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活:看起来很美?
刘紫雯
|
许晓雨在演唱会现场。
|
提到出国留学,“辛苦”是绕不开的词。在一些人的印象里,中国留学生常处于写论文、作文截止日期、适应语言环境的痛苦之中,但事实是怎样的呢?
“课业压力在承受范围内”
“网络上跟中国留学生相关的报道常是苦和累,但我觉得还好。所以每次看到类似新闻,就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假留学生’。”许晓雨笑着调侃说。
许晓雨就读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每每谈到留学生活,她的语调总是不经意地上扬。“可能因为悉尼的活动很丰富、风景也很美、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感觉挺开心的。”
悉尼大学的课程安排灵活,每门课在开学前都会出一份课程大纲,里面包含这门课在该学期的安排。“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上课时间、分数怎么评定、作业占比等,列得很清楚。”许晓雨对这样的课程安排很是满意,“开学前拿到课程安排,就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该怎么规划。”
和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许晓雨也会为作业的“截止日期”而感到头疼。不过,在她看来,是自己的原因。“课程大纲已经写明作业截止日期,剩下的就是自己安排时间。 因为我比较拖沓,所以才会积在最后连夜赶作业。”完成作业,许晓雨也会和朋友一起看电影、打游戏。
虽然许晓雨说得轻松,但这不代表她没有课业压力。悉尼大学对作业质量要求严格,对学生来说,论文写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我学的是数学专业,有很多定理论证,资料又特别难找,写论文几乎写到‘头秃’。” 许晓雨说。
“学习本来就不轻松,但已经习惯了。课业压力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合理安排就不会手忙脚乱。”许晓雨认为,自己的留学生活总体来说还算开心。
“充满艰辛又非常快乐”
魏语(化名)即将从英国肯特大学毕业,回望几年留学时光,魏语说“充满艰辛但又非常快乐”。
语言障碍是魏语初到英国时面临的最大难关,“我在国内时感觉自己英语还不错,但到英国后,发现不能完全理解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也不太明白所做题目的要点。”为了练习语言,魏语参加了不少社团,目的是增加和英国学生交流的机会。
对魏语来说,学习压力很大。“每天泡在图书馆,不停地看文献、写论文。”到学期末时,魏语每天的时间安排变成上课约四五个小时,写论文约四五个小时。“时间太紧了,而且老师要求很严格,勉强通过我已经谢天谢地了。”魏语说。
虽然压力很大,但是魏语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历练之后,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最有满足感的时候,是对比自己写的第一篇论文,看到进步很快时的那种自豪感让一切努力都变得值得。”魏语说。
除了学业上的进步之外,生活中的改变也让魏语惊喜万分,她开玩笑说:“现在,我可以做出牛肉面饭馆版,西红柿炒鸡蛋专家版等。”
“其实回头看,虽然留学生活比较辛苦,但只要度过了适应期就没那么痛苦了。即使在国内读书,学习压力也不会小。如果描述这种状态,大概是累并快乐着。”魏语说。
“辛苦之外也能找到乐趣”
“我觉得有些报道中所描述的‘苦大仇深’的留学生活,应该是夸大了负面情绪。”蒋哲远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读书期间,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做实验和写论文上,“同学间流行一句改编诗‘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实验’。”
在蒋哲远的眼中,求学的日子枯燥又周而复始,“每天都是吃饭、实验、论文,感觉被推着往前走,甚至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累不累。”蒋哲远说,做实验最怕的就是做到一半发现问题,然后推翻重来,“习惯了一个实验从早做到晚,最怕的是老师说不行,再重新做一遍。”
相比于读本科,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不太紧张,但需要更多的时间静心看材料、做实验、写研究报告。“刚到学校那段时间最痛苦,每天都被各种实验数据折磨,而且还可能被老师骂。”蒋哲远记得,当时临近春节,他请了一周假回国过年,回美国那天在机场攥着机票不想过安检,最后还是被父亲劝说上了飞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哲远发现了留学的乐趣,“会参加一些当地的活动,感受到了美国朋友的友好”。
蒋哲远认为,留学生活虽然辛苦,但在辛苦之外也能找到乐趣,“大部分辛苦和不适应,都发生在刚到学校的适应期。适应之后,就会感觉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蒋哲远说,“哪个学生不辛苦?相比于在国内读书,我们还体验到了异国文化。所以要多看一些积极的方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10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