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 即时新闻 >

格律诗写作有了新武器

2017-12-11 11:10 来源:人报网

——读杨树森的专著《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

人报网北京讯(李健生 报道)我自小就喜欢诗歌,但初中毕业前大多只读一些顺口溜。上高中后学习格律诗,只是看,并未认真写过。进入大学,特别是工作后,时不时写一两首格律诗,但常常出律,有时只好根据王力等名家编著的诗词格律书籍的老一套平仄格式填写,每每为平仄而绞脑汁。退休后,第一件事便是参加外交部老外交官诗社,希冀向老同志学习。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大家都感到平仄的博大精深和庞杂。读别人的特定平仄格式的诗作时,往往犯糊涂,把握不住究竟是否真的符合格律,不免又要搬出老一套的平仄格式一一对照。但是,通常的好对付,特定的则麻烦了。平常也想背一些平仄格式,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平仄格式频频在脑海中打架。

真希望能有一本书为此解套。前几天有幸得到了一本杨树森先生所著的《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我浏览了一遍,便觉茅塞顿开。比如,遇到句脚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时候,运用该书 “句脚倒三对调法”(将出律的句脚与倒数第三字对调)便一了百了,万无一失而立竿见影!我们都知道,原子弹的头胎有半个火车头大,不便实战;后来科学家使其体积小得能够发射,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此前写诗的“老一套”,酷似头胎原子弹;而杨先生研究的“句脚倒三对调法”,便是现在小巧玲珑的核武器。 

“句脚倒三对调法”仅仅是《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平仄密码中的一个方面。该书内容简介称,利用本书做教材可使中小学生两三小时基本掌握平仄格式,细细想想还真不虚。平仄密码详解了与平仄格式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不但使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理解是记忆的关键,所以平仄密码无须读者刻意背诵,看几遍自能终生不忘!

 拗救困扰初学格律诗的人并不亚于平仄。想当初我刚进格律诗门槛时的烦恼,至今仍心有余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做好工作,一定要将工具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可以理解为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必须有正确的行为准则。现时通行的“拗救”走的是曲线,绕道,费时费力,就像从北京要到上海去,偏要先到莫斯科绕一趟。《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以“补救”取代“拗救”,直来直去,省时省力,事半工倍,首次接触格律诗的人也能看懂。卒读全书,必然耳目一新:补救不过雕虫小技罢了。

当前,不少关于格律诗平仄的著作基本上都源自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读者读了几本书,其实只读了王力先生的一本书。更有甚者,其内容玄而又玄,夸张得使读者认为平仄和拗救(补救)高深莫测而又不敢越雷池一步;似乎要写格律诗就得完全符合格律,越严格越好,如不四平八稳,哪就是“伪格律诗”。这完全是作茧自缚!杨树森退休前是纺织企业江苏双山集团的高级统计师,他通过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发现:古人尤其是唐人忌讳以辞害意,重内容而轻形式,对平仄并不顶礼膜拜,将偶尔出律视为正常。因此,杨先生别出机杼,提出了“西施颦”。“颦”者,皱眉也。西施心口疼痛皱眉,本来没有欣赏价值。但是,人们都同情西施,觉得是美姿。回到本书,这“颦”便是可以宽容的格律瑕疵,轻微的违律之处;只要意境高远,内容上乘,即使有“颦”仍不失为好诗!轰的一声春雷,“西施颦”把几十年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了!束缚诗人和准诗人身上的枷锁一旦解开,轰轰烈烈的格律诗写作高潮必将迅速掀起。

出版物说理也好,叙述也罢,最关键的是要使人看懂。读者读不懂,再高档的东西亦少有人问津,只有进垃圾箱的份儿。《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以读者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写作格律诗为宗旨,所以用词造句普及化、大众化,别开生面,对“孤平”“拗救”等晦涩难懂的术语一概拒之千里,你只要比别人多识几个字就能看懂。该书浅显易懂,研究问题的深度可不浅薄。 作者不唯上,对古汉语专家王力教授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宜使用等方面的谬误进行了诊断和医治;“对研究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考察意义”的《文镜秘府论》(《人民文学》评语)在定义八病时多处词不达意进行了诊断和医治;对宋代魏庆之的《诗人玉屑·诗病·诗病有八》将意思表达反了的部分进行了诊断和医治……如果真能时光倒转,王力教授、遍照金刚高僧(《文镜秘府论》作者)和魏庆之诗论家再世,相信他们也会对杨树森先生的诊断和治疗心服口服的。

当今一些诗人总在哀叹:无论怎样努力,写出的格律诗总不如古人。为什么?根子在“唯古是从”、“唯名是从”上,只要是古籍就是好东西,只要是名人的作品就是好东西,就值得学习和借鉴。殊不知古人和名人也是人而不是神,其作品也有败笔。把次品当上品,当然越学越次。《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用高倍显微镜让我们清晰的见到了鲁迅、李白、杜甫、王勃、陆游多篇古今格律诗名篇中的暗疾,对于我们端正思想,进而学无误区,善莫大焉!

《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凝重实在。杨树森题为《格律诗》的诗云:“眼红欧美计成灰(外文也有格律诗,十四行诗便是其一,但其艺术魅力都不能与中国格律诗同日而语;欧美文坛巨擘对中国格律诗莫不见异思迁,企图移植,然而由于中文有着独一无二的阴阳上去四声等优势而终成泡影),淮北柑橘能育培?辩语嵌镶葩藻涌,檄文引用鼓声随。叹息新作连年缺,佩服唐音不断威。难解学堂无写课,歪招究竟出自谁?” 这诗还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将老外眼红中国格律诗而无可奈何,而国人却当草芥跃然纸上。如此真实生动、激情澎湃的诗作,该书在“给读者的悄悄话”、“自序”、“调平仄”举例和“后记”中超过五十首,快赶上一本诗集了。

《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教授普通话之韵(新韵),强调普通话之韵,所以将为真读格律诗立下汗马功劳。“真读格律诗”,难道还有“假读”格律诗?杨树森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学生在内的所有人几乎都在“假读”格律诗,同格律诗使人馋涎欲滴的韵律美隔着一堵高墙。因为古格律诗和以旧韵写作的新格律诗都使用了入声字,而普通话取消了入声字,将其分配到阴阳上去四声里去了。因此,今人读古格律诗和读以旧韵写作的新格律诗,将仄声读成平声、平声读成仄声是正常现象。表象是在读格律诗,但从韵律美来说,实质未读格律诗,即“假读”格律诗。这就像我们唱《梅花三弄》。乐曲通过优美的旋律将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抒发出来,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可我们将简谱中的“3”唱成“5”,高音1唱成低音1,旋律则无优美可言,还能叫《梅花三弄》么?《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使作品的平仄格律与当今语言一致,即与普通话一致,韵律的馨香当然会扑面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是作诗和读诗的一次革命。

责怪先贤没有使用新韵是横蛮不讲理;但是,今人弃用新韵就有迂腐和教条之嫌了。当然,一些老先生同入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依恋难分,另当别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早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还可以说是忠实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模范。

杨树森已过七十四岁。前两个月,他与其女儿杨梅合作的《破解拥堵车辆转租》出版,独创的言情小说集《在那遥远的地方》也已签订出版合同,即将付梓。老杨在《格律诗密码——平仄及其补救》后记《年事》的注解中说,八十岁前,每年至少要完成一部书,其中四部是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能够“真读”的新韵格律诗。这么说,杨树森到八十岁时,还要出六部书!这个杨树森,还真如曹操所写,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老文笔未老,诗心不老,俨然才四十七岁!

(本文由人报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