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7月21日 第 03 版)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和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双双下降。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上半年金融运行保持平稳,金融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
金融对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加大。金融系统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截至5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获贷率达41.8%,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8.75%。同时扎实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支持。
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37万亿元。从投向结构看,金融对制造业、基础设施业和除房地产以外的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稳固。其中,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比全部产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高24.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超过40%;6月末,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高5.4个百分点。
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为宏观杠杆率稳定提供了基础保障。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下降0.9、1.3和0.4个百分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阮健弘表示:“从二季度的经济恢复和债务增长情况看,预计二季度宏观杠杆率将继续保持平稳。”
总的来看,上半年金融运行保持平稳,金融结构持续优化。
“组合拳”降低融资成本
时隔一年再次降准、推出12项降费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打出“组合拳”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7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仍处于合理水平。从必要性看,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降准不仅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占比,优化资金结构,而且可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运行创造适宜的利率水平。
减费让利方面,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改革红利,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出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五方面12项降费措施,配合银保监会降低自动取款机跨行取现手续费,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总的看,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企业融资便利性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
企业贷款利率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上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取得了积极效果。
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至6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合同利率4.13%,比上年同期低0.25个百分点。5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93%,比去年12月下降0.1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获得更多支持。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同比增长29.2%。
“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物价走势整体可控,去年疫情期间,我们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2020年5月之后,力度就逐渐转为常态,今年上半年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常态,在全球宏观政策中保持领先态势。”孙国峰说。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更好支持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持续做好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