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历二世,始有强汉;隋经两朝,乃现盛唐;元逾百载,终成大明。五千年中华文明进化过程中,总是有一些惊人的相似,这条有趣的运行轨迹再次显露端倪。1949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过去73年。73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不断前行,2021年实现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完美地交上了一份历史答卷。
赖先人奋发之余荫,托吾辈图强之积福,九千六百万共产党员紧密地团结在五代核心领导人的周围,兑现了当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天的中国,正携亘古未有之强盛国力及民族自信心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经历8年抗日战争及4年解放战争,用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来形容当时的中国经济毫不为过,除了遍地破败,就是4亿张待哺之口。对比1936年,中国国内轻工业下降30%,重工业下降70%,工业整体下降将近40%,近代工业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0%。七十年如白驹过隙,如今,我们已是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其他国家认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我们的发展成果全面,在经济、军事、科技、医疗各领域都呈现井喷式地爆发增长。更难能可贵的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用铁的事实证明西方针对中国地虚假宣传是不值一驳的,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看到富国强民并非只有一种选择。西方有“灯塔”,东方也同样存在“标杆”。
自二战结束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斗争从未远离我们,只是变了形式、换了战场。抗美援朝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自己强大,敢于出手,才会换来安定、长久的和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深刻的了解战争对国家、对人民的伤害之深,选择和平发展道路一直为我们所提倡,寻找国际社会合作共赢途径是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但总有少数国家和一小撮人不愿意倾听我们的声音,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一定要用自己的惯性思维把中国想象成为他们的对手,这是当下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整体实力呈现东升西降的国际新形势下,中国走向世界,再现辉煌的强国之路注定不是坦途,还要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继续奋斗。
国际交往中,看不见的血腥战场一直存在,综合国力是各方博弈的基础。在军事战略力量平衡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国家之间地角力更多地以经济、货币竞争的形式体现。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我们对抗经济霸权武器,塑造多极国际社会的有力工具,更是中国崛起的具体表现。
一、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走向强国,增强国家经济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一种计量符号。在单一国家使用范围内,货币行使的是商品交换辅助职能,充当一般等价物计量角色。简化商品交换过程、促进商品流通、提供交易便利,是货币诞生最初的角色设定。在中国境内,人民币主要履行上述职责;在国际环境中,因为人民币是中国经济主权的体现,所以会被赋予更多的意义。
(1)货币国际定位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主观认知,并随货币发行方综合国力、贸易体量变化而交替,。
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论上任何国家的货币都可以扮演国际贸易中的一般等价物角色,但国际交易实际操作中,货币持有意愿更多来自于国家实力背书,取决于持有者对货币未来的信心。换句话说,人民币国际化的源动力来自于对中国综合国力能够支撑人民币未来购买能力这一预期的认可,实质上是中国影响力在货币上的一种体现,是中国软实力输出的一种形式。
哪种货币更能承担国际流通的职责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全球各国实力增减、对外贸易体量不断变化。清康乾期间GDP总量占全球35%左右,是全球最大经济体,欧洲贵族以拥有中国江浙沿海的丝绸及内陆的茶、陶瓷制品作为身份的象征,清朝浑厚的经济实力使白银在中英国际贸易中成为主要货币。即使英国刚刚经历了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情况下,亦因商品输出劣势导致贸易失衡,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当时的贸易环境中,但多数人认为白银具有比英镑更高的购买能力,使得白银能够在争夺国际货币主导权过程中击败英镑,中英贸易间英镑被边缘化。因此,货币持有者对货币发行国经济体量、贸易地位的主观认知是货币能否实现国际流通的基本因素。
美元地崛起也遵循同样的规律。19世纪末期,美国GDP总量就有超越英国的趋势,随后在三十年之内,欧洲大陆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至二战末期,美国经济体量已经超越了欧洲各国的总和。二战结束后,为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美国投入巨资帮助欧洲、日本重建工业体系,大量的美国工业制成品涌入这两个地区。美国经济体量及贸易地位为美元拿到了国际流通的许可证。至此,美国的实力才达到巅峰,得益于美制商品疯狂输出,使美国GDP占到全球一半,美元完胜全球所有货币,成为国际流通使用中的首选。因此,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与货币发行国综合国力、商品输出能力密不可分。
由此可见,货币发行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兑付能力、贸易地位及未来预期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2)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将人民币推向世界的所有条件。
比照以上要素来观察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17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国际上这是事实而不是秘密,2021年中国在执行全球最严格防疫政策的前提下,GDP仍较上年增长8.1%,达到114.37万亿元人民币。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国,2013年—2021年,我国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262.3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5.4%,货物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占比提升至13.5%,并且保持货物贸易最大国五连冠。
中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始终坚持原则,拥有远大理想抱负,将所有人类的未来视作“命运共同体”,总能找到务实的危机解决方案。在全球实力东升西降的世界新格局下,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必将随中国国力增长走向全球。
二、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以“民生为本”战略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2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疫情、战争、金融危机相互交叠作用。今冬将迎来新冠疫情的第六波全球肆虐,俄乌战争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解决遥遥无期,美联储不负责任的加息缩表正在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但是“危难”中从来都包含有“机遇”,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真实的世界。
(1)复杂环境下,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正在重新得到重视。
自俄乌冲突开始,美西方世界与俄罗斯一直在进行“制裁与反制裁”的游戏。美西方将美元金融与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武器化,试图从经济层面切断俄罗斯与外界联系,从而达到孤立俄罗斯造成其内部动荡的目的。俄罗斯则利用自己的油气能源资源优势,对一众参与制裁的欧洲国家进行反制,后果让人深思。从“北溪”管道被炸以来,欧洲国家开始出现各种离谱论调:少洗澡、多穿衣、勤砍柴;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改变标志性的着装习惯,换上中国人熟悉的高领毛衣;似乎节约天然气已经成了当前欧洲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国的电热毯、取暖器被欧洲国家买成了“冬季爆款”;中国的服装、手机、电器等日用商品则随着美西方对俄制裁造成的市场空缺快速扩张。
衣不蔽体,何谈民主?食不果腹,遑论人权?不管“自由民主”的口号喊得如何响亮,吃饱肚子,暖和身子才是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事实说明,在动荡国际环境下,衣食住行方面的民生类产品需求远较其他类型产品旺盛,而中国在民生商品制造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优势。因此,符合市场需求的天量商品必然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有且只有中国能提供“类全量足”的一站式商品供应服务。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自古的民族风骨不允许我们受他人嗟来之食。从建国初期开始发展至今,我们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国样样齐全,且基础设施完善,我们正朝着“大而全,优且强”的方向努力。
农业上,我国在世界三大主粮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玉米产量为2.61亿吨,居世界第二;大米产量为2.114亿吨,排在榜首;小麦生产1.366亿吨,勇拔头筹。2021年,中国服装出口总额为1702.6亿美元,在纺织产业向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出口国。2022年1至5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737.1亿元,同比增长5.4%;进口20,263.2亿元,同比下降1.3%,另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高科技产品贸易中,中国所占份额比例已由1990年的0.6%升至2020年的23.8%,中国已从单纯量大的“中国制造”转变成了质量优秀的“中国智造”。2020年,中国药品出口金额达到219.65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十强,也是2020年抗疫医用品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的产品用途涵盖人一生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放眼全球,只有中国具备齐全的产品品类、巨大的生产规模满足庞大的需求。一站式采购便利必然带来更多国际消费者,从而确保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
(3)强大的基建能力有效保障我们的经济触角向欧亚大陆延伸。
2022年10月13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视察雅万高铁时略带炫耀地表示这将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铁。
2021年12月7日,中企欧洲首个地铁项目——莫斯科地铁大环线(又称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项目正式通车。
2021年12月3日,中老昆(明)万(象)铁路全线通车,稳定、高效的运输服务,运输费用下降了近30%。
……
伴随着一条条中国跨境铁路建设完成,“一带一路”倡议的陆上联通构想已见雏形,中国铁路铺设遍布寒带、热带,工程技术经受住了各种气候环境考验。基建工程器械方面,中国突破技术封锁,在占领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我们承建国际基建工程提供有效后勤保障。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发挥了欧洲物资输血管的作用,在帮助欧洲抵抗疫情,保障生活抗疫物资,平抑物价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俄、朝、蒙、巴、越等周边国家的跨境公路陆续完工,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陆上跨境交通格局,我们可能无法做到“书同文”,但可以实现“车同轨”。
联通亚欧大陆板块,中国商品能更便利的送达目的地,让我们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有更多的选择,强大的基建能实力际上是让我们的经济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可见,中国需要世界的同时世界也需要中国。世界缺少不了中国制造的产品,人民币伴随着一条条承载中国制造的“经济动脉”走向国际是必然结果。
三、人民币国际化是突破美元束缚,实现世界多极化的必要之路。
以人民币为代表的更多货币更积极的在国际间流通是削弱美元霸权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世界走向多极的标志。不破不立,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当下美元霸权已更多地成为世界发展的障碍。不论从为世界提供更多地选择,还是从保护中国自己的海外资产来看,尽最大可能更早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
(1)石油美元体系亟待改革,美元铸币税收取终有尽头。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原油作为美元最大的锚定物,是美元币值保驾护航的利器。沙特带头与美达成协议后,其他中东产油国纷纷跟进,形成了全球石油交易美元结算的现有模式。至今,美元凭借与石油交易地绑定在全球收取了近五十年的铸币税,毫不夸张地说,美元将“借尸还魂”的路数玩到了极致,让人不得不服。五十年的美元强势地位带来的只有变本加厉的傲慢,2022年7月12日,美总统拜登访问中东,与OPEC+主要成员国协商提高原油产量,企图在平抑油价降低美国内通胀的同时削弱俄罗斯的经济韧性。这种“自己生病,别人吃药”的思维方式引起了OPEC+组织成员国地强烈反弹。10月5日,OPEC+成员国力挺沙特,纷纷表示支持减产,但美似乎不太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罔顾他国发展需要而横加指责。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不论最后增产还是减产,OPEC+的这一举动表明,美元与原油的裂痕已经出现,假以时日将逐步向崩塌的临界点靠拢。
今年俄乌冲突以来,欧美单方面从金融、能源等方面俄罗斯实施制裁,已经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欧洲陷入油、气能源危机,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已经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利益。美动辄对与俄能源交易的国家或企业加以威胁,也引发中国、印度等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的不满,虽然一系列威胁因各种原因没有执行,但由美元结算体系引发的焦虑已经真实存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原油进口国,2021年,中国进口的原油共计5.1298亿吨,进口额16618.02亿元人民币,进口石油占需求的72%,缺口巨大。中国乃至世界需要建立一套更公平、更安全的能源贸易规则及摆脱美元束缚的金融保障体系,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应该也必须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人民币需要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2)美元周期性地全球资产收割不得人心,世界经济需要一个抗衡的支点。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债务上的发达国家。10月3日,美财政部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债首次突破31.1万亿美元,无限逼近2021年12月美国国会为美国国债设定的31.4万亿的上限,美人均负债9.3万美元,不吃不喝努力工作大约一年半可以还清。根据美国会的传统性操作,不出意外将会在国债临界最后关头动手修改一下上限来渡过难关。除了修改上限外,美金融危机最常用、最管用的手段就是利用缩表加息收割全球,为自己经济回血。
今年3月开始美联储已累计加息5次,加息300个基点,频率高、力度大是本轮加息最大特点。正如美前财长康纳利所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镰刀所过之处,一片哀嚎。曾被寄予厚望的欧洲这次也成为重灾区,欧元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挑战美元地位的货币,事实却是欧元兑美元汇率跌从最高1.23开始下跌到0.99,跌幅超过20%,加上俄乌冲突战场在欧洲,难民危机、能源危机等因素,欧洲的经济衰退几乎不可避免。亚洲发达国家日、韩两国也未能幸免,《日经新闻》援引经合组织(OECD)的预测称,日本今年的名义GDP为553万亿日元。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换算为美元,则为3.9万亿美元,这将是自1992年以来日本这一经济指标首次低于4万亿美元;韩国9月底也连续六个月出现逆差,与美联储加息几乎同步。发达国家尚且抵挡不住美元的疯狂,更何况发展中国家或者小型经济体。因此,诞生一种可以规避美元收割风险的货币体系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从国家经济体量、发展潜力综合指标来看,有且只有人民币具备这种条件。
(3)美国是典型的“金融吸血”式发展模式,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国家资产保值,避免美元霸权收割的必要举措。
据奥伦·卡斯2021年3月发布《资本对企业的侵蚀——1971-2017 年企业投资下降的企业层面分析》称美国经济已经从几乎完全以维持型公司为特征的经济,转变为以侵蚀型公司为主导的经济,侵蚀型公司所占总市值的份额则从1980年的1%,增加到2010年的49%,换言之,高利贷成了美国公司的主业。因此才有新冠疫情期间,时任纽约州长科莫“什么都来自中国”的感慨。
美国2021年GDP为22.94万亿美元,大致由三大产业来构成:美国第一产业农业占其GDP的比重不足1%;美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8%左右,其中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例只有11%;美国GDP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占美国GDP的比重高达80%以上,美国2021年的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8.5万亿美元,金融保险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21%;美国经济主要依靠金融服务业,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全球十大投行,美占其六,“高利贷”收益占了美国GDP的很大份额。
美元回流后,按美政府设想进入制造业以提振美国经济的愿景恐怕难以实现,最大的可能还是流入金融服务板块,但是收放之间,对其他国家经济地伤害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美联储缩表加息并没有很好的达成提振本国经济、平抑通胀预期目的,反而在“损人”方面做到了事半功倍。
适当理财可以实现财富增长,同时也激活闲置资金,为市场注入活力,但不干正事成天炒股就可能一夜返贫,这是每个中国股民都懂的道理,也是美面临的经济结构最大问题。
美元不断进行“QE放水——加息缩表”循环,最终世界经济都将受损,而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资产也早已遍布世界,制衡美元霸权就是保护我们的国际资产。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国际资产以人民币为计价方式,是我们实现资产保值的必要举措。
四、未来中美的竞争是人民币与美元竞争,应充分利用人民币的当前优势。
美国白宫当地时间10月12日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其中果不其然提到中国,声称即使美国要努力约束“危险的俄罗斯”,中国也被定位为其“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对此,外媒评论是“压倒性的强调与中国竞争”。说实话,能够被“世界第一”如此重视,是中国的无上光荣,毕竟对手的实力是自己强大的佐证。
美元霸权基于工业化生产压倒性优势而生,也必将因生产制造业空心化而亡,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必怀疑。美新版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对我们的定位相当清晰,那么我们就应该拿出对等的立场与态度,认真地进行一场对决。在双方都应尽力避免大规模战争的共识下,中美之间的暗战一定会表现在经济方面的比拼,一定是在货币国际主导权方面的争夺。至少从美的主观角度而言,对中国是必除之而后快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要有清醒的认识。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手头几大优势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削弱美元霸权第二个支撑点。
我们在研究美元霸权时关注重点有二:一是美元通过石油锚定来稳定币值;二是通过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来垄断交易数据信息。在对俄制裁中,美将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武器化,让全世界看到了金融清算系统垄断的结果,意外暴露了美金融战的杀手锏,引起各方警觉。
1973年,来自美、加、欧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宣布成立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其总部设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处理系统,以便能正确、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传递标准的国际资金调拨信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国际资金划拨记账专员。中国银行于1983年加入SWIFT系统,1985年开通使用,是大陆第一家成为SWIFT会员的银行,我国的各国有商业银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加入SWIFT。
2021年2月,央行与SWIFT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中国技术加上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影响合力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试运行,达到增加世界各国对数字人民币的认可程度,而不会引发美国前期扼杀的目的。我们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试验,并取得了成功,是中国首次脱离SWIFT体系的对外支付清算。这次试验意义重大,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完整的数字货币技术,剩下的只是全面试点和推广,并逐步打破SWIFT体系对中国金融的“卡脖子”。
自2月末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受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排斥的俄罗斯银行陆续开始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大大促进俄、中贸易结算服务便利化。8个月来运行良好,并未出现重大事故。
事实说明,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成立时,更多得益于欧美通讯基础设施完善,同时期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与美西方通讯技术差距巨大,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比对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占据的是先发优势而不是技术优势,脱离SWIFT,国际贸易自由结算也可以实现。我们自主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欠缺的只是用户导入及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在强大的国家意志下,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并非是国际资金流动的绝对条件。
同时,要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相对数字美元的先发优势。在区块链、加密通讯等高新技术加持下,已经不存在绝对必要的结算机构。稳步实现对美元去中心化,转向发展属于人民币自己的数据中心,以数字人民币为标准制定规则,保证核心技术及信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2)数字化国际化的人民币有助于突破现有国际贸易结算规则,将给务实的国际贸易带来无限好处。
长期以来,美西方对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及价值观的国家进行单方面无理打压,且这些国家多集中于我国周边。对于这些在美国眼中被视为“异类”的国家或组织,动辄扣上反民主、支持恐怖主义、汇率操纵等大帽子后实施单边制裁,远的如古巴、朝鲜、伊朗等,近的如俄罗斯、委内瑞拉、阿富汗等,都是受美长臂管辖政策荼毒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大多与我国保持良好关系,与我国有巨大的利益联系。在受制裁前提下,这些友好国家正常的金融通路被切断,导致国内经济萧条,阻碍社会经济地正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落后。而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相对于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或互联网支付系统而言,它的流通效率更高且可追溯,对基础设施要求更低,这些国家现有的基础设施完全能够满足数字人民币的硬件需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数字人民币为推进本国金融数字化和普惠金融制定了标杆,增强货币与支付体系公平性和普惠性,数字人民币不向国际用户收费,减少结算时产生的不必要损耗,是面向所有使用者的全球公共产品。
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都属于能源输出型,而我国发展过程中,能源需求缺口巨大,两者形成天然的互补;从商业角度来讲,这些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日常消耗巨大,极具商业开发价值;从国家立场来讲,这些国家都是坚定的多边主义支持者,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反对美国霸权行径的烙印;从地理位置来讲,这些国家大部分位于我国周边,帮助周边国家保持金融秩序,维持社会稳定也是为我国创造良好的发展国际环境;从我国自身发展需求来讲,我们对外贸易占据较大比重,即使在2019年最低时期,也占GDP总量的31.49%,巨大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数字人民币广袤的发展空间。因此,经过数字化的人民币能够更快的实现国际化,为我国同其他国家展开积极的多边数字金融合作打开方便之门。通过多边合作,中国可以参与制定数字货币国际流通的技术标准以及在国际规则方面的话语权。通过加强区域的数字互联互通,有助于优化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环境。
五、有步骤、抓重点、分层次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多国政府经济战略顾问高国潮教授认为,在世界当前新形势下,应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金砖五国”等以我为主的多边机制,牢牢把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有步骤、抓重点、分层次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深化与东盟十国地合作,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面。
至2022年8月,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关系,东盟各成员国总面积4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7亿。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是与我们有着传统友谊的国家,越南、菲律宾虽然与我们在南海问题上偶有摩擦,但国家关系大体稳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也急需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实现本国发展。并且这些国家与中国自古已经开始交流接触,受中华文化圈影响深刻。中国对东盟出口以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基建服务为主,东盟对中国出口则以原材料、食品、矿产为主,双方贸易品类互补性强,同时,中国淘汰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被东盟各国继承,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廉价初级制成品。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544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5%。
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持续高位的背景下,东南亚多国却“因祸得福”,凭借资源出口优势,成功提升出口额。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预测数据,东南亚地区不少经济体经济增长态势不减。其中,泰国有望增长3.9%;菲律宾、越南和印尼也预计增速在5%以上;新加坡继续正增长,预计增速在3%至5%区间内,东南亚国家经济韧性可见一斑。而东南亚国家主要贸易对象就是中国。优先在东南亚地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工作,促进中国——东盟经济更深、更快地融合,可以有效保障中国周边安定的发展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地区推动人民币交易应是中国人民币出海战略的重点。
(2)强化“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往来,打造人民币国际化“第二岛链”。
经过20年的发展,上合组织由最初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壮大成为拥有9个成员国、3个观察员国及14个对话伙伴国的国际大家庭。202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迎来成立20周年华诞,截止当前,上合组织的经济总量接近20万亿美元,比成立之初增加了13倍多,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6万亿美元,比20年前增加了100倍,将上合组织称为“全球最有经济活力”的国际组织毫不为过。上合组织关联国家成辐射状层层分布在中国西、北部,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基建优势,通过不断的强化陆地交通联接,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也为中国资本输出铺平道路。上合组织关联国家成员中,或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或是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之类与我们有着传统友谊的;或是沙特、阿联酋、科威特之类近年与我们商贸往来日益密切的,这些国家组合在一起,对中国国家安全、经贸发展、能源保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与中国深化交流合作中也获得自身所需,从情感上更加偏向中国。因此,我们要继续强化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贸互动,筑牢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外围阵地。
(3)区别对待欧美,不过度紧张也不盲目乐观。
之所以区别对待欧美,是因为欧美既有利益重叠,也存在诉求差异。
不盲目乐观是因为美叫嚣与中国脱钩,是出于打压中国发展,维系自身霸权,从而达到更加长远地剥削全球目的,主观意愿很强。细数二战后,被美干掉的“世界第二”已经有苏联、德国、日本,现在轮到我们,我们与美互为“最难缠”的对手,以目前趋势分析,时间在我们这边。欧洲国家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西方灯塔”目的,事实上,我们与欧洲的产业结构也是呈现互补状态,在很多方面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正如博雷利所说,欧洲以前的繁荣是建立在与中国、俄罗斯合作之上。但有了欧洲为迎合美国,切断与俄罗斯能源联系的前车之鉴后,我们也不能排除欧洲再次出现自残行为。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欧洲人过冬连电热毯都买不到,那才是他们政府的悲哀。
不过度紧张是因为欧洲大型企业并没有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大都做出了正确选择。德国大众日前宣布对华168亿人民币投资项目,化工巨头巴斯夫、德意志银行、西门子、宝马、奔驰等知名企业表态称,不存在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撤出的问题,甚至英国工业仅剩的辉煌——宝马MINI也在17日曝出,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迁至中国。俄乌战争、与中国脱钩论抛出后,欧洲呈现出“资本西渡大洋”“企业东迁中国”的大体趋势,与党的二十大重视实体经济的英明决策不谋而合,也许这就叫“国运”。
因此,对欧美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听其言观其行,以不变应万变。即使刚刚签下中欧货币互换协议,也要防止在“政治正确”前提下出现意外。
中国今天的发展成果,是人类近代史上第一次不靠掠夺、不靠战争,完全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奇迹,我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地进步。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新技术地不断应用,必将让人民币乘势而上,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更多便利。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人民币在国际上完全可以攻城略地,更上一层楼!
(作者:高国潮 安徽定远人,1966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中国财经研究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著名计算机专家、经济学家,担任多个国家政府经济战略顾问。著有《现代信息技术》《七国电子政务的比较研究》《领导干部读懂互联网金融》《领导干部读懂互联网安全》《领导干部读懂区块链技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三十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