月巴黎恐袭案的主要嫌疑人阿卜杜勒-萨拉姆在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被警方逮捕。比利时和法国还在交涉引渡事宜,“报复”就接踵而来。
而这一次,受到震动与重创的不只是比利时,还有整个欧洲。据美联社报道,其中一处爆炸发生的地铁站就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附近,相距仅约200米。
德国新闻电视台直言,布鲁塞尔作为欧盟“首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这里遭到恐怖袭击,就如在欧洲人的心上刺了一刀。
“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利时就是欧洲的政治心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对于布鲁塞尔的恐袭,无论是造成的恐慌程度,还是诱发的政治效应,都非同小可。
其实,被挑衅的不仅是近来处在反恐一线的比利时和欧盟。李伟指出,布鲁塞尔同时还是北约总部的所在地。“可见,此次恐袭也不乏对于美国及其领导的北约的挑衅意味。”
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
从此前已被恐怖组织盯上的巴黎、伦敦、柏林等国际都市,到如今布鲁塞尔这样本该宁静的小城,似乎欧洲的每一个角落都已难逃成为恐怖主义枪靶的可能。一次次拉响的恐袭警报,提醒欧洲的是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和必须反思的深刻教训。
“从去年巴黎恐袭之后,分析就认为欧洲其他国家遭遇恐袭已成为一个必然现象。”李伟认为,这一方面与欧洲地缘上紧邻国际恐怖活动的策源地西亚、北非有关;另一方面则源自其始终未能有效解决国内前殖民国家民众难以融入社会等问题。此外,欧洲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保持的一致性及其对中东事务介入的程度,也使其更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
恐袭发生之后,比利时安全警戒级别被上调至最高级,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邻近国家也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
然而,在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上,欧盟各国仍然存在“各扫门前雪”、步调不一的尴尬。“各个成员国在反恐的烈度、强度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等方面都并不一致,一票否决制让欧盟很难通过有关反恐的具体措施。而申根协定又使得布鲁塞尔这样处于交通要道的地区容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藏匿地。”崔洪建说。
“意想之外又是意料之中。”英国学者安东尼·格里斯对于此次恐袭的看法代表了不少分析的观点。
“目前已有的打击和防范都只是应急的治表,但不能治标。”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伟建看来,欧洲必须意识到的是,恐怖主义的威胁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综合性问题。
李伟建指出,此次恐怖袭击还与目前整体国际反恐形势相关。近段时间,随着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合力打击“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共识,“伊斯兰国”此前迅猛的扩张势头受到打压。“目前‘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大本营处于被遏制的境地,人员、资金流动也受到限制,这就增加了极端分子在世界各地‘化整为零’,就地实施恐怖袭击的概率。”
英国《卫报》也认为,此次布鲁塞尔恐袭是恐怖分子的“示威”表现,向人们证明他们仍有作恶能力。
危机之中仍有生机
对于如今内外交困的欧洲而言,此次恐袭造成的不仅是欧洲民众的精神恐慌,还可能在整个欧洲大陆掀起更多连锁反应。
“目前欧洲面临的是‘3+1’的艰难处境,即债务危机、难民危机、乌克兰危机等3场危机加上恐怖主义袭击。”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江时学向记者分析指出,其中难民危机与恐怖袭击尤为紧迫。“虽然此次恐怖袭击与难民危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这次恐袭的发生,可能会使一些国家基于安全考虑,在接纳难民的问题上产生更多抗拒、抵触的情绪。”
路透社也直言,此次恐袭为反对现行难民政策的人提供了更多理由。
此外,也有担心的声音表示,欧洲的极右势力可能借机再度活跃。“欧洲原本奉行的人权观念以及社会整体的包容性可能受到影响,未来或许会更加倾向本位主义。”李伟说。
不仅是对外的大门可能将把得更紧,欧洲内部的融合也无疑将面临更大挑战。在去年巴黎恐袭之后,欧盟各国就出现一些声音,要求重新考虑申根协定,恢复边境地区的严格检查。今年年初,希腊甚至还因解决难民问题不力,一度收到可能被开除出申根区的警告。如今,这场直击欧盟“心脏”的恐袭是否可能给这个越发脆弱的组织带来致命一击?担忧不无道理。
英国《独立报》认为,在距离英国“脱欧”投票不到3个月时间的关口发生此次恐袭,或许还将加速英国离去的步伐。“此次恐袭的确可能助长英国以及其他国家内部‘离欧派’、‘反欧派’的势力,使他们坚定离开欧盟、反对一体化的立场。”崔洪建说。
不过,危机之中并非全无生机。一些分析认为,此次恐袭可能成为一次契机,推动那些长期躺在欧盟议事桌上的讨论加速达成共识,例如加强各国反恐执行机构以及安全部门在情报分享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又如在解决人员流动自由和必要安全防范两者兼顾的问题上取得突破。“如果应对得当,采取有效举措,此次恐袭可以成为欧盟深化一体化的动力。”崔洪建说。
英国《金融时报》称,正受到挑战的欧盟“将拿出韧性,迎接一场漫长而丑陋的冲突”。欧洲能否转危为机?接下来是考验欧洲政治家智慧的时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3月25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