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教育 >

积跬步以至千里 瑞士苏黎世大学访学记(访学记)

2018-10-01 08: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积跬步 以至千里
瑞士苏黎世大学访学记(访学记)
张轶龙

  作者(左二)与研究团队师生合影

  2017年9月12日至2018年9月8日,在国家留学基金委2018年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资助下,我在瑞士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系费利克斯·库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问学习。
 
  “我是中国人”
 
  在外访学期间,我真切感受到了对祖国的强烈热爱。独在异乡为异客,在瑞士每每想起祖国,特别是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获悉国家大事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一股强烈的骄傲、自豪与思乡之情便会涌上心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小康、生活的幸福让我们充满自豪,今天当被问及国别时,我们可以十分骄傲而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在抵达瑞士后的第五天,我参加了由苏黎世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的新生欢迎会。会上,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和驻苏黎世总领馆的相关负责人都明确表示,“大使馆和总领馆就是大家遇到困难时的依靠!”在座同学无不为之动容,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我当时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无论身处何时、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工作斗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将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传播中国声音
 
  在外访学期间,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近年来,在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在国际声誉、学术影响力及硬件设施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目前,我们可以十分自信地称北京大学等为“世界知名大学”,但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尚有差距。身在国外,我时刻告诫自己,我的身后是北京大学,要以自己的言语和行动尽可能地影响着他人对北大的评价。因此在课业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不敢懈怠,争先创优,这既是实现个人成长的行动,也是维护学校声誉的责任。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点滴努力对于学校在各类排名中的位置不会产生任何帮助,但在当今这个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如果我们能凭一己之力提升中国大学在外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这将可能改善其对我国高校的评价。
 
  另外,身在海外,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当身边的外国朋友对我国政策主张有所疑虑甚至误解时,我们及时准确地阐释便十分必要。在外期间,一些外国朋友曾对笔者就“一带一路”倡议、中非合作等问题表达困惑,此时笔者都会从政策出发点、必要性,以及亲身所见所闻等,向外国朋友作详细阐释,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客观地理解我国相关政策。
 
  积跬步,以至千里。作为当代中国留学生,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也应当为传播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学问先做人
 
  我的外方导师库伯教授是一位在金融经济学和计算经济学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学者。在我看来,他的声誉不仅源于他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更源于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对合作者、对同事、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在我访学期间,库伯教授经常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每当我因没能掌握某个基础知识而感到羞愧时,教授总会微笑着给予我安慰:“没关系,我理解。”只要在办公室,库伯教授就始终敞开大门,欢迎任何人随时造访——有时是秘书送信、有时是合作者讨论、有时是访客询问另一位教授的办公室、有时是学生请教问题或者只为给他讲件趣事……从库伯教授的办公室总能传出他爽朗的笑声。也正是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团队气氛活泼向上,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库伯教授就是大家的依靠,他的丰富科研经验能够在你遭遇瓶颈时给予学术建议;他的乐观开朗能够在你面临坎坷时给予精神支持;他的平等精神能够在你心生胆怯时给予朋友般的慰藉。
 
  从库伯教授身上,我真切感受到做学问的前提是做人;学术规范严谨的前提是为人诚信求实;学术创新合作的前提是为人乐观谦逊;学术不畏艰难的前提是为人自信坚忍。正所谓言传身教,库伯教授是我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榜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10月01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