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

> 即时新闻 >

随意“退群”“返群”,美国再遭质疑(环球热点)

2023-06-29 11: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意“退群”“返群”,美国再遭质疑(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严 瑜《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29日   第 06 版)

 
 

  据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6月29日、30日两天在法国巴黎总部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特别会议,决定美国能否重返该组织。

  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表示,美国寻求在今年7月重返该组织。美联社也报道称,美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请书,表示愿意偿还之前的债务,并列出了具体时间表。如果美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这将是其第三次加入该组织。

  近年来,美国将国际规则视为儿戏,把国际组织当作“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工具,反复“退群”“返群”,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使其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质疑。

  

  质疑一:

  肆意妄为,把加入国际组织当作逛公园

  据多家美媒报道,美国计划今年7月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美国退出两次后寻求重返该组织。

  法新社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日前在法国巴黎向该机构成员国代表通报了关于美国决定重新加入的消息。

  美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1984年,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不善、腐败、“偏心”苏联为由宣布退出。2003年,美国重新加入该组织。2017年10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因所谓“节省资金、敦促改革、抗议反以色列偏见”等理由,宣布美国再次“退群”。

  美联社称,拜登政府2021年上任时就表示,美国有意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3月,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曾谈及美重返该组织的话题。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巴斯当时声称,美政府认为,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助于美国与中国展开“全球竞争”。

  近年来,美国在“退群”和“返群”之间反复横跳。除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外,美国自2017年以来还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全球移民协议》、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万国邮政联盟、《中导条约》、《开放天空条约》、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或协议。拜登政府上任后,尽管高调宣称“美国回来了”,重返了一些国际组织或协议,但分析普遍认为,其实质只是推进“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拜登曾在竞选期间表示反对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并在上任时就提出要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在两年后才真正重返,这说明拜登政府仍对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抱着‘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近期,拜登政府决定‘返群’,与其当前国内政治议程推进空间较小、想在国际议题上积攒业绩的考量有关,归根结底仍是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作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美国长期无视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把加入国际组织当作逛公园,对国际规则没有最起码的敬畏心和责任感。肆意妄为的“退群”“返群”行为看似任性,背后实际有一套明确逻辑——维护美国的霸权和私利。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向本报指出,拜登政府上任后,对美国重返一些国际组织或协议是有选择的,其考量的重要标准是能否维护美国的霸权和现实利益。“为了维护美国利益,甚至只是为了党派利益,美国政府就随意‘退群’‘返群’,将加入国际组织或协议当成一场儿戏。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已经削弱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力,破坏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质疑二:

  动机不纯,把国际组织当作博弈场

  提及美国有意重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因,美媒援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今年3月的讲话称,“中国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大的单一捐助国,这相当有分量。而我们甚至不在台面上”。布林肯声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规则、规范和标准”,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退出了该组织,这给了中国“机会”。

  对此,有海外网友直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是美国用来对抗主权国家的政治工具。

  专家指出,拜登政府上台之后,注重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发挥美国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和中国进行所谓的“竞争”。此次美国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最新例证。

  美国财长耶伦6月中旬出席美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一场听证会时,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形容为“美国可与之结盟的力量”,以抗衡中国对于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她还称赞这些机构“反映了美国价值观”,并寻求获得国会支持,为这些机构提供财政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回应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多边金融机构,是反映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平台,在充分反映各成员国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合作。它们不是“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是“美国世界银行”。

  “从美方种种言行可以看出,无论是已经加入的组织,还是打算重返的组织,美国都将其视作地缘政治的博弈场和竞技场,试图在其中以竞争之名打压其他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基本初衷相违背,也与国际社会对这些组织和机制的普遍期待相违背。”刁大明指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基于特定历史背景,在成立之初的话语权分配上倾向于美欧国家。近年来,国际社会不断呼吁推动以IMF和世界银行为代表的既有全球多边金融机构进行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发言权与代表性,以此更好反映世界经济现实格局。耶伦的相关表态,显然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和推动改革的潮流,本身就是美国霸权的一种体现。

  王浩指出,美国政府对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态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否有助于提升美国的霸权地位和全球领导力,二是能否服务于现任政府及执政党的国内政治利益。“美国的态度决定了其在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往往扮演霸道角色,发挥负面作用,而且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因为美国的霸权地位而被放大,进而阻碍这些组织和机制发挥正常作用以及朝着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扮演积极角色。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应对美国保持警惕,看清美国假国际社会之公来谋求维护所谓自身‘全球领导力’之私的真实意图。”

  质疑三:

  破坏秩序,把国际组织当作霸权工具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目前美国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费达6.19亿美元。有消息称,此前美国国会已通过法案,同意拨款超过5亿美元用于偿还会费,以争取重返该组织。

  “很明显,美国很难兑现偿还会费的承诺,也很难在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承担应尽责任,因为其重返该组织的动机不是为了解决当下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只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算计。因此,美国不会真心实意地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王浩分析称,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的全球战略表现出日益明显的单边主义、现实主义和反全球化倾向,外交行为越来越短视化、功利化。拜登政府上任之后,情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虽然其口头上高调宣布美国“回归”多边主义,大谈“规则”与“秩序”,但实际并未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只是拉小圈子、搞团团伙伙,实为一种伪多边主义。

  美国“走向自由”新闻网站近日刊发题为《美国嘲弄条约和国际法》的文章称,一直以来,美国政府喜欢一有机会就宣称“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攻击别国。然而,美国才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美国所谓的“国际秩序”只不过是美国用来攻击其竞争对手的虚构武器。

  “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社会的共识是国际组织作为全球治理和多边合作的主要平台,对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各国应当共同维护现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其在加强沟通、促进发展、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对美国来说,与其说它认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仍然有效,不如说是认为这些组织和机制对美国自身利益仍然有效。实际上,国际社会已经看清,美国加入或重返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早已不是一种多元代表性的体现,而只是妄图驱动这些组织和机制来为自己谋利,实现美国霸权目标。”刁大明分析称,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美国一直是一个更多追求自身利益的国家。面对国际责任,美国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如何将本国利益更好地融入全人类共同命运,承担大国应尽的责任。

  美国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在《新外交政策:超越美国例外主义》一书中指出,“美国例外论”认为美国与众不同,拥有制定和打破国际游戏规则的固有权力,但这是一种“危险的幻想”,让美国“变成了一个流氓国家”,将给美国自身和世界带来危险。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美国还会将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工具化、武器化,甚至不排除再频繁‘退群’‘返群’的可能。这种与世界潮流逆势而行的选择将使美国自身陷入一种困境,即美国为了维持霸权而采取短视行为,最终导致自身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受损,全球霸权反而加速衰落。”王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