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筑桥” 中企闪耀世界舞台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图为余洋灏在“十倍增长”品牌电商发布会现场发表演讲。
|
|
图为李永平在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合影。
|
|
图片来源:千库网
|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之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启“出海”模式,为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更加注重全球产业链布局和本地化运作,“走出去”正向层次更高、程度更深的方向迈进。
在此过程中,海归善用自身优势,积极扮演“智囊”角色,成为中企闪耀世界舞台的重要助力。
发挥沟通优势
开辟品牌出海之路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大型跨国公司,为迅速适应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他们大多采取了本土化策略,吸纳留学归国人员参与其中。熟悉跨国企业运营模式,具有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使海归成为跨国企业本土化的重要构成,加快了跨国企业与中国的融合进程。
“引进来”,而后“走出去”。从在跨国公司担当主力,到帮助中国公司顺利“出海”,海归角色的悄然变化,折射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稳健步伐和中企迈步踏上世界舞台、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历程。
RED CUBE麦出海联合创始人余洋灏告诉本报记者,文化差异是中企在海外面对的最大困难之一,“中国企业习惯于中国思维,国外有不同于中国的本土商业运作模式,乍进入另一个陌生市场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降低“水土不服”程度,让“开放之舟”远航海外是余洋灏团队的核心工作。他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后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最开始,余洋灏团队承担了一些美国本土公司的品牌包装和营销服务业务。在从业过程中,他发现身边一些中国制造商的品牌在美国落地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公司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很激烈,同时,美国品牌商找中国工厂代工会努力压价,但国内的物料和人工成本都在提高。”余洋灏说。
牵线搭桥,做好桥梁纽带。熟知中外不同环境,对内无障碍交流、对外打通资源渠道,海归成为中企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他们既能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带领团队跨出国门,也可为中企提供协助咨询,降低其海外落地风险。为中国品牌开辟海外通途的过程,也正是余洋灏们发挥自身沟通优势的良机。
服务层次提升
帮助企业行稳致远
如何走得稳、走得好,是中企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的关键。除了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海归能做的远不止于此。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此前表示,海归通过法律服务、提供咨询等途径,帮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参与其跨国经营与并购业务,间接推动了中企的海外发展。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的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帮助腾讯把微信推广到印度尼西亚,重新定义了印尼的社交媒体,堪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
为了与中企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余洋灏团队在深圳建立了自己国内的大本营。从旧金山到鹏城,这支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提供过国外落地品牌宣传的年轻团队,希望在未来可以帮助更多国内中小型制造型企业在海外树立口碑、打响品牌。
“我们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至今已经帮助近百家国内中小型制造商与创新团队走出国门。我们也在尝试不断引入新的商业模式,与中关村发展集团、众筹平台Indiegogo、被称为全球十大孵化器之一的Founders Space都建立了深层战略合作。”余洋灏说。
在浙江美麟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永平看来,让世界拥有更多“中国声音”,将媒体传播与实体经济结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2015年6月,李永平团队帮助中国中车集团成功对接阿尔巴尼亚国家铁路总公司私有化项目;同年9月,又为阿里巴巴策划了欧洲推广周活动。截至目前,李永平团队已推动湖南、贵州、浙江、江苏等省市地方政府的海外传播并达成多项国际合作。
传播中国文化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除了关注业务的海外发展,中企对自身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文化传播力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能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转化为生产力,提升竞争实力。
海归成长于中国文化环境,了解西方文化话语体系,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互鉴、融合的任务,能够有效地帮助中企实现国际化。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认为,全球化和网络正在改变世界,海归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这也是当代海归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范周认为,企业“出海”需要“文化先行”,用文化消除交流壁垒,加深海外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为企业营造更为良好的海外环境。与此同时,以人文交流为渠道,引导中企与当地消费者寻求文化共识,尊重、理解彼此间不同的文化风俗,并以此为基础配备相应的服务。
“走出去”还要“走进去”。2016年,贵州省决定授权李永平的美麟集团在欧洲设立贵州省驻欧洲(意大利)投资促进代表处,以意大利为驻地国,代表贵州省与欧洲开展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文化、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如何帮助地方企业更好地与国外开展文化方面的合作?李永平认为,重视商脉、激活文脉的过程中,海归可以充分发挥“黏合剂”“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减少跨文化交流的隔阂,帮助中国企业少绕弯路,让彼此间的人文对话更加顺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06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