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 >

辽宁:红色资源“活”起来

2023-07-31 09:3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辽宁:红色资源“活”起来(新时代新画卷)

 

本报记者 徐嘉伟《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31日   第 12 版)

 

  辽沈战役纪念馆外景。
  辽沈战役纪念馆供图

  节假日期间鸭绿江断桥红旗飘扬。
  丹东断桥旅游有限公司供图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聂耳广场聂耳雕像。
  朝阳市建平县朱碌科镇政府供图

  游客在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观看《历史的瞬间》情景剧演出。
  辽沈战役纪念馆供图

  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 (原红梅味精厂发酵过滤车间)。
  沈阳红梅文创园供图

  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供图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外景。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广场上的雕塑。
  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供图

  游客在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犀牛长街观看“无边界舞台”演出。
  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供图

  素材来自网络

 

  夏天的丹东,鸭绿江畔微风习习,一江碧水缓缓西流。江面的断桥上,游客们正循着邱少云、黄继光们当年的足迹,追思先辈们的英勇精神。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正是从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9个月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距离鸭绿江3公里处的英华山上,3000名预约观众将建筑面积达到29983平方米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挤得满满当当。进入暑期以来,每天如此。当记者问起参观的缘由时,大连医科大学大二学生王子豪如是说:“我在大连上大学,一直深受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的鼓舞,今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所以就想现场感受一下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满是弹孔的战旗等文物、《奇袭白虎团》全息影像、‘无敌坑道’复原场景以及全景画馆等展陈布置,让我们无比震撼。”

  王子豪提到的“六地”,正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这6个属于辽宁的独特红色标识。纵览中共党史,辽宁人民和这片红色热土始终与党创造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紧相连。如今,辽沈大地正通过各种方式活化红色遗迹,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资源“活”起来,“活”在讲解和传播——

  “7、9纵队进展顺利,正以小群多路的方式向各地攻进。”在位于锦州市牤牛屯村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们,每周五都会为观众现场演绎他们排演的红色情景剧《辽沈战役的历史瞬间》,生动形象地再现东野首长指挥战斗的关键场景。

  讲解红色故事,挖掘历史是基础,创新形式是关键。近年来,辽沈战役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依托战史资源,针对不同圈层的观众群体开发了主题党课、思政课、青少年研学、读书会、巡展等形式多样的社教产品,并结合直播、视频课程等方式多元传播。尽管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只是一座小小的五间平房,今年以来却已在线上线下“接待”了超20万名观众。

  红色资源“活”起来,“活”在开发和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崛起的摇篮,创造了1000多项“共和国工业第一”,被誉为“共和国长子”。繁荣的工业生产留下众多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和现代、历史与当下如何在新时代交融发展?答案还是“文化+创新”。

  当年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钢水的沈重集团二金工车间,如今已改造成展览+演出+消费+文化体验的多业态融合文创产业综合体——“1905文化创意园”;昔日的红梅味精厂经过“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后,摇身变为“红梅文创园”,文创园里的Live House(室内音乐现场)、艺术中心每年承接各类演出、展览总计超300场;沈阳铸造厂的车间改扩建成为“中国工业博物馆”,收藏工业藏品1.86万余件;奉天工场化身成为露天电影放映场、城市书房、美术馆等多功能公共休闲空间……到工业遗存拍照打卡、逛展、看演出,已成为越来越多当地年轻人乃至外地游客的选择。

  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故事“热”起来。如今,辽沈大地的红色光芒在六地文化的传承赓续中愈发闪亮,而新时代下的新内涵、新形式、新视角又为这片沃土输送着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与时俱进,历久弥新,辽宁红色文旅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版式设计:徐嘉伟  罗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