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会否重演希腊的故事?(经济透视)
陈 新
近来因组阁危机,意大利将欧元送上了一次过山车的历程。金融市场因此出现大幅动荡,意大利股市重挫,穆迪警告要下调意大利评级,10年期意大利国债收益率与德国相差215个基点,达到近4年来最高水平,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降至1∶1.15的低点。不过,随着意大利政局出现缓和气氛,意大利、南欧国家、欧元区的风险传导链条没有蔓延开来。
近两年来,欧洲经济缓慢复苏并走入增长轨道,当年的欧债危机似乎磨平了人们的记忆,欧洲看上去出现万物复苏的祥和状态。不妨回顾一下欧债危机的发展。在危机冲击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并向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进发的时候,2012年7月德拉吉领导的欧央行亮出了底牌——“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自此危机戛然而止。随后,欧央行推出了量宽,旨在为欧元区重债国家的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通过购买欧元区成员国的国债,欧央行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进一步平息了危机,稳定了市场。
欧央行购买大量南欧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国债,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这些国家发债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这些国家的改革动力。意大利国债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131.8%降到2015年的131.5%之后,2016年重返132.0%峰值,成为欧元区仅次于希腊的高负债率国家。意大利在欧央行量宽的温水中“舒服地”洗着热水澡。德拉吉多次呼吁成员国政府抓住机遇进行结构改革,但效果不彰。2018年意大利大选中,结构改革并没有成为各政党的竞选主题,反而是难民等议题成为选民的兴奋点。跟希腊一样,意大利是欧元区以及欧洲增长最缓慢的地区之一,2017年意大利实现了1.5%的经济增长,相比欧元区整体增长足足低了1个百分点。
2018年的意大利注定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是代表极左和极右思潮的民粹政党组阁成功,竞选中承诺的加大政府开支、引入基本收入保障以及养老金改革,这一系列支票谁来埋单?二是如果意大利已有的结构改革前功尽弃,市场是否还会继续认可意大利?三是欧央行暗示将考虑逐步退出量宽,意大利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内外不确定因素促使意大利成为2018年欧元区的隐形炸弹。意大利国债现在已经高达2.3万亿欧元,如果国债融资成本上升导致债务滚动不可持续,希腊的故事是否会在欧元区重新上演?这些都不得而知。
可以肯定的是,改革已进入关键的窗口期。法国财长勒梅尔近日表示,“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来处理欧元区潜在的危机,如果要强化欧元区的稳定,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新的行动,比如整体的财政措施。”有分析认为,意大利这场风暴应该让欧元区醒醒了,必须赶紧行动补住漏洞。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12日 22 版)